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乡十中高二期末考试地理模拟试卷问卷(文科)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制卷人:袁利江
(请将答案填在答卷上,在此问卷上作答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回答1—2题。
1.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 C.海水的堆积作用 D.河流的堆积作用
2.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 ②渤海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 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 ⑤中游生态有所恢复
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出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5题。
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水蚀作用 D.沉积作用
4“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破坏植被 B.过度放牧 C.开山取石 D.环境污染
5、根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红色荒漠”进行治理工作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 B.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彻底退耕还林
推进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拉动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广东率先实现现代化,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回答6~7题。
6.2001年广东省第二、三产业的生产总值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86%,城镇人口占全省总人口比重约为42%,这两个比重的差距如此之大说明广东城市化:
A.明显滞后 B.明显过快
C.发展比较合理 D.与经济的发展相适应
7.一个地区城市化发展到高级阶段时表现的特点有:
①城镇人口的比重增长缓慢甚至停滞 ①城乡差别很小 ③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④非农业人口向农业人口转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图1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8—10题:
图1
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9.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10.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读下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甲、乙两地的气候描述正确的是
A.两地的气候类型相同 B.两地气候的年较差大致相同
C.甲地降水集中在7、8月,属于夏雨型气候 D.乙地常年受西风带控制,降水分配较均匀
12.有关甲、乙两地河流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河流的汛期在夏季,冬季河流结冰 B.乙地河流在冬季时侵蚀作用强烈
C.甲地河流水流湍急,水能资源丰富 D.乙地河流冬季结冰,通行条件较甲地河流差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13—15题
13、能正确反映图中沿a——b线所作的地形剖面图的是( )
14、建设图中水利枢纽的首要目标是( )
A、发电 B、航运 C、防洪 D、灌溉
15、有关图中区域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中自然保护区以保护亚热带季雨林为主 ②地处山区,多生产力低下的坡耕地
③经济发展水平高,资源开发程度低 ④地形条件复杂,旅游资源丰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读“某国示意图”,回答16~18题:
16.下列对于该国的鲁尔区叙述,正确的是( )
① 鲁尔区被称为“德国工业的心脏”
② 鲁尔区内水能资源充沛
③ 丰富的煤炭资源是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基础
④ 鲁尔区内河航运极为发达,但不能直通海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7.以下不属于该国传统工业区发展条件的是( )
A.煤炭资源丰富 B.水陆交通便利 C.靠近消费市场 D.铁矿石储量丰富
18.20世纪50年代以后,该国传统工业区迅速衰落,其原因是( )
①生产部门结构过于复杂 ②本国煤炭资源不足,需大量进口 ③世界性钢铁生产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③ D、③④
读“某地区略图”,回答19—21题。
19.该地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军事 C.地形 D.水源
20.该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带来的生态问题是 ①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②过度开垦导致土地荒漠化 ③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盐碱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1.“红色产业”是该地区红色农产品及其加工产业的统称,红花、番茄、枸杞是该地区“红色产业”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酱是重要出口创汇产品。该地区番茄色红、质优的重要自然原因是 ①科技创新培育优质品种 ②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 ③水源充足,黑土肥沃
④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读下图,回答22―23题。
22.若在F处筑坝建一水库,其负面影响主要有 A.引发洪水灾害 B.淹没耕地 C.引发地震 D.引发泥石流
23.关于图中居民点分布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A.靠近沿海地区 B.集中在地势平坦地区C.靠近河流地区 D.全部分布于海拔100米以下地区
结合地理信息技术有关知识回答24—25题。
