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 9年级上册 第四章 代谢与平衡
一、食物与营养
1.为探究食物中的蛋白质对动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将40只幼鼠平均分成A、B两组,A组以糖(淀粉)、脂肪、无机盐和水进行饲喂,B组以A组的食物加上牛奶进行饲喂。20天时A组食物中加入牛奶,B组食物中除去牛奶。如图是40天内的实验结果。试分析作答:
(1)该实验所检验的假设是___ _____。
(2)采用幼鼠而不用成年鼠进行实验,是因为___ _____。
(3)每组均用20只而不用一只幼鼠实验,是因为____ ____。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从“葡萄、花生仁、核桃仁、小西红柿”中选取“花生仁、核桃仁”,按如图实验装置探究食物中储存的能量,重复三次,记录并计算,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克花生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千焦) 1克核桃仁燃烧放出的能量(单位:千焦)
1 9.58 12.39
2 9.85 13.86
3 9.76 13.86
(1)选用“花生仁、核桃仁”实验,是因为它们更容易________,有利于实验操作。
(2)在对表中数据处理时,应取________值,以减少误差使实验数据更加可靠。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1克花生仁和1克核桃仁相比,________含能量更多。
(4)同学们查阅资料发现:1克花生仁储存的能量是25千焦、1克核桃仁储存的能量是32千焦。排除操作不当的影响,请你帮忙分析他们测得数据偏低的原因: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3.某小组的同学尝试测定一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首先,取一粒核桃仁,称其重量为5克,切取一部分用做实验材料,称其重量为0.5g,然后,组装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1)用点燃的核桃仁给锥形瓶中的水加热,水量多少合适呢?水量过多,温度变化过小,不易读数;水量过少,则可能出现________现象,从而造成较大的误差。所以,将水量定为20毫升。
(2)为了尽可能减小误差,可为这套装置增设一个防止热量散失的部件,请在如图所示装置上画出该部件的示意图。(能够简单表达设计意图即可)
(3)要获得较为准确的测量结果,什么时候将燃烧后的核桃仁从锥形瓶下移开,并记录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呢?经过讨论,形成了以下三种不同意见,其中最为科学合理的是 ??(填字母)。
A.?火焰熄灭时??????????????????B.?核桃仁灰烬凉透时??????????????????C.?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不再升高时
(4)已知1毫升水每升高1℃,需要吸收4.2焦的能量。测定锥形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请计算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不考虑能量散失造成的误差)________焦。
(5)从这粒核桃上再取相似大小的两块,分别用相同的装置、同样的做法重复测量,计算出这粒核桃仁中含有的能量分别是8544焦、8610焦。根据这三次计算的结果,确定最接近这粒核桃仁含有能量真实值的数值为 ________焦。
4.家庭厨房就是一个科学小世界,其中包含着许多科学知识。
(1)大米、小麦为人体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__;
(2)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其鲜味与溶液的酸碱度有关,当pH为6~7时鲜味最强;鲜味还与温度有关,当烧菜时温度长时间在120 ℃以上,不仅鲜味消失,而且会生成焦谷氨酸钠,则下列认识正确的是____。
A.?在碱性较强的条件下使用味精鲜味最强
B.?谷氨酸钠在加热条件下生成焦谷氨酸钠是物理变化
C.?起锅时加入味精比菜刚入锅时加入味精的鲜味更强
5.(2016?台州)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本草纲目》中说牛奶有“返老还童”的功效,“奶茶”是否也具有类似的功效?
【查阅资料】食醋中的酸性物质会使蛋白质凝固和沉淀.
【实验步骤】
①在盛有100毫升某奶茶的烧杯中,加入足量的食醋,充分搅拌后过滤、干燥,称量滤渣的质量.
②选取4种品牌的纯牛奶各100毫升,分别倒入4个烧杯,重复步骤①操作.
【数据记录】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样品的选取上看,该实验存在的缺陷是___ _____.
(2)下列因素会对滤渣质量多少产生影响的是 ??????? .
A.?倒入食醋的量???????????????B.?被测样品的体积????????????????????C.?烧杯的大小
(3)上述实验只能粗略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准确检测的方法之一是:先对样品进行氮元素质量的测定,再根据蛋白质中氮元素的含量约16%,折算成蛋白质的质量,已知牛奶、奶茶中的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等,那么,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牛奶、奶茶中的蛋白质含量,其前提条件是___ _____.
