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2个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件(共22张PPT+2个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1 20:50:21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知道红军长征的原因;分析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2.了解红军长征过程中艰难险阻。感受我们红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传承红军精神.
3.理解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
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P81——84,填写《历史助学》知识结构。
2.限时5分钟左右。自主学习1934
1935
博古
毛泽东
军事最高指挥权
毛泽东 马克思主义
党 红军 中国革命
从幼年走向成熟
赤水 金沙江
大渡河 泸定桥
1935
甘肃会宁
转危为安
长征精神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一、兵临城下突围败——析长征之原因农村革命根据地毛泽东、朱德等大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的血腥屠戮,共产党人是如何回击的?红军革命力量的不断壮大谁最恼火?合作探究中国工农红军五次“反围剿”情况简表
(1930——1934)?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材料一:“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游击战里操胜算。” —— 毛泽东材料二:
“御敌于国门之外”
“不让敌人侵占寸土”
“分兵六路抵御来犯之敌”
——博古、李德思考交流:为什么前四次反围剿都胜利了,第五次却失败了呢?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瑞金瑞金武阳围渡口——红军出发地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共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二、力挽狂澜走天涯——观长征之过程005瑞金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去贵州
敌人力量薄弱!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和!1.前期路线: 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贵州遵义①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
?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
④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①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
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③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为什么是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冲破四道封锁线强渡乌江遵义会议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突破湘江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爬雪山雪 山 忠 魂过草地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二、
过雪山草地1.后期路线:天险腊子口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指挥红军采取哪些行动化险为夷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一方面军会宁会宁长征胜利结束1936.10长征的胜利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①粉碎了国民党粉碎红军的企图
②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
革命转危为安 ③播下了革命种子长征 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三、驻足回望来时路——品长征之精神 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1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一个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可说近乎奇迹。” 红军长征遇到哪些困难和问题?①敌人的围追堵截。②恶劣的自然条件。③缺少粮食给养。小组合作讨论红军凭借什么样的精神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大无畏的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敢于吃苦,不畏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集体主义精神。交流探究开始:转折: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铸就了长征精神 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结束:归纳小结:赤水河、金沙江、大渡河、泸定桥、雪山草地、吴起镇遵义会议1934年10月瑞金1936年10月,甘肃会宁路线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当年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 ( )
A.宣传革命,扩大革命根据地
B.九一八事变爆发,红军北上抗日
C.红军反围剿失利,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D.红军北上,与陕北红军会师
C当堂达标5.长征红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是在 ( )
A.四渡赤水河后  B.渡过金沙江后
C.强渡大渡河后  D.翻过大雪山后B3.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四渡赤水②遵义会议召开
③渡过乌江④强渡大渡河?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②④①D③②①④
4.“会议室的房顶中央吊有一盏旧式煤油灯,房屋中间有一长条桌子,当时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七大?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