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认识平均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讲故事
有一天,小松鼠“跳跳”来到狗熊岭,看到熊大熊二正在吵作一团,在他们面前摆着6个苹果,他们吵着怎样分,但是谁也不想多吃。熊大说:“你分的不合理,还是我来分配!”熊二丝毫不肯让,它说:“你分的才不合理,还是按我说的来!”两只熊吵来吵去,也吵不出个结果。“跳跳”走上前去,说:“你们别吵了,我有一个公平公正的办法,我来帮你们分吧!”当他说完分配方案后,两只熊都很满意,高高兴兴的回家了。聪明的小朋友,你们知道“跳跳”是怎么分的吗?
每只分得同样多。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引入“平均分”
小松鼠帮了熊大熊二高兴的回到了家,看到它的弟弟妹妹正在分10颗松果,它好奇的问弟弟妹妹:“你们是怎么分的呀?”弟弟妹妹回答说:“……..”同学们,你们能试着把这个故事讲下去吗?说一说“跳跳”的弟弟妹妹可能怎么分这10颗松果呢?
让同学们讲一讲,尽情发挥。
“跳跳”对他们说:“我来帮你们分吧,一定得让你们俩分得同样多。”小朋友们,你知道怎么分的吗?用你手中的花片代替松果,在小组内摆一摆,并讨论一下吧!
每份分的同样多就叫“平均分”。
2.巩固“平均分”的含义。
例1.有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的( )个。
读题,理解题意,指名说说“平均分成3份”是什么意思?(把12个苹果分成3份,每份的苹果树同样多)。在“平均分”下注明每份同样多。
(1)小组先讨论分法,再动手分一分,要求用花片代替苹果。
(2)同桌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把12个苹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4个苹果。
(3)展示汇报分的过程.(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讨论这几种分发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分的时候,可以一个一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最后分完的结果必须每份同样多。)
提问: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快、准确)
3.独立进行平均分,做课本的做一做。
4.作业:课本练一练。
教学反思
处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花样,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讲故事帮熊大熊二分苹果入手,利用帮熊大熊二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松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