(4)据统计,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只及世界人均的 1/3 ,而白酒的消费量却与牛奶相似,可见,提高健康饮食的意识势在必行,下列观点和做法合理的是 ?????????? .
A.?选择食品前,影响研读其标签?????????????????????????????B.?购买食品时,主要看口味
C.?食品价格越贵,对健康越有益?????????????????????????????D.?根据膳食平衡,选择食品.
6.小明同学平时喜欢吃肉类,最近因体重增加过快而苦恼。他认为这是因为自己过多地食用猪肉等高蛋白的食物引起的,于是他想:为了减轻身体重量,应当少吃猪肉 等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而多吃米饭等含糖类丰富的食物。随后他便主要摄入富含糖类的食物而基本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并且摄入食物量与以前相同。下表是他在 改变主要食物前后一段时间内的体重数据,请根据这些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 时间 开始 2个月后 4个月后 6个月后 8个月后
主要摄入富含蛋白质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0 61 61.5 62 63
主要摄入富含糖类食物时的体重/千克 63 65 68 70 71
(1)根据表中的信息,小明同学的假设正确吗?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 。
(2)你认为人体中主要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 。
(3)小明不吃肉为什么还会长肉,其原因是_____ ___? 。
(4)对于小明的失败,你的建议是____ ____?。
7.“中小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食品安全”、“公共卫生与健康”等状况令人担忧,表现在:无机盐摄入量不足,贫血现象普遍存在;多糖分、高脂肪的饮食习惯使肥胖儿童逐年增多.校园周边聚集流动摊点等.为改善青少年营养健康问题,国务院批准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请根据材料分析回答:
(1)谷类食物为人体提供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它是我们最主要的________物质.
(2)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它主要从第________?(填标号)中获得,人体摄入的蛋白质最终________.
(3)无机盐摄入量不足导致贫血,是因为无机盐中的 ________?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4)多糖分、高脂肪饮食使人肥胖,是因为这类食物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
(5)某同学牙龈经常出血,原因可能是对第________?(填标号)类食物摄入量不足.
(6)“学生饮用奶”富含的维生素________?能促进钙的吸收.还富含维生素A,可预防 ________? ;
(7)“学生饮用奶”有利于中小学生发育和成长,主要还是因为牛奶中所含的 ________? 是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物质,该物质可在________?内初步消化,最终在小肠内彻底分解.
(8)在购买包装食品时,首先要注意食品的________?期和保质期,其次要关注成分、厂名、地址、产品标准代号,生产许可证编号等.在食用水果、蔬菜前,你认为应如何处理: ________?.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8.猪笼草是如何将“捕食”到的小昆虫消化的呢?小科摘取猪笼草的一个笼子,并将其切开后,发现笼的内壁会分泌一种透明的液体,如图所示。小科想:这种液体是否像人体内的消化液一样消化昆虫呢?于是,他设计并进行了实验:
①取甲、乙两支洁净的试管,分别加入1cm3瘦肉块,向甲试管中注入2mL新鲜的猪笼草内壁分泌物,乙试管中注入2mL清水,充分振荡两支试管。
②将甲、乙两试管放入35℃的温水中进行水浴加热1小时。
③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瘦肉块明显变小,乙试管中瘦肉块无明显变化。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设置乙试管的目的是________。
(2)猪笼草分泌的这种液体中可能含有________酶。
(3)若要验证溶液酸碱性对该分泌物活性的影响,应该如何设计实验,请阐述实验设计方案________ 。
9.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________,与1号试管起________作用。
(2)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______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实验结果________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________。
(4)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支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支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________(填“有”或“无”)必要。
10.新鲜菠萝果肉中的菠萝蛋白酶能分解口腔黏膜和舌头表面的蛋白质,引起口腔麻木刺痛感。若菠萝用盐水浸泡后再食用,不适感会减轻。小科猜测可能是盐水影响了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为研究盐水对菠萝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小科取6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6,各加入5mL鲜榨的含菠萝蛋白酶的菠萝汁,再按下表分别添加物质,置于37℃的温水中保温。20min后测定蛋白酶活性,并计算其相对活性。数据如下:
编号 1 2 3 4 5 6
试管中所添加的物质 ★ 5mL 1%NaCl溶液 5mL 3%NaCl溶液 5mL 5%NaCl溶液 5mL 7%NaCl溶液 5mL 9%NaCl溶液
蛋白酶相对活性 100% 88% 69% 94% 88% 80%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形成对照,表格中“★”处的内容是________。
(2)实验表明,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都能抑制菠萝蛋白酶的活性。上述实验中,抑制作用最强的NaCl溶液浓度为________?。
(3)因为酶的活性与________有关,小科认为菠萝用热水浸泡后食用,不适感也可能减轻。
11.某兴趣小组为探究铜离子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按实验方案加入试剂,摇匀,迅速置于37℃的水浴中,10分钟取出后,冷却后分别加入碘液3滴,观察并记录于下表:
编号 0.25%淀粉溶液(ml) 蒸馏水(ml) 1%NaCl溶液(ml) 1%CuSO4溶液(ml) 唾液溶液(ml) 加入碘液3滴后现象
1 3 ? 0 0 0 变蓝色
2 3 1 0 0 1 不变蓝
3 3 0 1 0 1 不变蓝
4 3 0 0 1 1 ?
