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 8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填空题专项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 8年级上册 第3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填空题专项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2 09:2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 8年级上册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填空题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对胚芽作如下处理:A的尖端套上不透光的锡箔小帽;B的尖端下部套上锡箔套;C的下段用锡箔遮住;D切掉尖端。

(1)在单侧光照射下,仍能直立生长的是________。
(2)四幅图中,发生弯曲生长的是________。
(3)四幅图中,不弯曲也不生长的是________。
2.在实验条件受限制的情况下,创造性地设计实验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株幼苗上下倒置,它的根会重新定向而向下生长,茎会弯曲向上生长。根、茎的重新定向可能与重力有关。如何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一假说呢?19世纪的科学家难以找到无重力的实验环境。英国植物学家奈特把几株蚕豆幼苗沿不同方向绑在木板上,木板以每分钟150转的速度旋转,制造了一个方向由中心向外的“人造重力”,抵消地球重力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创造性的实验设计为后人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证据。奈特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旋转木板上的幼苗状况变化如图所示。请你描述奈特实验的现象,并根据所学的科学知识作出合理解释。

3.春节上市的早笋,栽培的要点是在地面上覆盖厚50厘米的潮湿秸秆,再在上面盖一层薄膜,使地面温度保持在10℃左右,使笋不按季节节律,提前破土而出,提高了笋的价值,使笋农获取较大的利润。回答下列问题:
(1)实现“春笋冬卖”现象的环境因素主要是(?? )
A.?气压???????????????????????B.?水分??????????????????????????C.?温度??????????????????????D.?光照
(2)上述现象说明竹笋具有的感应性现象是(??? )
A.??向水性??????????????????????B.?向热性?????????????????C.?向化性????????????????D.?向光性
4.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上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一段时间(如图所示),其中②号和④号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能射入。

(1)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了解蚕豆茎的生长与光的关系。
(2)选择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了解茎和根的生长与重力的关系。
(3)若在④装置幼苗培养基底部放一个匀速旋转器,茎尖生长的情况是________。
5.春天,小明将幼嫩枝条切成段,悬于潮湿的空气中,几天后出现如图所示的现象。

(1)造成芽向上生长、根向地生长的因素是________;
(2)该实验现象体现了植物的向性运动。下列有关植物感应性反应中,不属于向性运动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含羞草受到触碰,小叶会合拢
②根向着水充足的地方生长
③郁金香的花通常在温度升高时开放,在温度降低时闭合
④牵牛花的卷须接触到竿、棍之类的物体就会缠绕在它们上面
6.如图所示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综合图2、图4、图5可以证明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而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发生弯曲的部位是尖端________。

7.如图,在A、B、C三个花盆中,各有三株相同的植物胚芽,A、C盆中正常,B盆切去尖端,将A、B盆放在匀速缓慢旋转的圆盘上,C盆不旋转,几天后,A盆胚芽________生长,B盆胚芽将________,C盆胚芽将________。
A. ?? B. ??C.
8.880年,达尔文用燕麦胚芽做了一个向光性探究实验。请分析并回答。

(1)胚芽向光弯曲生长是由于受单侧光影响,导致胚芽中________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2)比较A、B两组实验,发现,促使胚芽生长的物质是由胚芽的________产生的;
(3)在C、D两组实验中,D组实验起________的作用。
9.各种植物的开花都要求一定的黑暗和光照时间,但“影响开花的关键性因素是黑暗期的长短,还是光照期的长短”并不明确。人们很早就认识到,苍耳(一种植物)需要每天短于16h的日照才能开花,若日照时间长于16h就不开花,16h的光照是一个临界点。20世纪30年代,有人将苍耳置于不同组合的光照期和黑暗期中进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图所示实验中,各组处理的差异(变量)是________。根据本实验的结果,你认为可以对前人的认识作何修正?___ _____
(2)请你继续做进一步的实验:探究在黑暗期中插入一段时间的光照,及在光照期间插入一段黑暗期的植物开花情况,设计方案(用图示的方式呈现)。___ _____
10.分析如图并回答问题:

(1)植物激素A应是________.
(2)A与高浓度生长素在器官脱落方面表现为________关系,与细胞分裂素在器官脱落方面表现为________关系.
(3)生长素对器官脱落的作用表现出________性.
(4)据图可知,植物的器官脱落是________的结果.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11.内分泌腺是一类没有________的腺体,分泌物由腺体直接分泌进入腺体内的________里,随________输送到全身各处。
12.填空图回答下列问题。

(1)某人车祸后,导致成了“植物人”。则甲图中肯定没有受损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如图乙,②分泌的激素的作用是________。
(3)如图丙是含羞草,如果轻碰含羞草的顶部或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______(填“向触性”或“感触性”)。
13.将体重近似、发育正常的A、B、C、D四只雄性小狗分别进行如下处理:A不作任何处理;B、C、D分别通过手术切除某个器官。12个月后,得到如表所示结果(单位:毫克/100毫升血液),请回答:
A B C D
雄性激素 4 3.8 3.6 0.8
甲状腺激素 3 0.1 2.8 3
生长激素 6 5.8 0.1 5.5
(1)A狗在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B狗被切除了________。
(3)C狗被切除了________,生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
(4)D狗在生理上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
14.甲、乙两人在正常进餐后,4小时后测定的血糖含量乙为0.14%,甲为0.09%。然后给甲、乙两人分别喝下等量的同一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并每隔半小时测定一次血糖含量,所得结果如图中的曲线所示。请回答:

(1)血糖含量正常值在________左右,由此可判断甲、乙两人中________是病人,患的可能是________病。
(2)甲、乙两人在饮用葡萄糖液后的1小时内,血糖含量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
(3)甲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含量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部分葡萄糖被________后,多余的部分可以在________和________等组织合成________而储存起来,这与体内的________分泌的________作用有关。
(4)乙在饮用葡萄糖液1小时后,血糖浓度也下降,但乙血糖浓度下降不同于甲的一条途径是________排出了体外。
(5)在临床上给甲、乙两人中的疾病患者治疗时,可为患者注射________,该药物的作用是________。
15.下图是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甲状腺激素是由[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它的合成需要一种重要原料________,缺乏该原料的婴幼儿会患________。
(2)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呈上升趋势,该病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不足造成的,这种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
(3)图中[________]________分泌的激素能促进男性性器官的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出现。
(4)在婴幼儿时期,[________] 垂体分泌的________不足,会患________。
16.消防演习是为了增强人们安全防火意识的活动,让大家进一步了解掌握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2018年9月开学初,宁波各大学校组织学生进行了消防演习,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学生听到警报声后立即有序疏散到指定位置,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称为________。
(2)演练过程中,同学们反应迅速,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面红耳赤、血压升高,说明人体的生命活动不仅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还受到________系统的调节。
17.分别给甲、乙两人饮用等量的葡萄糖溶液,后每隔半小时测定他们的血糖浓度,并将测量数据绘成如右图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曲线图,判断甲、乙两人中可能患有糖尿病的是________。
(2)曲线bc的下降与________的分泌有关。
18.已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一样均为蛋白质,口服蛋白质会被胃消化而失去效果, 小科为探究生长激素的作用做了如下实验:取多只同样大小的幼鼠等分为 A、B、C 三组,分别放人三个饲养笼,给 A 组幼鼠定期注射适量生长激素,B 组不注射,C 组定期饲喂与 A 组相同量的生长激素,其他生长条件均一致。一段时间后,A 组增重 40%,B、C 两组增重为 25%,回答下列问题:
(1)?________组结果和 B 组结果比较,说明生长激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2)C 组结果和 B 组结果比较,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说明生长激素没有任何生理作用。
(3)若将本实验中的生长激素改为甲状腺激素(不是蛋白质,不能被消化),重复以上A、B、C 组实验,则________组幼鼠会提前成熟。
19.如图是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泌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活动的腺体是[①]________。
(2)在某山村出现一家三代中都有身高不足一米的男子,他们的家庭生活一切正常,可能的原因是[①]________。
(3)经检验,某人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为0.18%,可能是[④]________分泌活动引起的。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给患者________。
(4)俗话说:“女大十八变,越变越好看”,这主要是由于[⑤]________的结果。
20.正常人血糖浓度一般维持在0.1%左右,这是因为胰岛素等物质在起着调节和控制作用。该物质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升高,甚至尿里出现葡萄糖,引起糖尿病。如图是正常进餐4小时后测得的A、B两人的血糖浓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人中可能患糖尿病的是__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
(2)给患糖尿病的病人注射某种激素后,其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___
(3)这种激素是一种蛋白质,通常用注射方式,而不采用口服,其原因是:___ _____。
21.妇女甲因子宫肌瘤,在医院进行了子宫切除手术。妇女乙因子宫病变,施行子宫及两侧卵巢全切手术。试回答:
(1)两位妇女中,第二性征会消失的是? (??? )
A.?甲?????????????????????B.?乙?????????????????????C.?甲和乙都消失??????????????????D.?甲和乙都不消失
(2)若其中有妇女因上述手术导致第二性征消失,则消失第二性征的原因是________?。该患者要维持第二性征,可以服用含________?的药物。
22.完成实验: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现提供40只大小、发育状况相似的蝌蚪、两个玻璃缸、水草、清水、不含任何激素的食物、甲状腺活性物质等材料。请你完成以下实验,验证甲状腺激素的作用:
① 实验变量:是否加入甲状腺活性物质。???
② 实验设计:1两个玻璃缸分别编号为A和B,各放入________只蝌蚪、适量清水、少量水草,每天同时喂食。2 A缸________;? B缸________。③每天做好观察记录。
③实验结果:__ ______。
④得出结论:____ ____。
三、神经调节
23.一个同学坐在椅子上,卷起一条裤腿,露出膝盖,让它自然地搭在另一条腿上。另一个同学用手或带橡皮头的小槌轻轻地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你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膝跳反射的反射弧是________。但当前面那个同学有了准备,故意将腿绷得紧紧的,膝跳反射也可能不会发生,因为这时是大脑参与下的有意识的行为,这说明大脑是________神经中枢,它能控制________中的较为低级的神经中枢。
24.2014年“冰桶挑战”风靡网络,“冰桶挑战”是要求参与者在网络上发布自己被冰水浇遍全身的视频或捐出100美元,该活动旨在引起人们关注“渐冻人”,“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损伤,导致运动功能逐渐丧失。