24.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的卫星云图,信息主要来源于下列地理信息技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5.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C.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D.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二、综合题(共50分)(请将答案填到答卷上)
26.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1959年至2000年,青海湖平均每年水量减少3.6亿立方米。据测算,上世纪80年代中期,青海湖年亏损水量中,人类耗用水仅占五分之一。结合下图,完成下列各题。(13分)
(1)近百年来青海湖水位下降了约 米,湖水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2分)
(2)试分析青海湖水位下降对周围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2分)
(3)为改变这种局面,请你提出一些合理有效的措施(2分)
(4)图中N为 城市,它发展的区位条件是
。(3分)
(5)N城是 铁路的起点,决定其走向的自然区位是 。(2分)
(6)M河谷是青藏高原上重要的农业区,试列举其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2分)
27.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E海与F海之间的运河是 ,其交通意义是
。(2分)
(2)A国盛产的农作物是 ,原因是
。(3分)
(3)如果这是7月份图,D处附近形成 气压(名称),C处盛行
风向是 风,为 气候。B处盛行风向是西南风,为
气候。(4分)
(4)G处的最具有世界意义的自然资源是 ,主要的出口方向是
。但 资源是当地生活和
发展生产的限制资源。(3分)
(5)F海的成因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是 (1分)
28. 甲、乙两图为“世界著名大河的地理示意图”,读图回答。(14分)
(1)甲图所示的是 河;乙图所示的是 河。(2分)
(2)干流右岸易受河水侵蚀的是 图所示河流。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2分)
(3) 图所示河流径流量相对较小,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
气候区,流域内水资源供不应求,甚至引发纷争,其原因除径流量相对较小外,还由于
。(3分)
而另一图所示河流径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 ,因为该河大部分流经 气候区。这里淡水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人口 ,
很少被利用。(3分)
(4)甲图中A处水利工程的名称是 ,该工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
等生态问题。而乙图所示河流流域则由于 ,导致生态环境恶化。(3分)
(5)目前这两条大河流经的国家共同面临的社会发展问题有(多选)(1分)
A.劳动力不足 B.第三产业比重有待提高
C.城乡差异悬殊 D.教育、就业压力大
29.读下图“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7分)
(1)图中等降水量线数值递变的趋势,可以反映出我国年降水量具有的分布规律。甲地的年降水量 (大于或小于)400mm。请解释其原因:
。(2分)
(2)关于图中河流在A段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1分)
①泥沙含量大 ②水流湍急 ③有结冰期
④有凌汛现象 ⑤水位季节变化小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④⑤
(3)乙地的地形区名称是 ,请说出判断理由(根据图中信息回答)。(2分)
。
(4)丙地区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葡萄种植业,使之成为了我国最佳的优质酿酒葡萄生态产区之一,请对丙地区发展葡萄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进行评价。(2分)
。
宁乡十中高二期末考试地理模拟试卷答卷(文科)
时量:90分钟 总分:100分
班次: 姓名: 分数: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4分)
(1)(2分) , 。
(2)(2分) 。
(3)(2分) 。
(4)(3分) , 。
(5)(2分) , 。
(6)(3分)
。
27、(15分)
(1)(2分) , 。
(2)(3分) , 。
(3)(4分) , , , 。
(4)(3分) , , 。
(5)(1分) 。
28.(14分)
(1)(2分) , 。
(2)(2分) , 。
(3)(6分) , , 。
, , 。
(4)(3分) , , 。
(5)(1分) 。
29.(7分)
(1)(2分) , 。
(2)(1分) 。
(3)(2分) , 。
(4)(2分) 。
祝同学们期末考试胜利!
宁乡十中高二期末考试模拟地理(文科)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C
A
B
A
A
A
A
A
D
C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B
D
D
D
C
D
B
D
A
D
综合题
26.(14分)
(1)(2分)12, 降水量减少(或高山冰雪融水少),(气候变暖导致)湖面蒸发量增加
(2)(2分)土地沙化 湖面缩小,湖水对气温的调节作用降低
(3)(2分)退牧还草(或减畜育草)
(4)(3分)青海; 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农业基础好,交通便利
(5)(2分)青藏; 地形条件
(6)(3分)海拔相对较低,光照和热量充足;位于河谷地带,地势平坦;水源丰富;土层深厚、肥沃。
27、(15分)
(1)(2分)苏伊士运河 连接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大西 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程
(2)(3分)长绒棉 光热充足,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3)(4分)夏威夷高压 东南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4)(3分)石油 西欧、日本、美国 淡水
(5)(1分)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形成
28.(14分)
(1)(2分)尼罗 亚马孙
(2)(2分)甲 受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北半球右偏
(3)(6分)甲 热带沙漠 人口高度密集于下游河谷和三角洲(人口密度、经济发达)
流经国家多 小 热带雨林 稀少
(4)(3分)阿斯旺大坝 土壤盐分增加(河口鱼类减少) 过度砍伐热带雨林
(5)(1分)BCD
29.(7分)
(1)(2分)大于 山地降水多
(2)(1分)C
(3)(2分)柴达木盆地 据900E 、1000E经线和400N纬线可初步断定乙地位于青藏高原范围,再根据乙地降水量较四周少,可推断为盆地地形,故为柴达木盆地。
(4)(2分)气候宜人,雨量充分,光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