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苍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考试
试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并用铅笔在答卷Ⅰ上将该选项对应的字母涂黑。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下列产业活动严格受自然条件限制的是
A.汽车制造业 B.理发业 C.捕捞业 D.鞋帽批发业
2.下列产业活动之间的联系属于生产协作的是:
A.汽车业和造船业 B.货运公司和大型超市
C.研发机构和生产厂 D.空调厂和整车厂
读下某地地形剖面图判断
3.图中③地区发展农业有利的区位是
A.地形平坦 B.热量丰富 C.光照充足 D.降水丰沛
读右美国农业专业化地带图,判断4-5题
4.图中三种符号分别代表美国三种农作物的分布,
这三种农作物组合正确的是
A.小麦、玉米、棉花
B.玉米、蔬菜、水稻
C.大豆、甜菜、蔬菜
D.甜菜、小麦、棉花
5.图中甲乙两专业化地带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商品谷物农业 B.混合农业
C.自给农业 D.乳畜业
某跨国公司在中国某市投资建设自动化的食用油生产厂,用国际市场上的大豆为原料,生产食用油。据此完成6-7题。
6.跨国公司在中国投资建设食用油生产厂,主要是因为中国
A.消费市场广阔 B.劳动力资源丰富
C.技术力量雄厚 D.生产成本低廉
7.该食用油生产厂应靠近
A.公路 B.机场
C.火车站 D.港口读下世界产业转移图判断8-9题
8.该产业可能是
A.高挡化妆品
B.普通服装加工
C.高挡高级轿车
D.信息技术和数码电子产品
9.造成该产业转移可能是因为
A.资金因素 B.交通因素
C.技术因素 D.劳动力因素
读右图判断10-11题
10.从水运角度看,图中最不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
A.A B.B
C.C D.D
11.D处发展成为城市较为合理的原因可是
A.河运的起点上游人流物流在此聚散
B.干支流交汇处利于人流物流聚散
C.靠近河口利于江海联运
D.政策优惠大量外资流入
图13是2000年世界濒危物种数量位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的濒危哺乳动物、鸟类种数统计图。读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反映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环境污染问题
B.生态破坏问题
C.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D.环境污染演化出来的全球性问题
13.图示国家该环境问题产生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A.偷猎
B.人类过度采伐、毁林破坏了栖息地
C.盲目引进外来物种
D.火山、地震、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
14.假定工业只考虑运输因素,则工厂应建于运费最低的区位。右图中M1表示原料地,M2表示燃料地,C表示消费地,P表示生产地,则P最可能是
A.炼铝厂 B.制糖厂
C.纺织厂 D.家具厂
15.我国战国时期的孟轲提出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反映的人地关系是
A.“人定胜天”思想 B.“恐惧依赖”思想
C.“地理环境决定”思想 D.“天人相关”思想
16.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矛盾最尖锐的时期是
A.自然经济时期 B.采猎文明时期
C.农业文明时期 D.工业文明时期
读“世界人口、资源、环境污染相关曲线示意图”,17-18题
17.图示表示人口曲线的是
A.A B.B C.C D.不确定
18.图示三条曲线的关系说明当前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措施是
A.控制人口规模 B.转变发展模式
C.可持续利用资源 D.加强环保教育,公众参与
读右某行政区域的空间结构图判断19-20题
19.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具一定界线但界线是不确定的
B.是有一定功能的
C.是具有独立性的,不会对其它区域造成影响的[
D.内部存在差异性,与周边区域具有连续性
20.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可能表示城市 B.b可能是城市群
C. d可能是公路 D.c可能为农业区
读某地三类产业结构变化情况图,完成21-22题。
21.从该地的产业结构变化来看
A.农业产值一路下滑
B.第二产业的产值不断下降???
C.当前该地城市化水平较高?
D.产业比重波动太大,对经济发展不利
22.从区域发展阶段看该地当前
A.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B.处于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C.高科技可能是推动该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D.区域内部经济表现了低层次平衡状态
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西部三个经济地带。读右图回答23—26题。
23.划分西、中、东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交通状况??? B.经济结构 ?
C.经济发展水平? ??D.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
24.下列省区中与所属经济地带对应一致的是??
