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时间问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让学生学会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感知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别。
2.数学思考: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和信息,弄清题意,尝试解决,并能检查与反思。
3.问题解决:初步形成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的一些基本思路和方法,经历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初步建立“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
4.情感态度: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中的成功与喜悦。
二、教学重点:学会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初步形成解题的基本方法和数学模型。
三、教学难点:求经过时间时退一小时当60分的时间的计算、求结束时刻、求开始时刻的时间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作业纸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主题:小朋友们从家到学校一般要用多长时间呢?
2.过渡:想不想知道熊老师从家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初步感知经过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二)经历解题的过程
1. “阅读与理解”
(1)从问题找信息: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2)逐步呈现信息
(3)理解题意:其实在算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从问题出发,找相关信息”过程,并借助简易的图形,理解:求从家到学校用的时间,其实就是求经过的时间,充分经历解决问题之阅读与理解的过程。]
2. “分析与解答”
(1)学生独立解答。
(2)呈现学生的不同方法。?
(预设:数大格、计算)
??生1:数格子 3×5=15(分)
??生2:算一算? 45—30=15(分)
(3)小结,积累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独立分析解答和反馈”过程,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理解算理:求7:30到7:45经过多少时间,因为都是7时多,7时-7时=0时,所以可以直接算45分-30分=15分。]
3.“回顾与反思”
(1)检验:从家走到学校用了15分钟,这个结果对不对。
(2)得出结论。
(3)整理解题思路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回顾与反思”过程,感受检验也是解决问题必不可少的环节。初步感知“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建模的过程
1.尝试运用
(1)情境:小红去文具店时,遇到了有关时间的问题。
(2)阅读与理解:从问题找条件
(3)生独立分析与解答
(4)方法反馈
(5)检验、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尝试练习,逐步形成“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明确算理:求9:00到8:40经过多少时间,因为 9时-8时=1时,1时=60分,所以60分-40分=20分。]
2.建模
(1)归类刚才解决的两个问题,其实在解决哪类的时间问题?
(2)呈现解题过程
(3)小结:得出“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对同类问题的归类,得出“经过时间=结束时刻-开始时刻”的数学模型,逐步积累解决“经过的时间”这类问题的数学方法。进一步体验时刻与经过时间的区分]
(四)综合运用
1.逐步呈现生活中的时间信息,判断是哪类时间信息。
2.尝试解决求“结束时刻”的时间问题,并反馈
3.尝试解决求“开始时刻”的时间问题,并反馈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时间信息,进一步建立“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等数学模型,并尝试解答求“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问题,积累数学方法。]
(五)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1.揭题
2.整理解题思路
(六)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让学生理清本课的重难点和关键点;通过综合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运用“理清题意——解决问题——检验”的解题思路;同时通过反馈解题方法,让学生进一步建立求“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的数学模型,并积累数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