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地理)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实验班(地理)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5-13 1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牡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学年地理学科试题(1套卷)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聚落既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生产的场所。结合有关聚落的知识回答1~3题。
1.关于影响乡村聚落分散与集中的主要因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的支配 B.住宅形式的不同
C.农业生产方式差异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2.山区村落的规模小而分散,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大,坡度陡 B.气候条件恶劣
C.地块小,耕作距离远而不便 D.传统风俗习惯和文化背景
3.下面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的集合体 
②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③聚落是一种文化景观,不受该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④一般可将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大类
A.①③    B.②④     B.①④    D.②③
4.我国北方与南方相比
A.北方多平顶房,住宅无院落 B.北方多为大型聚落、密度较小
C.南方多斜顶房,住宅院落大 D.南方多为小型聚落,密度最小
5.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6、有关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
正确的是
A、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相当
B、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小
C、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较合理人口容量大
D、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地区目前的人口数
7、人口容量的特点有
A、相同性、临界性、警戒性 B、绝对性、临界性、可变性
C、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D、相对性、季节性、警戒性
“牧童经济”是一个生动的比喻, 使人们想起牧童在放牧时,只顾放牧而不管草原的破坏。它是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K·E·博尔丁提出的一种现有的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当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造成废物大量积累,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根据你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回答8-10题。
8. 下列恶果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土地沙漠化 B.大气污染 C.破坏性地震 D.温室效应
9. 下列经济模式不属于“牧童经济”的是
A.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B.南水北调,发展生产
C.围湖造田,开垦荒地 D.发展工业,不管排放
10. 下列关于“牧童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它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产物,而发达国家不会产生
B.是低投入、高产出效益的模式
C.体现了传统发展模式的优点
D.体现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慢
B、21世纪以前人口增长速度都较快
C、在历史上,人口增长越来越快
D、在历史上,人口增长有时较快,有时则较慢
12、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增长模式往往是不同的,下列不属于其形成原因的是
A、人口数量的多少 B、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同
C、社会、经济的差异 D、文化、环境的差异
13、人口的出生率与下列哪一因素密切相关
A、人口数量 B、育龄妇女比重
C、人口年龄结构 D、风俗习惯
14.关于地质灾害防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可以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B.人类无法对地质灾害作出预测和预报
C.人类可以减少或减轻某些地质灾害带来的破坏和损失
D.防灾、减灾主要是政府和学者的工作,不宜在公众中大肆宣传
读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分布图,回答15-16问题:
15.下列对该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位于板块交界处,现代地壳活跃 B.地形复杂,山体坡度大
C.旱季分明,暴雨集中 D. 气温年日较差小,岩石破碎
16.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破坏植被最不可能诱发
A.地震 B.泥石流 C.滑坡 D.塌方
17.下列资源中,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A..森林资源 B.煤炭资源
C.铁矿资源 D.石油资源
18、农业社会阶段,生产力发展的重要资源条件有
①炎热的气候 ②丰沛的水源 ③平坦的地形 ④广阔的草原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加快发展核电、可再生能源和大力发展水电”是“十一五”规划“多元战略”的主要内容。关于下列地区,应重点发展的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A.新疆、内蒙古西北地区应大力发展水电
B.青藏高原地区和甘、新地区应大力发展生物能
C.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应大力发展太阳能
D.东南沿海工业发达地区应重点发展核能
20.下面有关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对迁出地区有积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消极影响
B.对迁出地区有消极影响,对迁入地区有积极影响
C.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只有积极影响,没有消极影响
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既促进城市经济发展,也给城市带来了巨大压力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差异一般不大
B、婚姻关系不稳定现象的存在使人口的出生率就高
C、宗教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口的发展影响不大
D、世界上的主要宗教一般都不反对人口增殖
22、下列叙述属于文化范畴的是
A、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典型 B、日本多火山、地震
C、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D、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3、下列正确的叙述是
A、海洋是一种文化 B、自然界的阳光、空气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C、自然风光也是文化的一部分 D、风力发电和引水灌溉是文化的组成部分
读下列材料,完成24-25题。
辽宁在清王朝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地开垦,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辽宁成为全国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地区。
24.导致清朝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
A.政治 B.宗教 C.交通 D.军事
25.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地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资源开发 B.交通 C.自然要素 D.宗教
26.目前对生物能源的研发,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果。如利用玉米、高粱等为原料研制成乙醇汽油;用油菜籽为原料转化成生物柴油等。适宜发展这两种生物能地区是
A.东南沿海地区 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青藏地区
C.东北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地区 西北地区
27.从海洋里大量提取廉价淡水是人们一直以来的梦想。实现海水淡化要解决两个关键问题,一是淡化装置,二是热源。下列能源(热源)最适合大规模海水淡化且最可靠、最经济的是
A.核能 B.石油 C.地热能 D.潮汐能
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读图,回答28-29题
注: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
1:冻融、冰川为主
2: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
3:沙漠化为主
4: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
5:岩溶、塌陷为主
28.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1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
B.灾害2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北部边缘地区
C.灾害3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
D.灾害4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29.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1的主要原因 B.气候因素是形成灾害3的主要原因
C.地形崎岖是形成灾害5的主要原因 D.该处石灰岩分布广泛
读"兰州市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30.兰州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
石油化学工业中心,其工业发展
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属于
A.大气污染
B.噪声污染
C.放射性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图中A点的人口出生率为 ;B点的人口死亡率为 ; D点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
(2)A、B、C、D表示四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下列①英国②埃及③芬兰④尼加拉瓜⑤意大利⑥德国六个国家中,属于A类的是 ,属于C类的是 ,属于D类的是 。
(3)中国目前的人口增长模式正在向A、B、C、D中的 类接近,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是 。
32、分析下表资料,回答问题(9分)
百年来洞庭湖淤积情况
年份 1825年 1949年 1985年
面积 6000km2 4800km2 2690km2
容积 360亿km3 293亿km3 274km3
缩减量 1200km2/(124年) 2110km2/ (36年 )
缩减速度 9.7Km2年 58Km2年
(1) 洞庭湖的上述变化对长江防洪有何影响?