(1)神经元就是神经细胞,结构如图所示,图中①的名称是________,内含遗传物质;
(2)“渐冻人”的运动神经元细胞膜受损,不能完成正常反射活动,而反射活动要通过________来实现。
25.某人自从患上了糖尿病后就一直依靠肌肉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的稳定。分析并回答问题:

(1)此患者在进行肌肉注射时,肌肉会出现不自主地颤栗, 而后感觉到疼痛。“颤栗”是一种反射活动,图甲是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示意图,请用图甲中的序号和箭头表示完成此反射活动的途径:________;此患者后来感觉到疼痛, 这一现象说明脊髓具有________功能。
(2)图乙为此患者(未注射胰岛素)和正常人摄入葡萄糖 溶液后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表示此患者的曲线是________(选填“A”或“B”)。
(3)如果在此患者摄入葡萄糖溶液 1 小时后,给其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在图中绘出其体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用虚线表示出大致趋势即可)。
26.夏至前后,杨梅成熟,杨梅园里杨梅挂满枝头,喜迎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1)杨梅树生长所需的水和无机盐经根吸收后通过木质部中的________向上运输。
(2)品尝杨梅时,游客感到口味鲜甜的过程为:味觉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
(3)患糖尿病的某游客过量食用杨梅后血糖含量明显升高,为降低血糖浓度需要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的原因是___ _____。
27.下图是反射弧的模式图,箭头代表神经冲动传导的方向,请据图回答:

(1)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1]________感受刺激,产生冲动并沿着[2]传到脊髓里特定的[3]________,由其产生的神经冲动通过[4]________传到[5],引起大腿上相应肌肉的收缩,使小腿突然弹起.
(2)形成痛觉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这说明脊髓不仅有反射功能,而且有________功能.
(3)“望梅止渴”“谈虎色变”等反射是与________有关的反射,这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反射.
28.下图是神经元模式图.

