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拓展探究课件(共19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现代文阅读拓展探究课件(共19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2 16:47: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现代文阅读拓展探究答题模板1.表观点(怎样理解)/谈启示/谈做法(提建议)/探究材料
谈启示:正如文章所说(文章的中心论点或是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句话)+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我认为……(对以上内容谈自己的看法)。
提建议措施: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紧扣阅读材料;要合理,可操作性强;陈述的理由,能自圆其说;答案组织分条陈述,一目了然。
发表见解:用一个层次明晰的句子简明地表述自己的观点;用“分点说明”的方式进行答题;用“总分式”的结构进行答题,先用“总说”来表达观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进行分说。模板揭秘
题型一:谈感悟、写经历
解答此题首先要紧扣论点谈感受,从作者的观点出发延伸,结合自己的经历,写清楚该观点在自己人生经历的事件中所起到的作用,其次表达自己领悟到的启示。切忌写名人事例,切忌绕开阅读材料不切实际地陈述。最后答案组织上要注意采用总分结构,即“我认为……理由是……”。
题型二:评述观点
答这类题要注意结合文章的思想观点,尽量用正面的思想去理解和阐述。①判断,看其要求从哪个方面发表建议;②建议紧扣阅读材料;③要合理,可操作性强;④陈述理由,自圆其说;⑤组织答案,分条陈述,一目了然。题型三:材料探究
(1)首先要紧扣文章作者的正面观点,与文章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
(2)从容易作答的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看法,不能模棱两可;
(3)可从原文中提炼可支持自己的观点、结论的论据,语言表述要简洁;
(4)思路条理清晰,有说服力。
注意:A. 叙写感悟,要结合自身经历来谈;B. 表达看法、观点,尽量从正面去理解和阐述;C. 探究材料,要结合实际作答。如果题目上有“结合文章”的字眼时,一定要把文章中需要的内容写出来。
如果题目中有“联系实际”的字眼时,一定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个人经验。
模板示例训练重点:拓展探究希望公众更多地走进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在2014年被美国国际主题公园及景点协会评为全世界观众人数第二多的博物馆,位于法国卢浮宫之后。博物馆正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窗口。
我去过世界上160家博物馆,但是很难一眼看到底每一个馆的藏品,因为藏品在不断地变化,所以博物馆需要不断地去看,博物馆因展览而鲜活。博物馆除了有独特的藏品、宏伟的建筑、多功能的设施外,它应该是我们受教育的第二课堂,一个特别的休闲场所,还应该是我们公众的文化依赖。在世界范围之内,博物馆正在越来越多样化。阿姆斯特丹有一个世界最大的电影博物馆。这个电影博物馆每年的观众中,有三分之二不是来看展览的,是来喝咖啡的,来吃饭的。这就是博物馆独特的休闲功能,这是培养公众对于博物馆形成独特的文化依赖的重要一环。可能你们都没有猜到我的“中国梦”是什么,我的“中国梦”并不复杂,很简单,就是两条。第一条,是希望国家博物馆的护栏越来越少,甚至没有。这一点我感到很伤心,因为国家博物馆的护栏是全世界博物馆中最多的。第二条,就是我希望我们的后人能够在国家博物馆举办他们的婚礼。因为全世界的重要的博物馆都是年轻人所向往的举办婚礼的地方。年轻人如果在这里举办婚礼,未来他们有了孩子之后,他会带着自己的孩子来到博物馆,并告诉孩子们,他们的父母是在这里结的婚,他们的父母对这里的文化的感觉。这种代代相传所形成的一个民族的文化依赖,正是博物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我的这两项,不算要求很高的中国梦,但在当下中国实现有相当的困难。所以在这样一个特别的公共空间中,我们希望公众能够更多地走进博物馆,不是一次、两次。因为数以万计的历史文物、艺术品陈列在那里,它们每天静静地在自己的位置之上,给予每一位过客,发出了它们的文化信号。这个信号,时间有长有短,有远有近,但是他们所表露的中华文化的传统绵延不绝,这是我们今天博物馆所承担的独特的一个历史使命。陈履生在演讲后与青年代表的对话(摘录)
青年代表:我觉的您的“中国梦”并不难实现,我很想帮助您实现它,但不知道我们该在哪里发力?
