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3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教案(3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19:4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
第一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一)



教材101-103面例1、例2。练习二十第1、2、3、4题。

1. 使学生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克。
2.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建立1克和1千克的实际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3. 通过从实际生活中引出质量单位的观念,让学生认识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非常有用的。

1. 掌握质量单位:克、千克。
2. 掌握克和千克的换算关系:1千克=1000克。

建立克和千克的概念,并理解克和千克的关系。

天平秤,盘秤,硬币,黄豆,零食。


1.拿出一本数学教课书,和一只笔,提问:哪个重有些?
2.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让学生“掂一掂”,然后让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
3.从刚才的实践得出结论:物体有轻有重。(板书课题)

1.克的认识。
(1)提问: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你们知道1克、1千克各有多重吗?要知道物品的质量,应该怎么办呢?
(2)出示天平,简单介绍天平的结构,并说明使用方法。
(3)将一个2分硬币放在左边盘内。1克砝码放在右盘内,让学生观察。
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个2分皮重多少克?板书:克
(4)“1克有多重?”我们来掂一掂好吗?
(5)学生掂一掂所带的小零食,看看上面标的质量,感受克。
(6)完成101面做一做。
2.千克的认识。
(1)出示盘称。大家认识这称吗?
(2)看看盘称的使用方法。现在要称1千克的水果或蔬菜,谁能当售货员来称一称?
(3)现在先掂一掂自己的书包有多重?估计有几千克,然后用称一称。
(4)刚才大家都说了,一袋盐中重500克,那两袋呢?
(5)板书:1000克
1000克和1千克比较,请同学们猜一猜,谁重?
板书:1000克=1千克
齐读:1000克=1千克
(6)完成103面做一做。

1.完成教材第105面练习二十第1、2、3、4题。学生先独立试做,再集体评议。
2.在(  )里填上合适质量单位。
一个西瓜重5(  )    一瓶墨水重100(  )    一本故事书重210(  )
一个梨重200(  ) 一只鸡重3(  ) 一只山羊重35(  )
一头牛重200 (  ) 一枚2分硬币重1(  ) 一袋方便面重105(  )  3.填一填。
8千克= (  )克    4千克200克=(  )克    2000克= (  )千克
400克+600克=(  )千克     1千克-200克=(  )克
完成教材第89页第5题。
4.判断。
1.一个梨重150克。(  )
2.在3千克、300克、1300克中,1300克最重。(  )
3.200千克比199米大。(  )
4.10千克比50元少。(  )
5.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6.1个鸡蛋重1千克。(  )
7.1千克冰比1千克水重。(  )
8.1个2分硬币约重1克,9个2分硬币约重18克。(  )
9.8000克与8千克一样重。(  )
10.小明的体重是60克。(  )

今天你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克和千克的认识(二)



课本第104例3,练习二十第5-9题。

联系生活实际感受1克和1千克的实际质量,使学生加深质量单位的理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质量单位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在实际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

进一步了解克和千克的质量单位概念。

巩固对质量单位实际概念是认识。

天平,电了秤,体重称,适量的生活用品,如水果,蔬菜等。



1.请同学们想一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一些物品的质量。

1.称一称。
(1)如果想知道同学们带来的水果蔬菜的质量,可以用什么方法?
要称我们就要用到什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种常见的称。这些称各有什么用途?
(2)下面我们来重点实践一下生活中最常见的盘称和电子称。
出示挂图称水果、蔬菜。
1千克苹果有多少个?能把书中的苹果数一数吗?你们想自己称一称吗?
(3)分组活动。
明确活动要求:各小组把自己带来的水果、蔬菜各称出1千克。再数一数各有多少个。
(4)刚才我们使用了盘称称物品的质量,是用什么作单位?请小组长上来汇报一下本组称的结果。
(5)通过刚才的小组活动,大家发现1千克的水果、鸡蛋有几个?
2.估一估。
(1)大家能估一估20个苹果质量有多少吗?你估计的理由是什么?把估计的结果写到书上。
(2)称一称,验证学生估计的结果。

1.完成教材第106页第5、6题。学生独立做,集体评议。
2.完成教材第106页第7题。先让学生分组试一试,再汇报。
3.完成教材第106页第8题。学生独立连一连线,集体评议。
4.完成教材第106页第9题。先让学生分组称一称,再估一估。
5.妈妈买了5千克苹果用去15元,1千克苹果多少元?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请大家想一想,说一说。



第三课时 克与千克的认识(三)



练习二十第10-14题及补充练习题。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确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实物投影仪等



一、情境导入。
教师:今天早上我碰到咱班的赵飞翔,他背着重5克的书包,手里拿着重8千克的笔,兴冲冲的跑进教室。引出同学们的质疑。
师接着问:有什么不对吗? 得出:老师你说错了,笔都比书包重了,应该是5千克的书包和8克的笔才对。
教师:老师闹笑话了,克和千克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运用,有什么好的方法吗?
二、复习梳理
(自行复习,翻阅课本等)
师:说说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
1.单位认识。
师:测量物体的重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
师:质量的单位有哪些?(板书:克和千克)
2.直观感受
师: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
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重量约是1千克或者1克,回顾已经建立的直观感受。
动手掂量掂量小石子和砖头(大约是1克和1千克)
3.进率关系
师:我们已经明确了克与千克的重量,那么克与千克有什么关系呢?谁来说一说?
(板书:1千克=1000克)
4.测量
师:测量物体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哪些?
三、练习巩固
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枚两分硬币重1(  )   一袋瓜子重200(  )   一支牙膏重150(  )
一头牛重300(  ) 一瓶金龙鱼油重1000(  ) 一只鸽子重250(  )
一个西瓜重4(  ) 一只蚱蜢重6(  )
(完成书P121T9,圈一圈)   2.在括号里填上“>”“<”或“=”。
4千克(  )4000克    48克(  )2千克    5200克(  )6千克
50千克(  )50克 900克(  )1千克 600克(  )6克
1000克铁(  )1千克棉花
(完成书P121T10,比一比)
3.排一排。
600克   1千克   20千克   3000克
(  )<(  )<(  )<(  )   (  )>(  )>(  )>(  )
4. 填一填。
1千克=(  )克 500克+500克=(  )千克
2千克=1500克+(  )克 4千克50克=(  )克
2500克=(  )千克(  )克
500克+2900克=(  )克=(  )千克(  )克
5.练习二十第10、11、12题。学生独立做,集体交流。
6.练习二十第14题。学有余力的同学试做。
三、课堂总结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提高?
2.课外作业:练习二十第13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