(1)写出图中各序号代表的结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用图中序号表示出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________.
29.下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
(2)神经元接受刺激后能产生________,并且把________传导到其他的神经元.
(3)多数神经纤维是由[①] ________ 和[③]________以及外面套着的髓鞘共同组成的.
30.如图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是________?,④是________?.
(2)用针刺激手,手会缩回,写出这一反射过程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只用标号和箭头表示)
(3)手受到针刺后,会在大脑皮层形成痛觉,说明脊髓除了充当这一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以外还具有________?的功能.
(4)如图④处损伤,其它部位正常,当①受到刺激时,人的表现是________.
A.?有感觉且能缩手????B.?有感觉但不能缩手???????C.?无感觉但能缩手?????D.?无感觉且不能缩手.
31.如图是汽车司机看到红灯停车的反射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感受到红灯刺眼的是眼中的________
(2)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
(3)看到红灯停车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中至少有2个,它们是________
(4)在这个反射过程中,从发生的功能看,③属于________;从发生的部位看,③属于________;
四、动物的行为
32.下图为条件反射建立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A表示狗吃到食物后出现________活动,这是狗生来就会的,属于________反射.
(2)反复经过B后,图中C表示狗对铃声已经建立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这一反射叫做________。
(3)图中D表示一段时间总是只给铃声,不给食物,狗对铃声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将________.
(4)条件反射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它是在________的参与下形成的.
33.一只生活在室内的狗常常会扒地毯试图埋藏一块骨头,这是________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乌鸦刚刚见到稻草人时十分害怕,但久而久之就对稻草人没有任何反应了,这是它形成了________行为(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
34.动物行为是指一系列有利于动物个体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活动.
(1)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有的是________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属先天性行为;有的是在________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________获得,属于学习行为.
(2)大雁、家燕等鸟类随季节变化的迁徙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动物园的小猴通过训练学会骑自车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35.生活中常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忙忙碌碌.
(1)蜜蜂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
(2)蜜蜂采蜜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性行为?________.
(3)春天百花争艳,引来勤劳的蜜蜂在花间忙着采蜜,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蜜蜂有雄峰、工蜂和蜂王之分,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蜂群的生活,这说明了蜜蜂还具有________行为.
36.观察下图,并回答问题:

(1)图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图所甲所示美国红雀的行为有局限性,具体表现在________.
(2)美国红雀有________辅助肺呼吸.黑猩猩在繁衍时具有________的特点,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3)我国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图中所示动物的类群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这直接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
37.不同白冠雀鸟群的鸣叫声基调相同但又有各自的“方言”。某小组对此进行研究: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另一群白冠雀鸟群B中去,待其长成成鸟时,a的鸣叫声虽然还是鸟群A的基调,但已明显带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而如果把白冠雀鸟群A的幼雏a移到黄莺鸟群中生活,它却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这说明:
(1)a的鸣叫声基调与鸟群A相同,这是________行为起作用;具有鸟群B的“方言”特点,这是________行为起作用;
(2)a学不会黄莺的鸣叫声,是因为体内不具有控制黄莺鸣叫声的________;
(3)上述实验说明:________行为是在________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
38.很多年前,在英格兰有一只大山雀,一次偶然机会碰巧打开了放在门外的奶瓶盖,喝到了牛奶。从此,它学会了偷喝门前奶瓶中的牛奶。不久,那里的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偷喝牛奶。请回答:
(1)当大山雀第一次偶然打开了奶瓶盖喝到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 体内的________决定的行为。
(2)大山雀第二次根据第一次经验,又去打开瓶盖偷饮牛奶的行为属于________行为。
(3)其他大山雀也学会了用同样的方式偷饮牛奶,这属于________行为。
39.动物的行为非常有趣,实验人员在刚孵化出的小鸭〔它们没有见过自己的母亲)周围放置一个大气球,经过若干天,发现小鸭会模仿和跟随飘荡的气球,而不会去模仿和跟随它们自己的母亲。小鸭的这种行为属________(选填“先天性”或“后天学习”)行为。由此可以得出怎样的假设?________。为了验证假设,可以进行如下实验:刚孵出的小鸭一睁开眼睛,你立即出现在它的面前经过一段时间后,小鸭会模仿和跟随在你的后面吗?________(选填“会”或“不会”)。
40.某健康学生对自己的体温及其生活环境温度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测量,结果如图所示。

