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探索与发现(二)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北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4 探索与发现(二) 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北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2 13:48: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教学设计
汉中市实验小学 李乐平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5页、46页。
教学目标:
经历探索过程,发现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在理解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基础上,会对一些算式进行简便的计算。
通过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公式的推导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你们愿意帮笑笑探索和发现魔力积木的秘密吗?
抢答:
4×5= 5×2= 20×5= 25×4= 125×8=
发现问题,引导探索。
(一)发现问题
课件出示大长方体(课本主题图)。有多少块小正方体呢?
可以怎样观察和列式?
从正面看,一层有(5×4)个,有3层,也就是3×(5×4);
从上面看,一层有(3×5)个,有4层,也就是(3×5)×4;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大家计算。
这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观察等号左右两边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虽然运算顺序不同,但结果却是相同的,说明什么呢?
(二)产生疑问
1、是不是具有这样特征的两个算式的结果一定都是相等的呢?这是一种巧合还是确实存在这什么规律呢?但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时,怎么办呢?
2、我们用举例的方法来验证。
(三)举例验证
1、小组举例:
要 求:(1)举出符合等号左右两边特征的算式。
(2)算出各自结果。
(3)如果结果相等,就用等式连接。每人举2个例子。
2、小组交流。
3、小组汇报。
4、根据第一个等式,我们模仿出来的算式都能用等号连接。说明他确实含有一定的数学规律。是什么规律呢?
(四)总结规律
1、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2、发现规律:
课件出示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三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同第一个数相乘,他们的积不变。这就是乘法结合律。
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
符合这样的算式还有吗?能用一个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些算式共有的特征吗?
(五)实践应用
1、对抗赛
(15×25)×4 15×(25×4)
结果相等,但那种方法简便,为什么?如何让第一种方法也简便起来?
2、练习
38×25×4 42×20×5
自主探索乘法交换律
总结探索“乘法结合律”的方法和步骤。
你能用这样的方法自己探索其它的数学规律吗?
从这两组算式中你能发现并总结出什么数学规律吗?试一试。
4×5 5×4 12×10 10×12
小组合作,自主探索,总结规律。
小组汇报。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作乘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 a×b=b×a
巩固练习:
课本第46页第1题。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来填空的。
课本第46页第2题。
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探索与发现(二)
乘法的结合律 和 交换律

(3×5)×4=3×(5×4) 发现问题 4×5 = 5×4
(8×9)×3=8×(9×3) 猜想 12×10 =10×12
。。。 举例验证 。。。
总结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