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说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说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2 14: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尊重认知规律 乐于实践探究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二单元第二课《形状与抗弯曲能力》。
在本单元的第一课《抵抗弯曲》中,孩子们通过对比实验知道了增加厚度可以增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本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探究增强材料抗弯曲能力的方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切入,引出“形状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会怎样”的问题,由此展开了一系列关于形状和结构的研究,在知识和探究技能方面为本单元的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今天我的说课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展开。
基于科学核心素养而定标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我制定了以下四个目标:
教学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和结果,都会受到目标的指导和制约。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标,它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过程、规定结果的作用。
1、知识目标(重点)
理解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
2、探究目标
①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②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分析其抗弯曲能力。
3、思维与态度目标(难点)
通过探究培养创新意识,理解创新对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意义。通过关注实验过程的公平性,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4、工程与技术目标
初步了解科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已成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实验内容设计
在突破探究目标上,我设计了如下实验内容:
1、开展对比试验:探究改变纸的形状是否改变其抗弯曲的能力。
2、学以致用: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分析其抗弯曲能力。
三、实验方法设计
把探究“让位”给学生,让思维得以解放。
结合本课特点,我将主要采用对比实验法,学生较容易获得真实可靠、对比鲜明的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各小组相互合作,教师着重从实验注意事项作适当的点拨,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实验器材创新
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采用书或者凳子来作为实验的支架,这样孩子在做实验时随意性大(如:两边高低不一、无意中改变跨度),容易产生较大的误差,也不方便操作,从而影响科学对比实验中变量的唯一性。
根据简便、易用、有效的原则,我自制了一个教具,让孩子们一看就懂,并且使用方便、还能有效的减少误差,从而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有效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活动一:探究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
(一)提出问题,导入新课(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材)
在试讲时我严格遵循使用教材,用课件出示生活中改变形状来增强抗弯曲能力的应用图片来引入,但发现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留意到这些,他们较难想到材料做成这样是为了增强抗弯曲的能力(不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这样的引入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性就不够了,也很难引入本课的探究内容。于是我作了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上课初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增加厚度可增强纸抗弯曲的能力”,让孩子再想出其它纸增强抗弯曲能力的方法。这个策略是先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再引导学生在已有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通过教学,我发现开门见山的引入更有效。
(二)提出猜想,设计方案
1、提出科学猜想 2、设计实验方案
在确定了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后,让学生提出猜想:把纸折成什么形状可以提高其抗弯曲能力。在黑板上把学生想到的形状画下来。
再让孩子们交流讨论:本实验最关键的是什么?如何控制变量与常量?然后孩子们互相点评,取长补短。进一步完善实验方案。
(三)小组合作,探究验证
以学生为活动的主体,教师适当点拨。
教师在巡视中提醒学生垫圈要轻放在纸张中部。必要时可叫优异的学生上台演示操作,相互观摩学习。看他是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实验器材,改变了什么?哪些条件不能变?是如何让实验达到公平、准确、有效的?
(四)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传统的科学实验课重实验过程,轻数据的有效分析,我认为此科学教学方法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科学思维能力。
小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往往只关注事物的局部特点而非整体观象,关注的是一个一个的数字而非一组有内涵的数据,因此,对数据的分析和整理尤为重要。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和训练孩子们用精炼、准确的语言来对数据进行描述,并进行分类,找出事物的内在规律,从而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并在此基础上得出有效的科学结论,形成完整的科学概念:改变纸的形状可以增强其抗弯曲能力。
活动二:学以致用——瓦楞纸板的研究
把探究的主动权交给孩子,教师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培养孩子们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首先出示瓦楞纸板,学生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并自主测试其承重能力,再运用已有知识解释其抗弯曲能力强的原因。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合理调整和修改教材,更加的符合孩子的认知规律。
2、采用自制教具,让实验变得简单、有趣、高效,极大的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有效性。
3、通过自制教具的使用,让孩子们看到了创新的意义,树立创新意识;勤于思考,乐于探究。
4、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科学知识源于生活,我特别重视引导孩子们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来,有效的将课内探索延伸到课外。
5、在本课的试验中,有少数孩子把纸张弄得很皱,降低了纸张的韧性,还有的孩子把垫圈放在了纸张的边缘,从而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进一步改进。
七、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巴南区界石小学 蒋松
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