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学习目标】
1.了解红军长征的路线及长征过程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了解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意义;探究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和取得胜利的原因。 【重点】遵义会议;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 【难点】长征的经过和长征精神新课导入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毛泽东这首《七律.长征》,概括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赞扬了红军无所畏惧的英雄气概。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他们在漫漫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他们靠什么力量超越了生理的极限,创造了人类的奇迹?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红军和根据地的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大为震惊。从1930年底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连续进行了四次大规模的军事“围剿”,结果都被红军粉碎。1933 年秋,蒋介石调集5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等人在军事指挥上“左”的错误,红军英勇奋战年,付出了重大牺牲,也没能打破敌人的“围剿",反而陷人极其危险的境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P81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率领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突围西进,开始长征。敌人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拼死冲杀,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但人员损失惨重,只剩下三万多人。博古等人执意要去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但敌人已在去湘西的路上布下了重兵,企图一举消灭红军。在这危急时刻,毛泽东果断建议红军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这一建议得到了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于是,红军强渡乌江,攻克贵州北部重镇遵义。P82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P8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与遵义会议长征的原因是什么?直接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滥 李德,德国人,1933年9月开始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军事顾问。左倾表现为冒险激进,一味地要求步子再快些,胆子再大些.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看, “左”是被定义为超越目前的现实与可能,去勉强地做现在的条件还不具备的事情的,所以“左”又常常被称为“左倾”冒险主义。左”的错误“左倾”冒险主义所谓的“左”的错误,就是指某种追求超越阶段的目标和对敌斗争扩大化的政治实践。红军的五次反“围剿”第一至第四次第五次1930年底至1933年秋时间军队人数国民党根据地领导人毛泽东(前三次)周恩来、朱德(第四次)战术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各个击破胜利结果失利10万4万20万3万30万3万50万7万1933年至1934年100万8万博古、李德分散兵力冒险进攻防御保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长征行军路线图渡过乌江,夺取遵义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冲破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飞夺泸定桥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打乱敌人的追剿计划 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爬雪山过草地突破腊子口进入甘肃吴起镇会师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会宁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宣告长征胜利结束。1936年10月1935年10月遵义会议党历史上重要转折点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遵义会议遵义会议上,首先由博古作了第五次反“围剿”的总结报告,他极力为自己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辩护。接着,周恩来作副报告,他指出了战略战术和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并主动承担了责任。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着重批判了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时间1935年1月内容1.集中全力纠正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左”的错误2.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3.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4.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最高指挥权意义A.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B.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C.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D.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
遵义会议后,红军经过整编,提高了战斗力。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挥师北进,渡过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短暂休整后,红军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过了高耸人云、白雪皑皑的大雪山,走过了杳无人烟、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地,突破敌人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进入甘肃。P8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胜利会师陕甘
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带领中央红军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 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与前来接应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P83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 军 四 渡 赤 水过雪山草地一渡赤水摆脱追敌二渡赤水再占遵义三渡赤水调敌西进四渡赤水佯攻贵阳意义: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渡过金沙江-皎手渡意义: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红军胜利会师陕甘红军抵达陕北吴起镇陕北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达到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会宁会师楼会宁塔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达到甘肃会宁地区,与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长征精神不怕艰难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材料研读: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它向十一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开花、结果,将来是会有收获的。……
——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结合材料,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伟大壮举。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原因经过红军 第五 次 反“围剿”失败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突破四道封锁线渡过乌江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陕北吴起镇会师甘肃会宁会师意义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中国革命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红军长征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中央革命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5年10月)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从党的建立到抗战时期...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1927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30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材料中“遭到挫折”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一次反“围剿” B.第二次反“围剿”
C.第三次反“围剿” D.第五次反“围剿”
2.中共历史上有许多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其中被称为党的历史上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转折点的是( )
A.中共一大 B.遵义会议 C.中共二大 D.八七会议
3八年级某研计划举办一次以“红军长征”为生题的历史故事会,该班同学所拟的故事标恩不符合该主题的是( )
A.遵义会议 B.四渡赤水出奇兵 C.井冈山会师 D.飞夺泸定桥DBC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4.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编写《红军长征》剧本时,设计了以下几个历史场景,请你帮他们审阅,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 )
A.第五次反围则失利,红军鼓迫进行战略转移
B.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C.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
D.红一方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吴起镇,长征结束
5.?1935年2月,在红军长征途中,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其中“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体现了他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首词的重要背景是( ?)
?A.红军取得三次反“围剿”胜利
B.第五次反“围则”失利,红军被迫进行长征
C.遵义会议召开,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DC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6.“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这是1935年10月毛泽东途经六盘山时所作的一首词。词中“屈指行程二万”指的是( )
A.北伐战争? ?B.秋收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红军的长征
7.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长征途中发生的历史事件排列正确的是( )
①遵义会议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⑦四渡赤水
A.①⑦②⑥④③⑤?? B.①②④⑦⑥③⑤??
C.①②④⑥⑦③⑤?? D.①⑦②④⑥③⑤DD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8. 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是什么力量把中华民族成千上万的热血青年聚集在一起, 抛头颅、酒热血,前仆后继奔向一个目标?这种力量就是永存的长征精神。对“长征精神"理解正确的是( )
①革命英雄主义 ②革命集体主义 ③革命乐观主义 ④个人自由主义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透追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叙述的长征历程中没有涉及的事件是( )
A.强渡大渡河 B.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师
C.飞夺泸定桥 D.巧渡金沙江
10.“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远征”最后胜利的标志是( )
A.井冈山会师 B.会宁会师
C.吴起镇会师 D.遵义会议CBB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11.阅读下列材料:
“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毛泽东挽款了红军。他力主放弃会合二、六军团的企图,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争取主动,打几个胜仗,使得部队得以稍事休整。他的主张得到大部分同志的赞同。”
——《刘伯承回忆录》(2) 改向贵州前进后,红军在长征途中义经历了哪些艰难险阻?请回答:(1)材料中的“危急关头”指的是什么? 冲破敌人的四道封锁线后,红军损失过半,蒋介石又在红军去湘西的路上布置重兵,红军处在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危急关头。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3)中共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在何时?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