(1)1号试管中的蒸馏水应取________mL。
(2)若酶遇到铜离子会失去活性,则4号试管加入碘液3滴后的现象是__ ______。
(3)比较上述实验中的1号和2号试管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___ _____?。
(4)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证明一定是铜离子对酶的催化有影响,若要证明,可将1%的CuSO4溶液换为________溶液。
12.综合实践活动小组为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
a.实验步骤:
①将某种玉米子粒浸种发芽后研磨匀浆、过滤,得到提取液;
②取6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后,分为6组并分别调整到20℃、30℃、40℃、50℃、60℃、70℃;
③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在对应温度下处理过的玉米子粒提取液(提取液中还原性物质忽略不计),保持各组温度20min;
④向各试管反应液中分别滴入2滴碘液观察并记录颜色变化;
⑤重复(一)~(四)实验步骤5次,只是每次实验时间延长10min。
b.结果分析:
①通过分析各试管中颜色变化来确定淀粉剩余量,从而确定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②将淀粉剩余量换算成生成物的量,绘制出不同温度下生成物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一。
回答问题:
(1)从由线图中可判断出在________℃时酶不具备催化能力:从图中酶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由图一分析,该淀粉酶的最适温度范围在________之间,30min时50℃试管中淀粉是否已全部分解?理由是________?。
13.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扎嘴”,即会造成口腔黏膜破损。这种破损真的是由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班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以下实验探究,
(1)设计方案如下:
①取一块新鲜洗净的猪小肠黏膜,平均分为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②分别向A、B培养皿中的小肠黏膜上滴加15mL生理盐水和________?,如下图。
③把A、B培养皿放在37℃恒温条件下,10分钟后用放大镜观察黏膜的变化情况。
(2)能证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3)资料显示,新鲜菠萝汁中含有蛋白酶,会使脆弱的口腔黏膜破损,还含有大量的植物酸和甙类有机物,有腐蚀作用,食用过多容易出现舌头疼、口腔溃疡、过敏反应等。根据资料和生活经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因含有大量植物酸,过多食用菠萝会使胃肠内PH过高,引起反酸、胃痛等症状。
B.?因蛋白酶有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少量食用菠萝有帮助消化的功效。
C.?吃菠萝发生过敏反应,从免疫的角度看菠萝汁属于抗原。
(4)为缓解菠萝的“扎嘴”现象,请你思考食用时对菠萝如何处理?并写出你的依据___ _____。
14.已知酵母菌中含过氧化氢酶,能催化分解过氧化氢。小金据此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图甲为实验装置示意图。
①选用 2 套图甲装置分别设置实验组与对照组,并将表中所示液体吸入相应注射器中;
②将装置恒温 10 分钟后,观察并记录各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
③打开止水夹,将注射器 A 中的液体缓慢推至 B 中后再夹紧止水夹,恒温 5 分钟后, 观察并记录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重复实验 3 次并取平均值;
④改变实验温度(温度设置:0℃、10℃、20℃、30℃、40℃、50℃、60℃),重复①②
③步骤。
在不同温度下,步骤②中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均为 0,步骤③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随温度的变化如图乙所示。
(1)对照组的注射器 B 中应吸入________。
(2)由图乙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____ ____。
(3)过氧化氢因其加热自分解的性质,一般不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小金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作为探究温度对酶催化作用影响的实验材料是可行的,请从本实验的结果说明他的理由___ _____。
15.凝乳酶是动物体内一种催化乳汁凝固的酶。为了研究温度对凝乳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可按以下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组别 水浴温度(℃) 凝乳时间(min)
1 10 不凝固
2 20 7.0
3 30 4.0
4 40 1.5
5 50 4.0
6 60 不凝固
第一步:将2mL凝乳酶和2mL乳汁分别加入试管中,然后将2支试管放入同一恒温水浴中保温15分钟。
第二步:将2mL凝乳酶注入盛有2mL乳汁的试管中, ?▲? 。
小乐选择6种不同的水浴温度,进行了6组重复实验,所得数据见上表:
(1)写出实验方法中第二步的后续操作____ ____。
(2)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 ____。
(3)第1组和第6组中的乳汁都不凝固,请分别说明原因____ ____。
(4)在本实验基础上,如想进一步确定凝乳酶发挥最佳催化效果的温度,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16.为探究植酸酶对鲈鱼生长的影响,某科研小组设计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步骤 具体操作