(2)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 解决上述问题要“山江湖”综合治理,具体措施是:上游____;湖区____。
(4) 防治洞庭湖洪灾的非工程措施你认为还有哪些?试举四例:
①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
33、下图所示的是进藏铁路选线的四种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试分析、回答如下问题。(11分)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当时设计的哪种方案最佳 为什么
(2)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
(3)线路①经过的城市A是 、经过的大盆地C是 ,经过的著名自然保护区是 。修建铁路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
(4)试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说明青藏地区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
34.下图是人口迁移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表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2)欧美一些国家的部分人口向往优美洁净的自然环境,他们采取的迁移方式是_________。
(3)平度市是青岛市的一个县级卫星城市,由于开发区和工业新区的建设,许多当地农民及外地民工来到了这里,同时,近几年有很多教师、机关工作人员、科技人员等调到了青岛市区工作,他们的迁移分别属于图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你认为他们迁移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平度市的社会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牡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学年地理学科试题(1套卷)
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第Ⅱ卷(综合题,共40分)
31、读图完成下列要求:(8分)
(1)A点 ;B点 ; D 。
(2)属于A类的是 ,属于C类的是 ,属于D类的是 。
(3)中国人口增长模式向 类接近,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减缓的原因
是 。
32、分析下表资料,回答问题(9分)
(1) 影响:
(2) 造成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①
② 。
(3)上游 ;湖区 。
(4) 防治洞庭湖洪灾的非工程措施试举四例:
① ;②
③ ;④ 。
33、(11分)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 为什么
(2)目前青藏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 。
(3) A是 、C是 ,自然保护区是 。
遇到的困难有( )
(4)说明青藏地区开发时应注意的问题。
34. (12分)
(1)表示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欧美一些国家采取的迁移方式是_________。
(3)很多人员调到了青岛工作,他们的迁移分别属于图中的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你认为他们迁移的原因是什么?这种现象对平度市的社会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
牡一中2009-2010学年下学期
期中考试高一学年地理学科试题(1套卷)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BCBBA CCcbd dabCD AAcDD DDDAA CDACA
31. (8分)
(1) 2.5 2.8 -0.3 (2)②④ ①③ ⑤⑥ (3)C 实行计划生育
32、(9分每空1分)
(1) 长江洪水发生的几率更大,会使防洪的任务更加艰巨(2分)
(2) ①围湖造田 ②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2分)
(3) 保持水土, 退耕还湖(2分)
(4) ①实行防洪保险;②提高防洪意识
③制定防洪的措施;④建立防洪的预警系统。(四选三3分)
33、(11分)
(1)①方案最佳。①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已建成,工期较短。(3分)
(2)公路(1分)
(3)格尔木 柴达木盆地 三江源 A(4分)
(4)要注意深入调查、科学论证,制定切实可行的开发、保护、利用方案,高效、合理开发青藏地区的自然资源,实现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特别注意保护森林和草原植被,退耕还林、还牧,营造好防护林,搞好水土流失工作等。(3分)
34.(12分)
答案 (1)BE或BCE(1分) (2)ADF(1分)
(3)B C(2分)
原因:由于平度市的第二、三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这也为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了一条出路,他们到城区从事第二、三产业,能获得较高的收入,这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一个表现。另一方面,平度市区的一部分教师、科技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调到了青岛市区工作,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大城市的工作环境和收入水平远高于中小城市。总之,经济因素是他们迁移的决定因素。(4分)
影响:农民及外地民工的流入,为平度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有力地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区带来了住房、交通、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压力。由于迁移到青岛市区的人员大多是有一定技术专长的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造成了平度市的“大脑外流”现象,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非常不利,也影响了平度市的人口结构的优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4分)
装 订 线
姓名
学年
班级
学号

姓名
学年
班级
学号

装 订 线
装 订 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