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2呼吸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2呼吸作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01 20:5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呼吸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第5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2节 呼吸作用”,在此之前学生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实验探究了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植物的呼吸作用同样涉及原料、场所、产物、条件等内容的学习,因此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等策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
课程标准要求
重要概念
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内容标准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了解水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能力目标
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运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运用反应式总结与概括植物的呼吸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确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总结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都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概念。
教学准备
教师自制植物呼吸作用演示实验装置。学生参与演示实验环节。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导入
1、展示实物:像这样叶子发黄的植物放在房间里还能不能更新空气呢?
观察实物,思考问题。
从学生的生活引入新课,提出学生日常忽略的问题,引发思考。
活动一:检测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
提问:人在呼吸时呼出的气体成分是什么?能否通过实验加以检测?
演示:请一位同学参与实验,向试管中的澄清石灰水内缓缓吹气,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尝试用科学的语言描述实验现象,总结得出实验结论。3、描述实验现象:试管内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总结实验结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人体呼吸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参与演示实验,其他同学注意观察,并尝试用规范语言描述实验现象。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1、质疑:植物的呼吸作用在哪里进行?植物如何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和人的呼吸过程相同吗?是否也吸收氧气和产生二氧化碳呢?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研究如下问题:检验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检验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思考实验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实验材料、实验原理、实验装置、对照组的设置。
实验材料的选择:萌发状态的种子。
提问:为什么选择萌发的种子作为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材料?
思考实验设计,注意实验设计过程中的科学性和严谨性。
思考,讨论。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对植物的呼吸现象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
萌发状态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且不含有叶绿体,不进行光合作用,可避免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原理:密闭的容器中培养萌发状态的种子,检测容器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变化。
提问:怎样检测植物呼吸作用需要氧气?怎样检测植物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实验装置的选择:可通过观察燃烧的蜡烛是否熄灭,检测密闭容器中的氧气;检验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时,思考将产生的气体导出的装置以及检测二氧化碳的试剂。
对照组的设置:如何设置对照组以及设置对照组的必要性分析。
演示实验:植物呼吸吸收氧气、植物呼吸释放二氧化碳。
质疑:植物的呼吸过程还有哪些变化?
请学生观察“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的实验装置及现象,如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变化和广口瓶壁上水珠的出现。
提问:在呼吸作用中,温度变化可以说明什么?使温度升高的热量来自哪里?瓶壁上为什么会出现水珠?水又是从哪里来的?
分析获得结论:植物呼吸产生水分、植物呼吸释放能量。
思考,讨论。
观看,思考。
观看。
思考,讨论。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
1、引导思考:能否将植物的呼吸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用一个反应式表达出来?引导学生分析产物中能量的来源,
2、总结:引导学生尝试用语言描述植物的呼吸作用。
3、提出问题:植物的其他器官可以进行呼吸吗?请学生课下设计实验方案研究该问题。
尝试书写呼吸作用反应式,并相互交流更正,课下完成实验设计。
总结归纳植物的呼吸作用。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反应式格式,归纳植物呼吸作用反应式。
拓展与思考
提问:你什么时候进行呼吸?植物的呼吸作用又发生在什么时间?
联系生活实际分析: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进行锻炼更有益于健康?
教室关闭门窗一夜之后,早晨到校后应该做些什么?为什么?
分析问题,知道生活。
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呼吸作用对科学生活的指导。
板书设计
第2节 呼吸作用
一、植物的呼吸现象

萌发的种子呼吸
二、植物的呼吸作用
有机物+氧气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