①饲料配制 在每千克普通饲料中添加200mg植酸酶,配制成加酶饲料;并将加酶饲料和普通饲料分别制成大小相同的颗粒,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烘干后储存。
②鲈鱼饲养 挑选体格健壮、大小一致的鲈鱼苗,在两个相同的海水鱼池中各随机放养600尾鲈鱼苗,给一个鱼池的鲈鱼定时投喂适量的普通饲料,给另一个鱼池的鲈鱼同时投喂????? ??????。
③结果记录 8周后,从每个鱼池中随机取20尾鲈鱼称重,结果显示,对照组、实验组鱼体平均增重率分别为759.3%和947.2%
请根据以上实验问答:
(1)在烘干加酶饲料时,在不高于某一温度下进行,若温度过高,会导致________。
(2)步骤②空白处应填写________。
(3)根据实验的记录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 _____。
三、体内物质的运输
17.“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图甲表示实验材料的处理,图乙表示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图像,请根据实验的方法步骤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
(1)用湿棉絮包裹在小鱼头部的鳃盖和躯干部,在实验观察过程中,应时常往棉絮上滴加________?,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小鱼的正常呼吸。
(2)将小鱼平放在培养皿中,等小鱼安定后,将________?盖在尾鳍上面.通常情况下,使用低倍显微镜观察尾鳍血管内血液的流动情况。
(3)图乙示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可观察到三种不同的血管:[2]是________血管(选填“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
(4)请你记录下血液在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之间的流动方向是________(用文字和“→)。
18.目前,铅污染已成为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隐形杀手”。调查发现,血铅增高对儿童神经系统发育、智力发展等方面存在负面影响。威胁儿童的铅污染有四大来源:①汽车尾气污染;②家居装饰用品污染;③玩具和学习用品污染;④食品污染,如爆米花、松花蛋等都含有铅。血铅含量对人究竟有什么影响呢?有人做了这样一组实验,将质量为2.0~2.5千克的20只家兔分为两组:A组用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B组用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分别给每组家兔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实验结果见表:
组别 A B
注射溶液类别 含1.83%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含3.66%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
剂量 10 毫克/千克 10毫克/千克
血红蛋白含量 初始测量(克/升) 60 61
第一次(克/升) 53 51
第二次(克/升) 49 40
第三次(克/升) 38 28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血铅含量对________有何影响。
(2)上述实验还缺少对照组,请你帮助设置一个对照实验:将10只家兔用________,每3天皮下注射1次,10 毫克/千克剂量,每隔10天测一次血红蛋白。
(3)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是在____处与氧结合。
A.?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B.?组织细胞处的毛细血管????????????C.?肺泡???????????D.?组织细胞
(4)比较A、B两组的数据,简要叙述上述实验结果:__ ______。
(5)请结合题中所给信息,提一条防止儿童铅污染的措施____ ____。
19.科学家指出,当人在空气稀薄的环境中呼吸时,能够让人体得到足够氧气的方法就是产生更多的 红细胞,这样就可以增加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的数量。生活在高原地区的人,虽然动脉中的血红蛋白被氧饱和的比例极小,但人体能产生更多的血红蛋白或红细胞,这就能弥补血液中氧的不足。
(1)若人从平原地带迁移到海拔3 000米的高原后,红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的正确表示是(?? )
(2)小王作为浙江省援藏干部入藏工作一年,下面是他入藏前后的两张血液化验单。
入藏前: 入藏后: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白细胞 7.2 4.00~10.00 ×109/升
红细胞 5.54 4.00~5.50 ×1012/升
血红蛋白 217 120~160 克/升
血小板 162 80~300 ×109/升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白细胞 8.4 4.00~10.00 ×109/升
红细胞 4.53 4.00~5.50 ×1012/升
血红蛋白 145 120~160 克/升
血小板 103 80~300 ×109/升
请分析他血液化验单数据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________。
20.学习时,我们都观察过小金鱼尾鳍内血液流动的情况。主要过程如下:
①用湿纱布包裹小金鱼的鱼头和鱼身,只露出鱼尾,放在培养吼上,用载玻片盖住鱼尾,如图所示。
②用低倍显微镜观察鱼尾毛细血管内血液流动的情况。
③根据观察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试回答:
(1)实验时,可以根据红细胞呈单行通过的特点来寻找毛细血管。为更容易找到毛细血管,较好的做法是尽可能在鱼尾鳍的________处观察。
(2)在找到毛细血管后,可以进一步认识另外两种血管,你确定动脉的具体方法是________。
21.?如图是“用显微镜观察人血的永久图片”的实验,请你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发现视野中的物像不是很清晰,应调节显微镜的?????? .
