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
地 理 试 卷
校对:陈亮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不选、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下面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
1.该类农业所在地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河流三角洲
2.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该类农业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3.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防治 D.河流的综合整治
下图表示某种工业区位选择的历史发展阶段。读图回答下列4~5题。
4、区位选择与上图所示发展阶段相适合的工业部门是( )
A、钢铁工业 B、化学工业 C、纺织工业 D、电子工业
5、上图反映出,对这种工业区位的选择( )
A、原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B、燃料地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C、市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 D、交通运输的影响一直很弱
6、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
A、自然经济时期 B、原始社会时期
C、农业社会时期 D、工业社会时期
7、解决人类与环境矛盾的唯一办法是( )
A、扩大人类的生存空间 B、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C、禁止排放各种废弃物 D、加大开采自然资源的力度
8.当前世界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主要原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 B.拉尼娜现象
C.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D.人类对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9.下列地区与其发生的生态破坏搭配正确的是( )
A.黄土高原——荒漠化 B.内蒙古高原——水土流失
C.华北平原——土壤盐碱化 D.长江三角洲——水源枯竭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请回答10~12题。
10、绿色食品是指( )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11、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
12、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13、山地是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保护的重点是( )
A、矿产资源的保护 B、合理分配水量和水质的保护
C、保护好植被生态 D、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14、我国内蒙古一些草原地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昔日风光已经不在,代之而起的却是“老鼠跑过露脊梁”的景象,这一变化深刻地反映了( )
A、过度放牧,草场退化 B、鼠害猖獗
C、草场的季节变化 D、草场载畜量将可继续增加
15、关于南水北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是次要的,有利影响是主要的
B、中线调水从丹江口水库自流到北京
C、西线调水不会引发生态环境问题
D、东线调水不会导致北方土壤次生盐渍化
16、在与西部地区企业的合作中,东部地区企业主要输出( )
A、资金和技术 B、资源和能源
C、劳务和信息 D、纺织原料和燃料
读下面“20世纪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的相关示意图”,
回答17~18题
17.关于人口增长、资源、环境污染相关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无相关关系
B.人口增长与资源呈负相关,与环境污染呈正相关
C.人口增长与资源和环境污染均无相关关系
D.人口增长与资源无相关关系,与环境污染正相关
18.图中反映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
A.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B.治理环境污染
C.控制人口规模,提高人口素质 D.转变生产方式
19.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
①行政区 ②自然带 ③热量带 ④干湿地区 ⑤三江平原 ⑥浙江省温州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 D.①⑥
20.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变的
B.会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
C.“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是对长江中下游平原成长阶段的描述
D.现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仍是全国的“粮仓”
下表是我国四个地区建厂的区位优势比较(其中符号★的多少代表此区域在此方面的优越程度,★越多优势越明显)。据此回答21~22题。
21、最适宜发展原料指向型工业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2、某高科技跨国公司若要建立自己的子公司最有可能选择在(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微笑曲线”(见右图)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回答23~24题。
23.在工业生产上下游的各环节中,跨国公司最先考虑掌握的两个环节是( )
①加工制造 ②设备和材料
③产品研发 ④产品品牌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③④
24.近年来,跨国公司在母国外纷纷投资设立研发(R&D)中心,其主要目的是( )
①扩大公司产品的销售网络 ②利用各国研发资源,提升公司产品的附加价值
③提高公司产品的品牌效应 ④调整产品、工艺和原材料以适应国外市场
A. 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①④
25、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的平衡状态
C、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26、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我国的黄河流域存在着严重的生态问题,其中水土流失是头号问题。因此,我国也加强了黄河流域的综合治理。联系课本所学的河流的综合开发,回答第27~29题.