陈履生:我去过一些不发达国家的博物馆,比如巴西,展览馆里没有空调,很闷热,巨大的陶器全是裸展,没有护栏,没有玻璃罩。我们大厅里没有护栏的现代青铜雕塑,每个人都要去摸一下,都把青铜摸成了黄铜,我们曾经举办过法国艺术展,第一天发生了一件让人很后悔的事情,观展的人里三层外三层,为了拍照,一个人的手机碰到了最重要的一幅作品——法国马奈的作品画框上,后果不堪设想,我认为在博物馆拍照很傻。陈履生说他的“中国梦”在当下中国实现还相当困难,结合文本内容和自己的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点拨】结合中国当下的热门话题进行拓展探究,务必要把握住主旋律,不能偏离。结合社会生活的阻力和困难来谈,需要面对困难的勇气,引导正确的方向,正确的方法去克服困难,我们一定有信心早日实现中国梦。
【答案】示例一:我认为很难实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孩子在公共场所大声喧闹,嬉戏追逐,而他们的父母则不加管束;也有一些人喜欢和文物合影,发到朋友圈炫耀,现在就拆除护栏,容易损坏展品,中国人的婚礼很热闹,在博物馆举办婚礼,可能会遍地狼藉,破坏博物馆的环境。因此,我认为在国民文明素养还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实现陈履生的“中国梦”确实有难度。示例二:我认为并不困难,虽然国民文明素养确实偏低,但只要博物馆做好宣传工作,增加志愿者服务,制定赔偿细则,还是可以尝试的,我就看到一些父母不断提醒自己的孩子,不要吵闹,不要碰触展品。补充例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遵循的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②就日常生活来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我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从而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从此规范自己的行为。比如,你不愿被人嘲笑,那你就不要嘲笑他人;你不愿被人非议,那你就不要非议他人;你不愿被人欺骗,那你就不要欺骗他人。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只想“我高兴就好”“我便利就行”,不顾他人的感受,那人与人之间就必然失去友善,社会也难以和谐。人们可能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早晚高峰堵车时,总有这样的司机,只图自己的一时便利而不顾他人,左穿又插,随意变线和加塞儿。这种做法,轻则会惊吓对方,进而引发纠纷,重则会造成交通事故,甚至危及生命。不论出现哪种结果,都是损人不利己。可见,只有遵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会和谐。 ③同样,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习近平主席在阐述我国和平外交政策时,一再重申,在五千年的人类文明发展中,中华民族一直秉承和平、和睦、和谐的理念。“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国人的精神中,体现在中国人的行为上。中国人民近代以后经历了一百多年战乱频发的惨痛历史,最懂得和平的宝贵,最懂得发展的重要,说不希望这样的悲剧在任何地方重演,绝不会将自己曾经遭受过的悲惨经历强加给其他图国家和民族。由此可见,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出发,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彰显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当代价值。
④总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既是______,同时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需要。概括文意,将文章第④段横线处的内容补充完整。(限18个字以内)
【点拨】从全文宏观来把握,中心论点围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展开的。其次,明确第②段的观点即文章的分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第③段观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第④段,采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既……也……,所以,要结合②④段的观点进行总结性概括即可。
【答案】促进社会和谐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原则阅读第②段,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展开论证的?
【点拨】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如何论证第二段的观点即论证过程的演变,论证方法的表述和运用。首先,要明确答题区间在文章的第②段,然后,明确第②段的观点即文章的分论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其次准确判断论证方法,根据分值可以划分三层,逐条分析表述概括。
【答案】首先,提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然后,强调了理解他人的所欲所想,规范自己的行为的重要性。其次,现实生活中的例子从正反两方面阐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涵。最后强调了只有准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准则,人们才会相互理解、减少矛盾,社会才会和谐。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有怎样的思考,请结合现实生活作简要说明。
你的思考:
你的说明:
【点拨】首先,明确本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围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展开的,文章第一段已经明确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所以谈思考的过程中,要以此进行展开。对于现实生活的例子,选取较广泛,而学生生活和学习中的实例较多。
【答案】你的思考:我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让人们之间增进了解,减少矛盾,让社会更加和谐。
你的说明:在现实生活中,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要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例如:老师带领我们一起去野餐,到达目的地后,老师分配我去捡些干树枝,但是我觉得捡树枝很累很辛苦,就想推给其他同学,后来觉得自己不想做的不能退给他人,于是我和同学一起去捡树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