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一中2010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长沙市一中2010年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地理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5-19 16: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试卷(问卷)
满分100分 时量85分钟
制卷人:熊国勇 王蒙 审核人:纪爱萍 周利民
一、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兰州是一座沿黄河河谷而建的城市,整个城市呈东西向带状分布,造成这种城市布局特点最主要的区位因素是:
A.矿产资源的分布情况 
B.河流、地形 
C.交通运输的需要 
D.气候的特征与变化
2.兰州是我国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化学工业中心,其工业发展对城市环境造成的主要污染属于:
A.大气污染 B.噪声污染
C.发射性污染 D.固体废弃物污染
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半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下图思考,这样选择路线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4.山区的公路一般修成与等高线近似平行的“之”字形,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 B.河流 C.植被 D.地形
5.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中国在“十一五”规划及同步编制的《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煤为基础、多元发展”的战略。目前中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为基础,主要是因为:
A.矿物能源中,中国的煤炭资源尤为丰富 B.煤炭作为能源开发利用比石油更方便
C.煤炭的热值比石油高 D.燃煤不会污染大气
6. 1998年长江汛期流量比1954年小,而中游水位却比1954年高,其主要人为原因是:
A.洪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 B.滥砍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沉积加剧
C.围湖造田,湖面缩小,调蓄能力减弱 D.河堤年久失修,沿途挖沙失控
读下图,回答7~8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8.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所测长江径流量比以往更稳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C.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D.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如果右图表示的是某条河流不同年代的流量年变化曲线,读图回答9-10题:
9.如果由a曲线变为b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①修建了水利工程、②开辟了运输航线 ③加固了防洪大堤 ④流域内植被遭到破坏
A.① B.② C.③ D.④
10.如果由b曲线变为a曲线则在这期间该河流域可能:
A.① B.② C.③ D.④
11.“2007年2月27日,意大利西西里岛以北的斯特龙博利山口,橘红色的滚烫岩浆顺着山坡缓缓流下,碰到冰冷的海水冒出一团团白烟。”材料描述的自然灾害是:
A.海啸 B.地震 C.泥石流 D.火山爆发
12.2008年1月底2月[21世纪教育网独家]初,我国南方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低温冰冻天气,其造成的主要危害有:
①交通严重受阻 ②电力供应部分中断 ③引发地震 ④农作物普遍绝收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3.右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其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现代型”的国家是:
A.③  B.② 
C.① D.④
14.与右图中①的出生率、死亡率相接近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中国 B.尼日利亚
C.英国 D.澳大利亚
按受教育程度统计的我国35岁到45岁妇女生育的子女数(1981年)
地区 文盲 小学 中学 高中 大专以上
农村 4.78 3.99 3.52 3.17 2.22
城市 3.97 3.14 2.60 2.21 1.92
15.运用上表资料,指出不正确的说法是:
A.我国农村妇女的生育率高于城市
B.生育率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C.城乡妇女的生育率差异与受教育程度成反比
D.80年代以前,我国城乡育龄妇女生育子女的平均数都超过2人
16.按人口迁移的方向划分,当前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
A.由国内向发达国家的人口迁移 B. 由城市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C.由农村向城市的人口迁移 D. 由城市向郊区的人口迁移
17.根据各洲人口状况和下表资料,正确的结论是:
地 区 亚 洲 非 洲 欧 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1.9% 2.8% 0.3%
地 区 北 美 拉丁美洲 大洋洲
人口自然增长率 0.7% 2.2% 1.2%
注:北美指不含墨西哥的北美洲
A.非洲的出生率高,死亡率最低
B.欧洲的新增人口最少
C.世界新增人口不超过50%分布在亚洲
D.拉丁美洲的新增人口至少是北美的3倍
18.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21世纪教育网独家]国共有12.95亿人,图中“﹡”表示人口年龄构成状况,其中0~14岁人口的比重约是:
A. 93% B.23% C.13 % D. 60%
19.与10年前相比,我国人口中0~14岁人口比重下降了4.8%,65岁以上的人口比重上升了1.39%,而总人口增加了仅1.3亿。因此,新世纪人口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控制人口盲目流动
B.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C.遏制人口老龄化加速势头
D.适度提高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下图为我国1949—2001年的人口发展变化曲线图,图中曲线分别代表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读图.回答20~21题。
20.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特点是:
A.1992—2001年自然增长率保持在l%以内
B.1957~1961年,死亡率急剧下降,到1961年达到最低点1.3%
C.1961—1970年人口出生率一直保持在2.3%以上,尤其是1963年达到最高点4.3%
D.从1961年开始自然增长率下降到1%以下
21.建国以后我国人口变化:
①主要由死亡率下降决定 ②主要由出生率下降决定 ③出生率变化受计划生育政策影响,与其他因素无关 ④80年代两次小的人口增长高峰是60年代人口高出生率带来的滞后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④ D.①
22.下列关于环境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小于社会经济因素
B.原始社会古人类人口稀少,受环境制约,难以迁移,住所较稳定
C.农业社会,农业人口逐水土而居,毫无目标的到处“流浪”
D.工业社会,人口迁移规模空前高涨,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23.建国初期至80年代中期,我国人口迁移情况相似的组合是:
A.辽宁、江苏、上海、山东 B. 广东、江苏、浙江、福建
C.浙江、江苏、上海、山东 D. 辽宁、北京、上海、天津
24.近年来我国东部大城市出现的“民工潮”现象是:
A.由于大城市劳动力短缺造成的
B.地区间人才交流的结果
C.农村地区城市化进程的表现
D.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就地转化不足造成的
25.环境人口容量具有:
A.不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 B.确定性和绝对稳定性
