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命世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了解生物学概念以及生物学发展前景。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能力目标:思维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及转变学习方式。
教学重难点:
重点:1、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2、明确生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法(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教师收集古往今来与生物学相关的成就图片以及资料。
制作教学授课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生物学的概念,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二、启发学生总结生物的概念。
板书讲解:生物物种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区别生物与非生物
三、布置学生分组学习。
1、讨论“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四行每行讨论衣食住行的一个方面,每行学生前后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
2、引导各个学习小组发言,教师归纳矫正。
四、演示幻灯片,带领学生回顾了解生物学方面的成就。
思考列举生活中的生物现象
跟随教师的引导思路,了解200多万种生物包含哪些种类
分组学习讨论
理解生物现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引发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感受生物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初步理解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特征
感受生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人类离不开其它生物,培养激发学生学好生物学,爱护和善待其它生物的情感
● 引导学生揭开“克隆羊多莉的身世之谜”
● 和学生一起分析多莉“英年早逝”的原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克隆技术。
●师生共同探讨克隆技术的利弊以及对我们生活可能带来的影响。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你愿意克隆一个和你一样的你出来吗?”
课堂小结
建议学生课下利用互联网了解更多的生物学方面的成就和最前沿的生物技术
板书:
走进生命世界
一、生物学的概念
二、生物的概念
三、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四、生物学的成就
学生参与已经了解的某些成就的阐述,教师补充讲解
了解多莉诞生的过程,思考:多莉和哪个母亲一模一样?为什么?
畅所欲言谈克隆技术的利弊、克隆一个自己是否愿意,为什么?
开阔学生的思路和眼界,为我们祖先的成就骄傲和自豪,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分子生物学知识学生很陌生,引导学生感受生物学的博大精深,了解遗传物质是什么,长得什么样子,它存在于细胞的什么位置
形象地引出学生感兴趣的克隆知识,让学生体会克隆是无性繁殖,克隆出的个体就是提供细胞核母体的“翻版”。
通过对问题的思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细胞核这个控制中心里有遗传物质,能决定生物的性状
让学生明白克隆不是科幻电影里面的生化战士
理解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克隆人的伦理道德之争可能引发的后果,理解我我们如何很好的利用生物技术
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
课后记:
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学习的第一节生物课,心里充满好奇和期待。所以这节课上得是否成功有趣,直接关系和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材内容有些枯燥干瘪,所以我结合人教版和冀教版的教材以及以往教学经验,制作了多媒体课件,内容丰富新颖,从现象引发出概念,从生活引发出知识,循序渐进,很自然的引导学生走进生物学科,感受生命世界。
知识上,我把下一章的内容:物种的多样性、生物的特征、生物学发展的历程以及生物的类群,都揉和、丰富到本节课中。用图片和幽默的比喻给学生渗透了细胞核在生物遗传中的重要作用,趣味性浓厚,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课堂分组学习互动和畅所欲言的交流,气氛活跃轻松。古今中外生物学成就让学生大开眼界,思维探及到一个新的深度。前沿的最新生物技术如同及时雨,解开了他们似懂非懂的迷惑,克隆羊多莉的诞生过程和克隆技术的利弊以及克隆人的争议更是极大的触动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习和探求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
不足之处:1、学生刚刚入学第一节生物课,所以分组学习以及和教师的互动依然有些陌生和拘束;2、第一次去录播教室上课,所以学生有些紧张,所以发言的积极性也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