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主要因素,上海市近郊农业发展的重点是 ( )
A.大量种植棉花,为纺织工业提供原料
B.发展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
C.利用优越的水热条件种水稻,使上海实现粮食自给
D.营造用材林,为工业部门和建筑业提供木材
2.现代农业生产中,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是 ( )
A.增加劳动力数量,采用精耕细作方式 B.加大科技投入
C.加大化肥、农药的投入 D.改善自然条件
3.下列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中,全部是社会经济条件的是 ( )
A.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B.市场、交通、政策、劳力
C.气候、市场、机械、水源 D.地形、土壤、交通、城市
《人民日报》2006年7月12日报道:由湖北大学和湖北省种子集团公司联合选育的“两优287”,已被农业部专家评为超级杂交稻。该品种填补了我国杂交早稻无国标一级米的空白,解决了我国双季稻产区杂交早稻高产不早熟的难题,较好地协调了熟期、产量、米质的关系。据此完成4、5题。
4.超级杂交稻的培育成功说明( )
A.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限制越来越强烈
B. 水稻的生长已不受地域限制
C.加大科技投人成为提高农业产出的重要手段
D.自然条件在农业生产中已不是重要条件
5.双季稻生产的决定性因素是 ( )
A.土壤 B地形 C.水热 D.技术
6.在市场开拓过程中,要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就必须 ( )
①加大科技投入 ②扩大主要作物的种植面积 ③加强市场营销 ④改善交通条件 ⑤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7.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区位条件是 ( )
A.交通运输 B.市场需求 C.政府干预 D.降水多少
8.决定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分别是:①华南的双季稻种植;②宁夏平原的水稻种植;③新疆哈密盆地的瓜果生产;④上海郊区的乳畜业。 ( )
A.①热量②水源③光照④市场
B.①水源②地形③热量④市场
C.①地形②国家政策③土壤④科技
D.①土壤②热量③地形④国家政策
9.兼有商品谷物农业和大牧场放牧业两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国家有 ( )
A.阿根廷、澳大利亚 B.加拿大、乌克兰 C.南非、新西兰 D.美国、俄罗斯
10.世界上大牧场放牧业分布区的气候条件一般是 ( )
A.干旱、半干旱 B.湿润、半湿润 C.高温多雨 D.寒冷干燥
11.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主要分布在 ( )
A.中部平原 B.西部高原 C.南部沿海 D.五大湖附近
12.有关亚洲水稻种植业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生产规模小,机械化水平低 B.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C.单位面积产量低 D.人均耕地少,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
13.世界水稻生产绝大部分分布在 ( )
A.亚洲东部、南部和东南部 B.非洲的埃及和尼日利亚
C.欧洲的西班牙和意大利 D.拉丁美洲的古巴和委内瑞拉
14.商品谷物的基本特征是 ①生产规模大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劳动力丰富④科技发达
(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 一般而言,农业逐步走向专业化生产的最主要因素 ( )
A.市场经济发达与科技进步 B.劳动力充足
C.自然条件复杂多样 D.乡村城市化
16.关于乳畜业、种植园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商品谷物农业的共性是 ( )
A.区位优势条件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B.生产规模大,但商品率低
C.基础条件是大面积可供开发的土地 D.均属商品农业、密集农业
读我国某地区城市及周围区域农业地域类型变化图,回答第22小题。
17.农业地域类型Ⅱ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
A.市场 B.科技 C.劳动力 D.气候
18.下列农业地域类型属于混合农业的是 ( )
A.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 B.非洲的可可园
C.印度的水稻生产 D.美国大平原上的专业化农业
鞍钢和宝钢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先后兴建的两个著名的钢铁工业基地。据有关知识,回答19-21题:
19.鞍钢和宝钢相比,其区位的显著不同点是 ( )
A.宝钢有巨大的消费市场,而鞍钢没有
B.宝钢有发达的水陆交通运输条件,而鞍钢没有
C.鞍钢附近劳动力充足,而宝钢附近劳动力资源相对缺乏
D.鞍钢附近有钢铁工业所需的原料和燃料,而宝钢附近没有
20.从鞍钢到宝钢不同的区位因素,说明了 ( )
A.工业原料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B.原材料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C.市场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
D.交通运输对工业区位的影响逐渐下降
21.下列工业部门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基本相同的一组是 ( )
A.炼铁工业、制糖业、石油加工工业
B.家具制造业、电子工业、飞机制造业
C.服装制造业、照相机装配业、水产加工工业
D.食品工业、石油加工工业、印刷工业
读下面的图示,完成22-23题:
22.图中①-⑥不同工厂之间的联系属于 ( )
A.投入—产出联系 B.地域上的联系 C.技术联系 D.信息的联系
