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主题
二氧化碳实验室制取方法
一、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在九年级教材中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点,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备原理、方法是中考检验的核心知识点之一。通过本课题的学习能使学生尽快地从简单模仿到有目的的选择,从而获得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设计思路。
二、学生分析
我校属于农村学校,学生少、学生基础差、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但是学生对动手实践都比较感兴趣,能积极主动学习。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备方法,掌握制备二氧化碳装置的组装及其原理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同时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二氧化碳和氧气有关性质的比较,了解制备二氧化碳和氧气时,其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异同,初步确立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制备让学生亲身体会化学知识的魅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演示]
在盛有稀盐酸的烧杯里放一个鸡蛋。
提供各种仪器和药品,检验生成气体。
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其中的气体是什么?
提出假设并进行验证。
投影放大
温故知新
?
比较归纳
[设问]
你知道产生二氧化碳的方法有哪些?提供一个最佳方案。
小组代表简述从所学知识及阅读的资料中得到的制取二氧化碳有关途径。(如:木炭燃烧、人呼吸、煅烧石灰石、碳酸氢钙分解,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石灰石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碳酸钠粉末反应、酸(稀盐酸、稀硫酸)跟鸡蛋壳反应、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等)
多媒体表格展示
实验导学
[引导]
现有稀盐酸、稀硫酸、石灰石、碳酸钠、鸡蛋壳,请你通过实验,最终确定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原料。
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活动探究]
实验现象
①碳酸钠粉末+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来不及收集。
②石灰石+稀盐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适中。
③鸡蛋壳+稀盐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④碳酸钠+稀硫酸→大量气泡,反应速度很快,不便于收集。
⑤石灰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片刻停止。
⑥鸡蛋壳+稀硫酸→少量气泡,反应速度较慢。
[讨论交流、归纳总结]
选择原料的条件应该是价格便宜,反应速度适中,节约能源,环保,利于收集,操作简便。
综合比较,实验室制取CO2的最好原料为石灰石和稀盐酸。
多媒体总结形成表格,对比更加明显,使用动画形式重点解释为什么不使用硫酸的原因,最终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提供材料
?
解决悬念
[提供材料]
化学家发现常温下含有碳酸根的物质与相应的酸反应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动画讲述以上事实),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水、二氧化碳和氯化钙。
根据材料书写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H2O+CO2↑
动画讲述事实
自主学习
?
分组探究
[设置问题情景]
确定了实验室制CO2的反应原理及原料,实验探究的下一步工作重点应放在哪里呢?
?
[布置实验任务]
通过学习氧气实验室制取的知识,体会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选择条件。然后从实验台上给定的仪器中选择适当仪器,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并组装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比较几组装置的优缺点,交流这样设计的理由。
[动手实验]
实验装置展示
[展示交流]
①学生展示交流用本组给定仪器设计的实验装置,介绍其优点。
②在交流展示实验装置的同时,与小组设计的另外几组实验装置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之处,反思自己所设计装置的不足,并总结归纳实验最佳装置。?
充分利用模拟实验软件的优点,让分组代表自由选择自己组的实验装置
动手实验
?
总结归纳
[运用探究成果]
请用你认为最理想的装置制取CO2,用你设计的收集、检验、验满 CO2的方案,动手制取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并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学生实验]
归纳操作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加药品,连接仪器;
(3)收集;
(4)验满;
(5)检验。?
多媒体展示
类比归纳
?
得出结论
[巩固与提升]
比较实验室制取氧气和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归纳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和方法
回忆、比较、归纳。?
(气体发生装置取决于反应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收集装置则跟所制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收集方法主要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
利用多媒体师生一起总结、对比、归纳
回顾反思
?
布置作业
[作业]
自己根据设计出的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案,尝试用生活代用品(墨水瓶、塑料瓶、圆珠笔芯、饮料吸管等),自制一套制取CO2的装置,在家进行家庭小实验。
积极思考、响应。
课后实践可以借助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