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一)
教材第28~36页的内容。
平移、旋转和对称图形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教材都是从现实生活实例入手,抽象出数学概念,最后,是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深入理解概念,体现了知识形成的完整过程。
1.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分类、比较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观念,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2.使学生通过看、说、百、分、画、互问几互答等活动形式,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并运用一定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评价意识。
1.了解平移、旋转和简单对称图形现象。
2.会剪一些简单的对称图形图像。
剪刀,纸张、课件等。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
课本第29页例1及练习七相关习题。
1.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并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
2.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并能找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4.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
课件,剪刀、彩纸等
课件展示29页例1四个轴对称图形。(树叶、蝴蝶、天安门)
1.认识对称
观察图片,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2.揭示对称性
像这样物体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它是对称的。那这些物体它们都是对称的。
3.扩展认识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物体也是对称的呢?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同桌之间自由说,全班交流)
1.展示大树、蜻蜓、乌龟三个轴对称图片。
老师是如何剪出来的?(引导学生观察,得出:折痕两侧的图形完全重合,所以先对折再剪)
2. 操作:教师示范例题1“剪衣服”
3.小组合作:剪一个你喜欢的对称图形。配乐剪轴对称图形比赛。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彩色纸用对折的方法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然后贴在白纸上。并把剪得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大家欣赏。
4.你发现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点?
总结提出概念:对称轴。讲解对称轴性质。找学生在黑板展示的对称图形中找到并画出对称轴。
1.数学书“做一做”
2.游戏—全体起立,跟着音乐做动作,音乐停时摆出一个对称姿势。再请三人上台表演。
3.练习七第1、2题,找出哪些图形是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4.抢答。观察周围哪些事物的形状是轴对称图形。
今天学了什么? 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希望大家能运用今天所学知识把我们生活装扮得更美丽、更精彩!
第二课时 平移
教材30页例2及练习七相关习题。
1.通过生活事例,使学生初步了解图形的平移变换和旋转变换。并能正确判断图形的这两种变换。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 。
2.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初步渗透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课件、学具
1.小朋友们,上个周末去了一些地方。想跟我一起去看看吗?
(课件出示观光电梯、缆车、推拉门)
这些物体的运动都有什么特点?
像观光电梯、缆车、推拉门这些物体都是沿着直线移动这样的现象叫做平移(板书:平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平移”。(板书:平移)
1.生活中的平移。
平移是物体或图形的位置变化。平移就是物体沿直线移动。
2.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先说给你同组的小朋友听听!再请学生回答。
说得真棒,瞧,观光电梯,它的上升、下降,都是沿着(一条直线移动)就是(平移)。“只要是物体或图形沿着直线移动,就是平移。”
3.你们想亲身体验一下平移吗?
活动要求:全体起立,我们一起来,向左平移2步,向右平移2步。真棒!请坐。我们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可多了,你能用你桌上的物体做做平移运动吗?
4.如果要把平移的现象表现在纸上,我们又该怎么做呢?
5.移移看
(1)图上有几所小房子,那么哪几所房子能通过平移相互重合呢?
学生汇报,问怎么想的。
6.生活中的平移
你们真是聪明的孩子,不仅认识了平移的现象还学会了平移的方法。你能用你周围的物体体验一下平移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轻松轻松,去看看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吧!(课件展示)
1.你能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平移吗?说说下面的图形是怎么平移的?
2.老师想送给你们一条小船。请你把向右平移四格后得到的小船涂上颜色。
3.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了平移,下面就用我们的学具来拉一拉,转一转,去感受平移和旋转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吧!