(1)人体正常体温保持在________℃左右,由此可以判断图中________表示该学生体温变化曲线。
(2)人的正常体温能维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于________的精细调节。
五、体温的控制
41.人体90%以上的热量是通过皮肤散发出去的,如图中所示 A、B、C为不同温度环境中人体皮肤血管的口径。请据图回答:
(1)人处在低温环境中时,血管为图________中的形状。
(2)人在情绪激动时往往会“面红耳赤”,此时的血管为图________中的形状。
(3)当外界环境的温度高于体温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
(4)人体散热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_。
42.下面是护士为一位病人测量的体温统计折线图,请仔细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1)护士每隔________小时给该病人量一次体 温。
(2)这位病人的最高体温是________℃,最低体温是________℃。
(3)病人的体温在哪一段时间里下降最快?在哪一段时间里体温比较稳定?________。
(4)从体温上观察,这位病人的病情是好转还是恶化?________。
43.? 2017 年 11 月 12 日,台州国际马拉松比赛在台州市体育中心作为起点拉开了序幕。请回答:
(1)选手听到枪声起跑,这属于________?反射,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位于________?。
(2)许多选手跑完全程马拉松(42.195 公里)后,气喘吁吁,全身冒汗,此时皮肤下的血管处于图甲中的________?(选填“A”或“B”)状态。图乙中能表示选手体温变化的曲线是 ________(填“a”或“b”),此过程是通过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

44.如图为主要的人体体温调节机理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能够维持体温稳定,是因为机体是________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2)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____。
(3)骨骼肌战栗(俗称“打冷颤”)是人体对寒冷刺激的反应。此过程属于________调节。骨骼肌在反射弧中属于________。(填写结构名称)
(4)实际上,图中虚线未列出肾上腺素参与了体温调节过程。肾上腺的分泌物能够控制血管舒张,这属于________调节。
45.下表是人体处于安静和活动状况下体内不同器官产热的百分比,请回答:
产热量%
安静 劳动或运动时
脑 16 1
内脏 56 8
肌肉 18 90
其他 10 1
(1)根据表中数据分析,正常人在睡眠状态下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在运动中的主要产热器官是________。
(2)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________控制。
(3)在炎热、潮湿、无风的环境中,人体容易出现“中暑”现象,原因是________。
46.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T→E→N→F→A途径进行体温调节对应的结构称为________。
(2)若A、B、C、D都表示热量,经测量,某人体温在24h内都处于39℃,则此时此人的(A+B)________(C+D);后经用药,此病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则在恢复过程中人的(A+B)________(C+D)。(填“>”“<”或“=”)。
47.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从反射弧的各种环节上看,①和②属于________,③→⑩属于________皮肤血管,立毛肌,骨骼肌等属于________。?
(2)当环境温度较低时,皮肤血管会________,骨骼肌有时会________,甲状腺的分泌活动________。
(3)当人体处于41℃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此时的体温调节属于________调节。






























