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7.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基础知识梳理:
一、农业生产的概念和特点
1.概念:人类利用 的生长和繁殖来获得 的物质生产部门。
2. 农业生产特点: 、 和 。
二、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1.影响农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自然因素: 、 、 、
社会经济因素: 、 、 、 、 、 、管理
技术条件: 、 、化肥、 、信息
2.判断农业活动主导区位因素: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因素);千烟洲立体农业( 因素);
茶叶宜在南方酸性红壤种植( 因素);大城市城郊的乳畜业、园艺业( 因素);政府用财政补贴维持农产品价格( 因素)
3.区位因素的变化:随着社会的进步, 条件和 对农业区位的影响越来越突出。
(1)农产品销售范围扩大是由于 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 等技术的发展。
(2)城市周围的农民将生产重点转为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是由于 的变化。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反映了我国华北平原北部农业生产的( )
A.地域性 B.持续性 C.季节性 D.连续性
2.我国的“明前龙井”茶曾被带到日本精心栽培,却始终没有种好,这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周期性 B.季节性 C.地域性 D.自然性
3.我国糖料作物的分布具有“南蔗北甜”的特点,它反映了农业生产具有(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随意性 D.地域性
4.影响农业区位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条件 B.地形条件 C.水源条件 D.土壤条件
5.冬季我国南方四川、广东的蔬菜能大量供应北方,主要取决于( )
A.市场区位及变化 B.北方人口众多
C.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D.国家政策支持
6.我国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这主要是由于( )
A.政策的变化 B.人口数量的变化
C.市场需求量的变化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7.亚洲水稻种植的耕作制度有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一年三熟,形成此差异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水分 B.热量 C.地形 D.政策( )
8.下列对自然因素的利用和改造措施中,正确的是( )
A.在较陡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我国西北地区大力发展耕作业
C.在北京郊区建温室生产蔬菜 D.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近年来,北京市和天津市政府相继做出决定,停止两市的水稻种植,将原有的稻田改种玉米和小麦。据此回答9—10题。
9.政府做出此项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稻米生产过剩,价格太低 B.水稻产量低于玉米和小麦
C.北方居民习惯吃面食 D.为了节约水资源
10.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是( )
A.技术 B.市场 C.交通运输 D.政府政策
二、判断题
11.自然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 ( )
12.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因素是市场。 ( )
三.综合题
13.右图是“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内容是:A____ B____ C_____D____ E_____
(2)如对A,B因素利用不当, 容易产生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D、E因素中,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_______。
(4)分析回答形成下列各地农业类型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东北平原农作物大都一年一熟,华北平原农作物大都是两年三熟_____。我国南方红壤地区适种茶树___________。
14.读右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某城镇要利用A、B、C三块土地来发展乳牛、花卉、小麦等三种农业,请你合理安排三种农业生产的地区,并说明理由:(提示:①单位面积产值从高到低依次是乳牛、花卉、小麦。②生产1吨俗物需水量约为450吨,生产一吨牛肉需水量约为31500吨)
(1)A___ _ ,理由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B___ ___,理由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C_______,理由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