A.?细准焦螺旋????????????????B.?粗准焦螺旋?????????????????C.?反光镜?????????????D.?遮光器
(2)如发现所观察的物像位于视野的右下方,要将其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标本向________?方向移动.
(3)图中数量最多,呈两面凹的圆盘状的血细胞是________?.
(4)皮肤轻微擦伤后会流血,可是伤口很快就止血了,这主要与图中[4]________?有关.
(5)皮肤外伤感染时,图中[2]________?明显增多.
四、能量的获得
22.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快慢,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在葡萄糖溶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匀,制成酵母葡萄糖酸,慢步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测定葡萄糖初始浓度值为44.1克·升??。
②取12支试管,等分成A、B两组,在A组试管中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同时,在两组试管中________,将两组试管同置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
③15分钟后测定葡萄糖浓度值,求平均值,再分别计算有氧、无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的速率,数据记录如下表。
葡萄糖浓度/克·升?? 葡萄糖分解速率/克·(升·分钟)??
A组 33.6 0.7
B组 38.1 __________
(1)②中空白处的步骤为________。
(2)表中空白格的数值为________。
(3)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 _____。
(4)实验中置于适宜温度下水浴加热的目的是___ _____。
23.下图为一项实验装置,用以测定种子萌发时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即调节X管与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刻度尺量出气体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如图所示。
(1)在6小时内气体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__ ______。
(2)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气体容积在10小时以后维持稳定,原因是__ ______。
(3)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量的变化就是由萌发种子引起的,请你对该实验进行改进,改进的具体方法是___ _____
24.合理储藏有利于水果保鲜。科研人员为了探究某因素对蓝莓保鲜的影响,测定了蓝莓在密闭容器内产生CO2的速率,结果见图甲和图乙。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会影响蓝莓的呼吸作用,从而影响水果的保鲜。
(2)分析图甲或图乙可知,随着蓝莓储藏时间的增加,产生CO2的速率均有下降。原因是密闭容器内的CO2浓度会逐步________,从而抑制了________。?
(3)某同学拟验证上述实验结果,设计如下方案:
①将两等份同一品种、成熟度相同的蓝莓分别装入甲、乙两只相同的烧杯中;
②将甲、乙两烧杯分别置于25℃和-5℃条件下观察,每隔一段时间测定CO2浓度;
③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
有同学认为他的实验方案不合理,请你指出其中的一处________。
25.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代表氧气或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 呼吸急促, 腿部肌肉会明显有酸痛感是因为肌肉细胞无氧呼吸导致________含量上升。
(2)经过组织内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血液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
(3)血液中红细胞的作用是________。
(4)如图所示,是李刚在睡眠、散步、长跑三项活动状态 中的三种生理指标,甲表示呼吸频率、乙表示心率、丙表示下肢肌肉毛细血管内氧合血红蛋白结合率(即氧气与血红蛋白没有? 分离的百分比含量).请选出能正确表示李刚长跑时三种生理指标的选项????? 。
A.?甲-a,乙-b,丙-c?????????B.?甲-b,乙-a,丙-b?????????C.?甲-b,乙-a,丙-c?????????D.?甲-c,乙-b,丙-a
26.如图是研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物差异的实验:
步骤一:取2克高活性干酵母放于烧杯中,加入200毫升的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搅拌使其均匀混合。
步骤二:取两支相同的注射器,编号为A和B,在注射器内分别抽取30毫升酵母菌培养液,B号注射器再抽取30毫升空气,振荡几次;
步骤三:用橡胶管分别连接注射器和装有BTB试剂的试管,5分钟后观察实验现象。
步骤四:将注射器内的酵母菌培养液分别倒入烧杯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查阅资料:
①BTB试剂在中性环境中呈淡蓝色,在酸性环境中呈黄色;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呈橙色,遇酒精变成灰绿色。
②有氧呼吸:葡萄糖+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无氧呼吸:葡萄糖→二氧化碳+酒精+少量能量
(1)实验用32℃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的目的是_ _______。
(2)若A、B两组试管中若出现________现象,说明相同条件下,无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有氧呼吸少。
(3)实验结束后,发现两个烧杯中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均变为灰绿色,试分析其原因________。
27.图甲曲线A表示某人进行强度较高运动及其前后的实际耗氧量,折线B是根据其运动量的大小计算出的耗氧量理论值,图乙为其运动前、运动中和运动后血糖和血液中游离脂肪酸浓度的测定结果。请根据图回答:
(1)人从运动初期到接下来的持续不断的运动过程中,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变化原因是什么?