答案解析部分
一、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答案】 (1)A(2)BC(3)D
2.【答案】 现象:蚕豆幼苗的根向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蚕豆幼苗的茎背着旋转木板由于转动产生的“人造重力”方向生长。解释:由于木板旋转产生的“人造重力”,蚕豆幼苗的根和茎上的生长素分布不均,导致根与茎弯曲生长。
3.【答案】 (1)C(2)B
4.【答案】 (1)③④(2)①③(3)直立生长
5.【答案】 (1)重力(2)①③
6.【答案】 胚芽鞘尖端;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段
7.【答案】 直立;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既不生长也不弯曲
8.【答案】(1)生长素(2)尖端(顶端)(3)对照
9.【答案】(1)黑暗期的长短;影响苍耳开花的关键因素是黑暗期长短,必需长于8小时才开花(或光照16小时时,黑暗期必需长于8小时,苍耳才开花)
(2)
10.【答案】 (1)脱落酸(2)协同作用;拮抗作用(3)两重性(4)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
二、人体的激素调节
11.【答案】 导管;毛细血管;血液循环
12.【答案】 (1)②(2)促进新陈代谢,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3)感触性
13.【答案】 (1)对照(2)甲状腺(3)脑垂体;生长缓慢(4)第二性征消失
14.【答案】 (1)0.1%;乙;糖尿(2)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3)氧化分解;肝脏;肌肉;糖元;胰岛;胰岛素(4)通过尿液(5)胰岛素;促进血糖含量下降
15.【答案】 (1)2;甲状腺;碘;呆小症
(2)5;胰岛;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含量(3)7;睾丸(4)1;生长激素;侏儒症
16.【答案】 (1)反射弧(2)内分泌
17.【答案】 (1)甲(2)胰岛素
18.【答案】 (1)A(2)不能(3)A、C
19.【答案】 (1)垂体(2)垂体在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3)胰岛;注射胰岛素制剂(4)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20.【答案】(1)B;血糖浓度超过正常值(2)B(3)蛋白质口服会被消化成氨基酸,失去效果
21.【答案】 (1)B(2)卵巢切除,不能正常分泌雌性激素;雌性激素?
22.【答案】 20;每天加入适量甲状腺活性物质;不加入适量甲状腺活性物
;A组提前发育为成蛙(个体小)B组按正常时间发育;甲状腺激素有促进蝌蚪发育的作用
三、神经调节
23.【答案】 产生膝跳反射;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高级;脊髓
24.【答案】 (1)细胞核(2)反射弧
25.【答案】 (1)⑤→④→③→②→①;传导(2)A
(3)
26.【答案】 (1)导管(2)大脑皮层中的味觉中枢(3)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后会被消化道消化,失去功效
27.【答案】 (1)感受器;神经中枢;传出神经(2)大脑(或大脑皮层);传导(3)语言文字(或语言)
28.【答案】 (1)细胞核;树突;细胞体;轴突(2)②→③→④
29.【答案】 (1)细胞体;突起(2)兴奋;兴奋(3)树突;轴突
30.【答案】 (1)感受器;传出神经(2)①→③→⑤→④→②(3)传导(4)B
31.【答案】 (1)视网膜(或感光细胞)(2)视神经(3)视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4)传出神经;脊神经
四、动物的行为
32.【答案】 (1)分泌唾液;非条件(简单)(2)条件反射(复杂反射)(3)逐渐消退(4)大脑皮层
33.【答案】 先天性;后天学习
34.【答案】 (1)生来;遗传;学习(2)先天性(本能);学习(后天性)
35.【答案】 (1)飞行(2)先天性行为(3)取食行为;社会行为
36.【答案】 (1)乙;不会改变(2)气囊;胎生哺乳(3)生物种类
37.【答案】 (1)先天性;学习(2)遗传物质(3)学习;先天性
38.【答案】 (1)先天性;遗传物质(2)学习(3)学习
39.【答案】 后天学习;小鸭会把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大)物体当成自己的母亲;会
40.【答案】 (1)37;甲(2)神经系统和激素
五、体温的控制
41.【答案】 (1)C(2)A(3)汗液蒸发散(4)皮肤
42.【答案】 (1)6(2)39.5;36.8
(3)5月8日的0点~6点下降最快;5月8日的6点~5月9日的12点比较稳定(4)好转
43.【答案】 (1)条件;大脑(或大脑皮层)(2)A;b;脑干
44.【答案】 (1)产热和散热(2)下丘脑(3)神经调节;效应器(4)激素调节
45.【答案】 (1)内脏;肌肉(2)体温调节中枢(3)产热大于散热,散热困难
46.【答案】(1)反射弧(2)=;<
47.【答案】(1)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2)收缩;战栗;增强(3)汗液蒸发;神经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