C.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D.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某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下图回答26-27题
26.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A.a曲线 B.b曲线 C.c曲线 D.d曲线
27.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
A.住宅区 B.工业区 C.商业区 D.文化区
28.我国下列城市因煤炭开采而发展起来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9.城市等级与服务种类、级别及服务范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城市等级越高,服务种类越多、级别越高,服务范围越大
B.小城市服务种类多但级别低,服务范围小
C.大城市服务种类少但级别高,服务范围广
D.相同等级的城市提供的服务种类和服务范围一定相同
30. 关于商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商业区多呈条状或片状分布
B.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21世纪教育网独家]路口
C.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中心商务区,它既是商业中心又是服务中心
D.中心商务区高楼林立,地价便宜
二、综合题:(共40分)
31.读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图,回答:
(1)1990年世界能源消费构成中煤炭比重约为 __________,石油约为____________。
(2)简析1950-1990年的世界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状况,并说明原因。
(3)目前我国的能源消费构成主要是以 __________为主;试简析原因。
(4)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加速发展,用电量剧增,许多地区出现了电力严重不足的被动局面。仅2003年,全国就有21个省先后实行不同程度的限电。与此同时, 中西部一些煤炭富集地区,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煤炭开发,请就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出两点建议。
32.结合下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美国东部时间2006年10月17日上午7点46分,美国人口达到3亿,这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关注的不仅是人口的增长,而是美国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1)右图代表中、印、美三国近年新增人口结构图,与图a、图b、图c对应的国家依次是:
A.中国、印度、美国
B.印度、中国、美国
C.中国、美国、印度
D.印度、美国、中国
(2)美国人口的增长除自然增长外,还有 所致,这种方式的人口增长,其主要原因是 。
(3)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 和 等因素影响,美国资源丰富,国土辽阔,但媒体称“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并非好事”,运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理论进行阐释。
(4)假如图乙中“北美洲国际人口迁移图”体现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则图中①指 、②指 、③指 。(填字母)
A.亚洲人
B.欧洲人
C.非洲黑人
D.印第安人
(5)在“19世纪中期以来美国本土人口迁移流向图”中,A类箭头体现的人口流向是 ,原因是 ;图中B类箭头迁出地区主要是 ,迁出的主要原因有 。
33.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
(1)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的城市是 ;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_____ ___。在我国,与该城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____ ___等城市。
(3)该城市发展的自然区位因素是:① ;
② ;③ ;
(4)该城市发展的区位因素与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的相同点是:① ;
② ;
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答卷)
满分100分 时量85分钟
制卷人:熊国勇 王蒙 审核人:纪爱萍 周立民
单项选择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班 级
姓 名
学 号
二、综合题(共40分)
31.(14分,每空2分)
(1)
(2)
(3)
(4)
32.(18分)
(1) (2分) (2) (1分); (2分)
(3) (1分); (1分); (2分)
(4) (每空2分)
(5) (每空1分)
33.(8分)
(1) ; (2)_____ ___ ____ ___。
(3)① ;
② ;③ ;
(4)① ;② ;
参考答案
选择题答案
B A A D A C D D D A D A A B C C D B B C
C D B D C C C C A B
31. (1)30% (2)1950年以后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到1990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为30%,石油、天然气的能源地位日益突出,到1990年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为60%,水电和核能也有了很大的发展;20世纪50年代以后石油大量的开采,石油的燃烧率较高,污染少,运输方便(酌情给分)。 (3)煤炭为主;中国煤炭资源丰富,而石油资源贫乏; 煤炭的价格便宜 (4) ①变输煤为输电,建坑口电站加入西电东送工程;②延长煤炭加工链,发展煤气化、液化工业,推动本地重工业(钢铁、冶炼)发展。
32.以美国人口突破3亿为切入点,考查影响人口增长率、人口迁移的因素及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第(1)题 印度的主体民族人口,大约占本国人口的46%;中国的主体民族人口,大约占本国人口的92%;美国迁入人口比重最大,因此可判断出①为印度,②为中国,③为美国。第(2)问:人口增长包括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机械增长与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第(3)问:环境人口容量主要受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来说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环境人口容量与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成负相关。美国社会生产方式是一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不但会使环境问题加重.也会使人口容量减少。 第(4)问 根据箭头的方向,结合世界地理知识,即可选择。第(5)题:美国东北部被称作冷冻地带且环境污染严重,西部、南部被称作阳光地带且环境较好,所以很多人口尤其是老年人由东北部迁往西部和南部地区。
答案:(1)B (2)国际人口迁移(或“从亚洲和美洲来的大量移民”,或“机械增长”)美国经济发达,生产力水平高,吸引了大量移民迁入 (3)对外开放程度 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多能容纳的人口数量;美国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也将使其环境人口容量减少。 (4)A B C (5)从乡村流入城市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 东北部工业区 东北部地区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传统工业发展趋缓,就业机会减少;而西部和南部地区属于气候温和的阳光地带;资源的开发、新兴工业的发展,就业机会多。
33.(1) 重庆 ;
(2)___沿河设城 __。__宜宾 武汉 等 。
(3)① 河流 ;② 气候 ;③ 地形 ;
(4)① 交通便利 ;② 水源充足 ;
考室号
座位号
密 封 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