27.黄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自然条件是( )
A.黄河流域流程长 B.黄河流域植被少,土质疏松,降水少而且不均,暴雨集中
C.黄河流经地区降水少,而且不均匀,暴雨不集中
D.黄河流经地区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严重
28.田纳西河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对黄河流域的治理有借鉴意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洪 B.发电,提高水质
C.土地合理利用 D.可以防洪、发电、土地合理利用,但是没有提高水质
29.黄河流域流经的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其中煤炭资源丰富,将其发电作为我国西电东送的北线,你认为在发电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下列不正确的是( )
A.应该注意保护土地资源 B.应该注意保护大气环境
C.应该注意保护水质 D.应该只注重发电效益而忽略环境保护
30、下面四幅分别表示制糖工业、服装工业、炼铝工业和玻璃厂的主导因素(用大圈表示)及相关因素(用小圈表示)。工业部门排序与图序相符的是( )
A.①炼铝工业 ②服装工业 ③制糖工业 ④玻璃厂
B.①制糖工业 ②玻璃厂 ③服装工业 ④炼铝工业
C.①制糖工业 ②服装工业 ③炼铝工业 ④玻璃厂
D.①啤酒工业 ②服装工业 ③炼铝工业 ④制糖工业
右图为某城镇多年平均风频图。判断31~32题:
31、该城镇可能位于( )
A、印度 B、浙江省 C、地中海沿岸 D、英国
32.如果在该城市布局一个水泥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布局在该城市的( )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所谓“红色荒漠”,是指土地退化后红壤等红色土层裸露的现象。据此回答第33~35题:
3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水蚀作用 B.沉积作用 C. 风蚀作用 D.风化作用
3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
A.环境污染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 滥伐森林
35.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应当做好的工作是( )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被覆盖率 B.彻底退耕还林
C.农业生产应加强综合开发 D.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二、非选择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其中38题分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计分)
36.读“我国北方某城镇周围农业布局图”,回答问题。(13分)
在A、B、C、D四处发展小麦、苹果、蔬菜和乳牛生产,则:
①A处宜发展________,因为这里地形________,耕地面积________。
②B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其自然条件是靠近________,社会经济条件是接近________。
③C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既靠近________,交通便捷,又靠近________,为市民提供新鲜农产品。
④D处宜发展________生产,因为________地形不便耕作。
(2)这里的蔬菜区为了满足城镇居民冬季也能吃到新鲜蔬菜的需求,应根据________的原理,推广________生产,以改善作物生长的温度、光照、湿度、通风等因素,生产反季节蔬菜。
37.读“我国能源区域分布和能源调运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图中A、B(B1、B2、B3)代表我国正在建设的两大能源工程,它们分别是 工程和 工程。
(2)A工程主线西起 (盆地)的轮南,东至 (城市)。
(3)图中B3调运的能源主要是水电,该能源在这一区域十分丰富的原因是:
① ②
(4)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 )
A.风沙危害严重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资源短缺 D.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5)简述我国政府实施A、B两大能源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4分)
38.本题分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计分。
A题: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洞庭湖区湖泊面积和容积变化情况表,回答问题。(6分)
(1)从表中可以看出,洞庭湖面积自1949年以来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洞庭湖区面积和容积变化带来的可能后果是( )
A、水体富营养化 B、湖区气温日变化减小
C、洪水调蓄能力减弱 D、湖区水循环速度减慢
(3)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以来,洞庭湖区通过退田还湖、外迁居民等举措,使湖区面积比1977年扩大了1/5,你觉得此举的好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题:评价下列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并说明理由。(6分)
(1)为获得粮食高产多施农家肥。
(2)浙江某地满山丘种植茶树发展茶园。
(3)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2009学年第二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一期中联考
地 理 参 考 答 案
38、 (6分)A题:(1)湖区面积不断缩小
自然原因:上游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2分)
(2)C (3)改善了湖泊的生态环境,增大了湖泊的蓄洪能力等(2分)。
B题:(1)符合,多施农家肥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产粮食。
(2)不符合,导致物种单一,破坏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形成“绿色荒漠”。
(3)符合,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能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资源。
(每题2分,判断对且给出合理理由的给2分;只有判断没理由不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