(2)通过对曲线A和折线B的变化情况的分析,运动过程中人体能量的供应主要来自于________和体内储存的高能物质的分解等生理过程。
(3)通过检测尿中的尿素量,还可以了解人在运动中________代谢的情况。
五、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28.A和B两种鼠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从A、B中选择等量的鼠用于实验,研究其水盐平衡的调节功能。将实验鼠置于相同的环境条件下饲养一段时间,其间只饲喂以等量的同种食物,而不喂水。实验结果如下表:
A B
代谢得到的水分(相对单位) 81 80
蒸发失去的水分(相对单位) 90 168
??? 粪便含水量 2 20
(1)本实验中,在鼠的选择上还应该提出什么样的要求? ____ ____?。
(2)两种鼠中,生活在干燥环境中的是??________ (填“A”或“B”),理由是 ________。
(3)若实验持续进行,最先死亡的是________(填“A”或“B”),原因是________。
主要成分 血浆 原尿 尿液
蛋白质 8 0.03 0
葡萄糖 0.01 0.1 0
水 90 98 96
无机盐 0.72 0.72 1.1
尿素 0.03 0.03 1.8
29.?为什么健康人尿液中没有葡萄糖,而糖尿病患者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呢?为一探究竟,小悦参考了某健康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数据(单位:克/100毫升)及肾单位结构模式图(如图所示),请你和她一起分析.
(1)血浆和原尿中的葡萄糖含量都是0.1克/100毫升,这是因为血液流经[________?]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________?以外,血浆中的葡萄糖等成分过滤到[________?]中形成原尿.
(2)原尿流经[③]________?时,大部分的________?、部分的________?和全部的葡萄糖等被重吸收到血液中,所以尿液中葡萄糖含量为0.
(3)如果________?(激素)分泌不足,会导致血糖浓度过________?,部分葡萄糖从尿液中排出形成糖尿.
