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8张PPT)
在遥远的古希腊,生长着一颗枝繁叶茂的智慧之树,据说只要认真地品尝了它的果子的人,都会变得非常聪明。大家想尝一尝它的果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棵树,走进《伊索寓言》,品尝它的智慧之果。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
寓言的特点:①大多篇幅简短。②故事情节的虚构性,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③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讽刺性。④在创作上常常运用夸张和拟人等修辞手法。
《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寓言的汇编,其中大多是动物故事,反映平民或奴隶的思想感情。在明代传入中国。
伊索(约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作家。他善讲寓言讽刺权贵,终遭杀害。他的寓言经过加工,以诗或散文的形式结集,成为后世流传的《伊索寓言》。
1.学习《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1)赫耳墨斯为什么来到凡间?
因为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的尊重。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
(2)他为什么挑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来问价?请说出他当时的心理。
先问宙斯雕像的价格,大有跟最高的神一比高低的想法;知道价钱不高后,他十分满意。之后,问赫拉雕像的价钱之后,他更觉得自己是商人的庇护神,人们对他会更尊重些。
(3)赫耳墨斯三次问话的神态、语气一样吗?为什么要“笑着问道”,这“笑”有什么含义?
不一样。一个简单的“笑”,传神地写出了赫耳墨斯微妙的内心世界:嘲笑宙斯雕像价格低,暗想商人会把自己的身价抬得很高,这正是他虚荣心的具体表现。
(4)赫耳墨斯的雕像是什么价格?这则寓言有何寓意?
不要钱,如果买了宙斯和赫拉的雕像,他的雕像可以白送。以神喻人,讽刺爱慕虚荣、妄自尊大的人。
2.学习《蚊子和狮子》。
(1)概括故事情节。
蚊子和狮子战斗,打败了狮子。但是蚊子得意忘形,被蜘蛛网粘住了。
蚊子和狮子
(2)结合蚊子挑战狮子的动作描写,分析蚊子的形象。
“吹着喇叭”→进军前的号角,充满自信。
“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的地方”→善用智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
“冲”→面对强敌,勇敢无畏,勇往直前。
(3)蚊子为什么能打败狮子?又为什么会败给蜘蛛?
智者胜。骄者败。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骄兵必败,讽刺能战胜强敌却因得意反被弱者战胜的人。
3.这两则寓言在结构和写法上有何异同?
①相同点:结构相同。都是先讲故事,之后议论并得到道理。
②不同点:A.《赫》把神当作人来写。《蚊》运用拟人手法,赋予动物以人的情感和性格。B.《赫》主要运用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蚊》主要运用语言和动作描写。
4.换个角度说出《赫耳墨斯和雕像者》这则寓言的其他寓意。
①过高地看待自己,往往失望更大。②轻视别人的人往往也会遭到别人
的轻视;尊重别人的人才会得到
别人的尊重。
③生活中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5.换个角度说出《蚊子和狮子》这则寓言的寓意。
①一时的胜利不能说明什么,得意于
一时的胜利往往会导致最终的失败。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③笑到最后的人才笑得最好。
④胜利时要有危机感。
这两则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动物;赫耳墨斯有“权力”,蚊子有打败狮子的胜利花环。它们的共同弱点是不能够正确地对待自己,特别是在权力、荣誉面前不能够正确对待自己。这两则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着我们。
1.完成课后相关练习。
2.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1)赫耳墨斯听说自己的雕像“白送”之
后,他的心情、神态是怎样的?又会
说些什么来掩饰难堪和尴尬?
(2)狮子败给了一个无名小卒,你打算怎
样去安慰他?狮子知道蚊子死在蜘蛛
手上,会怎么想?
盲目自大者
赫耳墨斯 雕像者
宙斯雕像
赫拉雕像
自己雕像
一个银元(确数)
更贵一点(概数)
白送(不值钱)
三问
三答
本想
结果
更受尊重
不被重视
讽刺
蚊子
狮子
蜘蛛
宣战、交战
吹喇叭、唱凯歌
被俘、叹息
被粘住、被消灭
以己之长,克敌之短
得意忘形,丧失警惕
智者必胜
骄兵必败
弱
强
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说过:“一个寓言可以分为身体和灵魂两个部分,所述的故事好比是身体,所给予人的教训和启示好比是灵魂。”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伊索寓言》中的两篇,这节课我们学习两篇我国古代的寓言小故事:《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
《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由战国末秦相吕不韦(?—前235)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的作品。今本八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道家人物,郑国人。
1.学习《穿井得一人》。
(1)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这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我家打井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2)传话的人把这句话听成了什么意思?
听成了姓丁的人家打井挖出了一个人。
(3)宋君为什么要派人向丁家询问这件事呢?
因为从井中挖出人的事情是少有的、新奇的,国都中的人都知道了这件事并在议论着。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道听途说的传言,不要轻信,应进行实际考察,不要人云亦云,以讹传讹。
2.学习《杞人忧天》。
(1)杞人担忧天地崩坠忧到了什么程度?
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2)“晓之者”是怎样解“忧”的?
先解释天不过是聚积的气体罢了,无处没有空气,不会塌;再解释日月星辰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最后解释大地不过是聚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不会陷下去。
(3)你如何看待《杞人忧天》中那个“晓之者”的解释?
他对天、地、星、月的解释是不科学的,只能代表当时的认识水平,但他那种关心他人、耐心劝导的做法,还是很值得学习的。
(4)这则寓言嘲讽了什么样的人?请写出一个与“杞人忧天”意思相近的成语。
这则寓言嘲讽了为一些不必要的事或基本上不会发生的事而担心的人。示例:庸人自扰。
《穿井得一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对于传闻不要轻信,也不要瞎传,一定要详察的道理。引申到做学问既要注意“经典”的原意,又要躬身实践。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对待传闻都应采取调查研究的审慎的态度、去伪存真的求实精神,更不能以讹传讹。
《杞人忧天》告诉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是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
1.完成相关练习。
2.搜集中外的其他寓言,做成卡片与其
他同学分享。
3.你在生活中有什么发现或心得吗?试
着将它们写成寓言故事。
结局——真相大白
开端——穿井得一人
发展——以讹传讹
穿井得一人
故事结尾——其人舍然大喜,晓
之者亦舍然大喜。
故事发展——又有忧彼之所忧
者,因往晓之。
故事起因——杞国有人忧天地崩
坠,身亡所寄。
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