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娜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珍惜伙伴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集体主义精神。 2、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节奏感及视唱能力。 二、教学重点 能独立演唱歌曲。 三、教学难点 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以及切分节奏。 四、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深受音乐爱好者喜爱、流传最广的一首歌曲,曲调素材精练,易唱,易记,有着浓厚的生活气息,歌曲不仅表现了对朋友的真诚的情意,也是对生活中美好事务追求的一种向往。全曲有六个乐句,其中三个乐句是完全相同的,另两个乐句仅是在句尾的落音上稍作变化。切分节奏的运用在情绪和旋律的色彩上起到了变化,把歌曲推向了高潮,点明了“朋友”这一主题情感的表现。 五、课前准备 电子琴、课件、色卡。 六、教学过程 (一)、律动: 看谁会模仿老师的动作。 1、各种各样的拍手动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节拍特点,是什么? 老师用署片筒模仿小鼓的声音,你能听出来鼓面和鼓边谁是强音谁是弱音吗?听!“X X”请你来模仿。 2、注意观察老师又是怎样敲强、弱拍的。听:“ X X ︱ X X X︱ X X”。请你来模仿。 ﹙二﹚、识谱练习: 1、我们用音乐语言玩问答游戏:听,老师问的是什么? ⑴教师视唱。 ⑵你能用“lu”模唱旋律吗? ⑶看看我们模唱的旋律是什么样?出示课件:“12 ︱35 5﹒6 ︱53 1.2︱33 21 ︱2.‖” 和老师一起默唱乐谱对口型。 ⑷视唱旋律接龙。⑸刚才是老师向你提问,你能学着老师的样子向我提问吗? 2、听,老师是怎样回答的?既然是答句,它就会有一定的结束感,老师把后面两个音符交换位置,你听一听。出示课件:“12 ︱35 5﹒6 ︱53 1.2︱33 22︱1.‖” ⑴师生共同视唱旋律。 ⑵你能独立视唱吗? 3、师生互动:玩问答游戏。 4、你还会用“lu”模唱这样的旋律吗?出示课件: “4 4︳6 6 6︳55 31 ︳ 2 0‖” 5、听教师弹奏旋律,你来贴色卡。 6、你能按色卡排列的顺序演唱旋律吗? 七、教学反思 本节课中第一个环节培养学生二拍子韵律感。增强学生表现节奏的技能。署片筒的运用解决学生学习节奏时的枯燥感。同时能分散学习难点。第二环节中通过模、默、接龙形式识谱,降低识谱视唱难度,使学生乐于接受演唱旋律,并通过视唱旋律使学生感知附点音符节奏的特点,同时问答游戏的加入增强了学生识谱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准和学生的听辨能力和记忆力,激发学生学唱歌词兴趣,丰富学生相关文化知识。最后,加入了故事情节,增强了学生对歌词的理解力、记忆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