平移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作用,学习这节课,欣赏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旋转
课本第31页例题3及练习七相关习题。
1.通过观察生活情景,让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初步了解旋转的特点。
2.通过具体的学习和探索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课件、小棒、转笔刀、卡片。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那你们小时候玩过哪些游戏呢?(学生纷纷说自己玩过的游戏。)
2.对,小孩子都很喜欢玩游戏。那你们玩过这个游戏吗?请同学们看屏幕(课件出示一个人抽打陀螺的情景)。
1.同学们请你们仔细的看看抽打陀螺后它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抽打陀螺后它会不停的旋转)
2.同学们继续看屏幕,屏幕上会出现什么神奇的物体呢? 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呢?(屏幕上出示风车、拖拉机、直升机等)
3.你们发现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吗,谁来说一说?
小结:你们说的对,这些物体都绕着一个点运动,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做旋转
(板书“旋转”)
4.你们还见过哪些旋转现象呢?学生说自己见过的旋转的物体。
5.课件出示:你们看这是什么呀? (屏幕上出示钟表)学生说“钟表” 。
你们都知道钟表上的指针是怎样运动的吧
6.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先看屏幕上的钟表,然后看老师手中的钟表,两个钟表上的指针旋转的方向是一样的吗?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旋转方向与钟表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同的,我们把这种旋转方向叫做顺时针旋转。
7.看风车的旋转方向也是顺时针旋转的。(同时在屏幕上出示风车旋转的动画)
8.老师在屏幕上出示摩天轮在旋转的动画,同时问学生:看屏幕上的这个物体的旋转方向与钟表指针的旋转方向一样吗?
小结: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旋转方向与钟表指针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我们把这种旋转现象叫做逆时针旋转。
1.按要求完成第42页的“做一做”
陀螺上的每个点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2.课件出示各种方向旋转的物体。问学生:说一说下面的现象是旋转现象吗,每个物体的旋转现象是怎么样的?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学生的答案)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都学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一说吗?学生说说自己学到了些什么,然后老师进行总结。
第四课时 剪一剪
教材第32页例4及练习七相关习题。
1.让学生剪出连续的对称图案。
2.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边思考边操作的良好学习品质。
4.让学生剪出漂亮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能剪出各种图形。
彩纸数张、剪刀一把、铅笔等。
1.教师先展示已经剪好的图形让学生观察。
每个图形上的小人都是一模一样的,同学们想知道老师是怎么剪出来的吗?
为什么有的小人是并排排列的,有的是围成一圈的呢?
2.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剪出这样的图形呢?
1. 教师出示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沿中线对折,让小人重合为半个小人。
一个小纸人的图形是什么图形?
(对称图形)要剪一个小纸人,怎样剪得又快又好看?
(只要把纸对折,再在对折线边剪下半个小人,然后展开,就能剪出一个小纸人)
2. 指导学生剪一个小纸人。
(1)先把纸对折。
(2)再沿对折线画好半个小人。
(3)沿画好的线剪开,然后展开。
组织学生动手剪一剪,剪好后在小组中相互交流。
为什么只画了半个小人,就能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呢?
使学生明确:小纸人是对称图形,把纸对折后,剪下半个小纸人,展开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小纸人。
3. 指导剪并排排列小纸人的活动。
(1)我们刚才只画出了半个小纸人,有对称可以剪出一个完整的小纸人,那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剪出2个甚至4个并排排列的小纸人呢?应该怎么做呢?
(2)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按照教材中的示意图做示范,引导学生一步步剪出图形来。
(3)组织学生按老师的方法剪一剪,注意安全。
剪完后互相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比一比谁做的作品最好。
(4)教师结合展示的作品,用一个小纸人在剪出的作品上平移,让学生感知:每个小纸人平移一下就是下一个小纸人。
4. 指导学生剪出围成一圈的小纸人。
(1)教师示范。
(2)逐步引导学生一步步剪出图形来。
5. 讨论。
为什么剪出的一个是并排排列的,另一个是围成一圈的呢?
1.巩固体验,请同学重新选择方法,用最快的速度再剪一次。
2.想一想,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三次,能剪出几个小孩?说理由
3.发挥想象,自主创意出示教师作品,让学生给予评价。同时把你的作品展示给你同桌看。
这节课你掌握什么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