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授课教师
张帅通
授课(章节)名称
雨的形成
教材分析
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在导入中设计几种常见的生活情景,如锅盖上的小水珠、浴室镜子上的小水珠、从冰箱中拿出的饮料瓶上的小水珠和植物叶子上的小水珠等四个生活情景,引入本课教学。帮助学生再次感受物质的变化,尤其是水的三态之间的循环往复的变化,通过实践发现这种变化是可逆的过程。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并且经过一年多科学课程的学习,有了较好的学习能力和分析能力,对科学课有很高的兴趣,这些都是学习本节课的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目标:
能通过观察生活中一些有趣的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能独立提出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能根据漫画表演小情景剧,向其他人介绍水的三态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观点。
科学知识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明什么叫做凝结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雨的形成过程;
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过程是可逆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雨的形成原因;
难点:通过实验验证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珠。
板书设计
9、雨的形成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水的三态变化是一个可逆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仔细观察,提出猜想
设计实验,科学探究
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播放《西游记》中求雨的视频,提出雨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究一下这个问题
《雨的形成》(板书)
出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凝结的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相同点,并提问小水珠是怎么形成的呢?学生回答后给出凝结的定义。
凝结: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板书)
说清实验器材,实验要求,实验的注意事项,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说一说为什么培养皿上会产生水珠
体验小水滴变成水蒸气又变成小水滴的过程
人工降雨和人工除雨
观看视频,思考问题,进入情境
观看图片,小组交流讨论,回答问题,联系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
体验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学生表演小水滴漂流记
体验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和危害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于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在学生交流讨论过程中,相互启发,使自己的猜想得到补充和完善
经历整个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让学生学会辩证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