23.图示中的工厂元件生产的全球化,主要目的是 ( )
A.尽快占领市场 B.减轻污染
C.寻找最优区位 D.促进全球经济发展
读下面某产业可能建厂的地点和成本分析表,完成24-25题。
工厂地点 成本分析
原材料运费 加工费 工资
甲 3 5 12
乙 4 5 16
丙 6 5 11
丁 6 5 7
24.从经济效益角度看,该产业最好建在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5.运费构成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的产业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的产业
C.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的产业
D.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的产业
下图表示工业区位选择的4种模式,图中圆圈大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据图完成26-27题。
26.下列工业区位选择与图示相符的是 ( )
A.①生物制药厂 ②钢铁厂 ③电脑装配厂 ④玻璃厂
B.①印刷厂 ②造船厂 ③纺织厂 ④皮革厂
C.①水泥厂 ②造纸厂 ③家具厂 ④照相机镜头厂
D.①石油加工厂 ②炼铝厂 ③纺织厂 ④甘蔗制糖厂
27.德国鲁尔工业区形成初期的区位选择符合 ( )
A.① B.② C.③ D.④
28.下图是某城市区位示意图,从环境因素考虑,较为合理的项目是 ( )
A.酿造厂 B.食品厂
C.自来水厂 D.奶牛场
29. 如图所示,我国东南部某城市拟在郊区征地,用来建一个以化学工业为主要部门的工业区,若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在哪个县征地较为合适 ( )
A.甲县
B.乙县
C.丙县
D.丁县
30.在我国许多城市经济开发区的出现,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先建设基础设施,再吸引投资者建厂
B.把生产上投入——产出联系密切的工厂布局在一起
C.使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地在地理上相互接近
D.为了减少市场交易费用,把有供销关系的工厂合并在一起
二.综合题:
31.读“某地农业布局图”(如图二),分析回答问题:
在A、B、C 、D四地发展水果、棉花、蔬菜和乳牛业,则:
(l)A处应发展 ,因为这里地形 ,耕地面积 。
(2)B处应发展 ,其自然条件是 ,社会经济条件是 。
(3)C处宜发展 生产,既靠近 ,交通便捷,又靠近 。
(4)D处宜发展 。
32.图5-5为昆明附近产业转化的构想,Ⅰ表示烟草业的变化,Ⅱ表示鲜花业的变化。读图回答:
(1)该区域发展花卉业(“彩色农业”)的气候资源优势是______ .
(2)该区域发展花卉业的其他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要解决保鲜、开发新品种等问题,从而使花卉业具有国际竞争优势,最重要的途径是__________。
(4)该产业转化的意义有( )
A.减少运输成本
B.使卷烟的产量增加
C.既有益生态,又美化生活
D.消除不可持续发展的隐患
33.分析“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治理”案例的图文资料,回答:
鲁尔区位于德国西部,立足于区内发展工业的优越条件,早在19世纪中叶,就发展成为以煤炭、钢铁、化学等重化工业为核心的德国最大工业区。
20世纪50年代以后,伴随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世界钢铁产量过剩以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涌现,鲁尔区单一的重化工业结构日益显露弊端,主导产业迅速衰落,失业率上升。
为此,鲁尔区一方面对煤炭和钢铁工业实行了“关、并、转”等合理化改组,同时,鼓励兴建新兴工业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部门,并进一步加强交通建设和人才培养。
另一方面,对严重的环境污染进行了综合治理,建立了完备的治污设施,大规模植树造林等,使昔日浓烟蔽日、黑尘满地的厂区,成为环境优美的花园,一些老工业建筑物和工业废墟上的遗物,被改造成为别具风格的各种文化艺术景点
和服务设施,如有的仓库被用来开餐厅,原先的高炉墙被用作攀岩爱好者的运动场所等。
鲁尔区的整治已经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效。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成为德国最重要的重化工业基地,凭借的是当地的
、 、 和 等工业发展的优越条件。
(2)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主体由 取代 。鲁尔区主导产业中的 工业迅速衰退。
(3)鲁尔区的重化工业给环境带来的污染主要包括 (多项选择)
A.废气污染 B.水体污染 C.固体废物污染 D.辐射污染
(4)20世纪50年代以后,为了促进产业转型和升级,鲁尔区实施了多项整治措施,其中包括 (多项选择)
加强交通建设,新建了一批铁路
发展了汽车、采油、钢铁、化学等一批新兴工业
改造利用老工业建筑物等,推动了旅游、餐饮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区内建立了高等学校和科研所,以适应产业调整对人才和技术的需求
(5)在治理环境污染中,鲁尔区主要采取了 、 和
等措施。
(6)我国东北的辽中南地区是发达的重工业基地,近几十年来,辽中南与东北其他一些老工业基地也出现了与鲁尔区同样的产业结构老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为此,我国政府作出了“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借鉴鲁尔区产业结构调整经验,你认为振兴辽中南工业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34.图七中T公司初期在A地建厂制造高档家具,产品主要销往美国。其后T公司将生产厂迁至B地,随即又在C地建了新厂。分析回答下列各题:(12分)
(1)普通家具厂的区位选择属于 指向型。
(2)T公司将家具厂由A地迁往B地,可获得比较区位优势主要有哪些?
(3)试从工业联系、工人素质和市场潜力三方面,分析在C地建高档家具厂的优势。
图六
图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