答案解析部分
一、食物与营养
1.【答案】 (1)蛋白质(或牛奶)对鼠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2)幼鼠生长发育较快,实验效果明显
(3)如果用一只鼠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一旦这只鼠发生意外,将使实验无法继续,且样本多,实验结果更可靠
2.【答案】 (1)燃烧(2)平均(3)核桃仁
(4)燃烧时大量的光和热辐射在环境中散失;测量时出现误差(称量、读数等);燃烧装置(易拉罐、锥形瓶等)吸热;燃烧不充分;花生仁和核桃仁点燃后未迅速放入燃烧装置中;加热方式应用火焰的外焰加热锥形瓶瓶底等
3.【答案】 (1)沸腾
(2)(3)C(4)8400(5)8610
4.【答案】 (1)糖类(2)C
5.【答案】 (1)奶茶样品单一(2)A,B(3)奶茶中脂肪、糖类物质中不含有氮元素(4)A,D
6.【答案】(1)不正确;摄人富含糖类的食物时体重增加更多(2)糖类(3)当摄人糖类过多时,会在体内转化成脂肪(4)平衡膳食
7.【答案】(1)糖类;供能(2)② ③;被消化成氨基酸才能被人体吸收和利用(3)铁(4)能量(5)④(6)D;夜盲症(7)蛋白质;胃(8)生产日;生产日;用清水冲洗、浸泡或削皮等
二、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8.【答案】 (1)对照(2)蛋白
(3)设置一个和甲试管一样的丙试管,在丙试管内加入一定的盐酸或氢氧化钠溶液,其他条件都相同,与甲试管进行对照
9.【答案】 (1)2mL清水;对照(2)1号和3号(3)1;淀粉被唾液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完全分解了(4)无
10.【答案】 (1)5mL蒸馏水(或5mL清水)(2)3%(3)温度
11.【答案】 (1)1(2)变蓝(3)唾液淀粉酶能分解淀粉(4)CuCl2
12.【答案】 (1)70℃;温度越高,醇变性失活所需的时间越短
(2)40℃~50℃;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30℃、40℃条件下生成物仍在增加,超过了30min 时50℃生成物的量
13.【答案】 (1)15mL的菠萝汁(2)小肠粘膜破裂(3)B,C
(4)用盐水浸泡或加热菠萝。盐水或加热能使蛋白酶失去活性
14.【答案】 (1)蒸馏水 2mL
(2)在 0℃~30℃时,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 30℃~60℃时, 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30℃左右过氧化氢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60℃时过氧化氢酶失去活性
(3)0℃、60℃时,对照组注射器 B 活塞对应的刻度变化量都为 0,没有酶的作用时, H2O2 在保温时段内未发生明显的自分解
15.【答案】 (1)放入与先前同样温度的水浴中保温并记录凝乳所需时间。
(2)在0℃~40℃时,凝乳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在40℃~60℃时,凝乳酶的催化作用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弱;40℃左右凝乳酶的催化作用最强; 60℃时凝乳酶失去活性等等
(3)第1组乳汁不凝固是由于低温导致酶的活性降低;第6组的乳汁不凝固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酶失去活性
(4)在30℃-50℃范围内,每隔1℃设置1组,重复上述实验,记录凝乳所需时间。
16.【答案】 (1)酶失去活性(2)等量的加酶饲料(3)植酸酶能促进鲈鱼的生长
三、体内物质的运输
17.【答案】 (1)清水(2)载玻片(3)毛细(4)动脉→毛细血管→静脉(答 1→2→3 也给分)
18.【答案】 (1)家兔的血红蛋白含量(2)不含醋酸铅的5%葡萄糖溶液(3)A(4)血铅含量越高,家兔血红蛋白含量越少(5)推广环保型交通工具(或使用环保装修材料或不吃少吃含铅食品或加大对环境污染企业的监管力度等)
19.【答案】 (1)C(2)为了适应高原低氧环境,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及血红蛋白的数量增加来运送氧
20.【答案】 (1)末端(2)根据血液流向,血液是从主干流向分支的
21.【答案】 (1)A(2)右下(3)红细胞(4)血小板(5)白细胞
四、能量的获得
22.【答案】 (1)各加入5毫升酵母葡萄糖液并密封(2)0.4
(3)其他条件相同时,酵母菌有氧条件下分解葡萄糖比无氧条件下要快
(4)保持温度恒定,使酶的活性较高,有利于分解葡萄糖
23.【答案】 (1)种子有氧呼吸消耗O2 , 产生CO2被KOH吸收
(2)此时种子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被KOH吸收
(3)增加对照实验,把萌发的种子改为等量的已死亡的种子,其余处理方法不变
24.【答案】 (1)温度(2)增大;蓝霉的呼吸作用
(3)在敞口的烧杯中进行实验,没有在密闭容器内进行或乙烧杯置于-5℃条件下
25.【答案】 (1)乳酸(2)氧气增多、二氧化碳减少(3)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4)C
26.【答案】 (1)保持酵母菌中酶较高的活性,并提供酵母菌呼吸作用所需有机物
(2)应该是A试管中的黄色比B试管中的黄色淡
(3)实验时间过长,注射器B中空气不足,酵母菌也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7.【答案】(1)运动初期血液中的脂肪酸可以被氧化,随着运动的持续体内储存的脂肪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进入血液。(2)有氧呼吸(3)蛋白质
五、体内物质的动态平衡
28.【答案】 (1)年龄、大小、性别应相同(2)A?;A鼠蒸发失水少,保水能力强大,适应干燥地区?(3)B?;B鼠失水速度快
29.【答案】 (1)①;蛋白质;②(2)肾小管;水;无机盐(3)胰岛素;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