A.浙江——东部经济地带???? B.内蒙古——西部经济地带???
C.江西——东部经济地带? ???D.广西——中部经济地带???
25.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的差异? ②资源分布的差异? ③距海远近的差异? ④开放程度的差异
? A.②④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26.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27-28题。
27.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势北高南低需逐级抽水引水
B.有京杭大运河及一些湖泊可利用
C.工程流经的是人口稀少区
D.水质较好
28.京津所在的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有
①工农业生产发达? ②气温高蒸发大径流小
③人均江河径流量较少? ④人少地广,灌溉面积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29.某城市计划建设一个化工厂,下面四种布局方案较合理的是
读右某区域图判断30-33
30.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红色荒漠化D.石漠化
31.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描述不正确的是
A.深居内陆气候干旱21世纪教育网
B.多大风土壤沙性
C.过垦过樵过牧破坏植被
D.全球变暖冰雪融化,流水侵蚀加剧
32.近年来图中湖泊湿地面积不断萎缩其原因是
A.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 B.大量引湖水灌溉
C.过量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水量减少 D.环境恶化风沙侵蚀使湖面缩小
33.该湖泊湿地的萎缩可能的后果是
A.调蓄洪水能力下降引发洪涝 B.调节气候能力下降周边地区性更为干旱
C.航运价值降低使周边联系不便 D.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读右鲁尔区图判断34-35题
34.下列不是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条件是
A.煤炭丰富 B.水源充足
C.铁矿丰富 D.水陆交通便利
35.20世纪50年代来该区渐渐走向衰落的原因是K]
A.石油的大量开采和使用而该区石油贫乏
B.钢铁价格的上涨,使该区钢铁生产成本加大
C.大量开采和使用使煤炭资源的枯竭产量下降
D.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对其产生很大冲击
试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小题有3小题共30分。其中38题分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都做,则按A题计分)
36.读下面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的图表,回答问题(12分)
城市
第一、二、三产业比重
广州
2.53:39.68:57.79
深圳
0.1:53.20:46.70
佛山
2.60:62.90:34.50
珠海
2.70:55.50:41.80
2006年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产业结构比重
(1)图示区域位于我国 经济地带,写出图中A、B两经济特区的名称A ,B 。(3分)
(2)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和花卉生产基地,试从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该地蔬菜和花卉生产的区位优势 。(2分)21世纪教育网
(3)读上表试描述广州市的产业结构特点 ,(2分)该城市区域发展阶段已进入 (2分)
(4)随着经济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的许多产业出现了生产成本加大,竞争力下降等问题,试用你学过的知识为珠三角地区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1分)当前粤西、粤北地区已成为珠三角的许多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承接地,试分析当地承接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
。(2分)
37.读右下某区域图,回答:(10分)
(1)若想在甲、乙、丙三地发展乳畜业、渔业、林果业,你会做出何种选择
甲 ,乙 ,丙 。( 各1分)
(2)若该市欲投资建设一化工厂应布局在
①、②、③、④四地的 地,(1分)
分析该化工厂的优势区位 (3分)[(3)由于人口的增长丙湖上游地区大规模的开荒种地,试分析可能对丙湖产生的影响
(4)上述人类活动对该城市的主要影响
38.本题有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做,则按A题给分。(8分)
A题: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1世纪教育网
写出图中A、B、C三条线路调运的主要能源A线 ,B线 ,C线 (各1分)
(2)A调运线路的起点是 盆地,终点是 市;C线路终点是 地区。(各1分)
(3)C线路能源的调运对调入地区积极意义是 (2分)
B题:读下美国图回答
描述d(田纳西河)流域地形类型
上游 ,中游 ,下游
(2)a湖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c所处的农业专业化地带是 21世纪教育网
(3)b区域主要环境问题是 ,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
2009年苍南中学高一第二学期期中地理考试
答题卷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二.非选择题
36.
(1) , A ,B 。(3分)
(2) 。(2分)
(3) ,(2分) (1分)
(4) ,(2分)
。(2分)
37.
(1)甲 ,乙 ,丙 ( 各1分)
(2 地,(1分)
(3分)
(3)
(4)
38.本题有A、B两题,任选一题作答。若两题做,则按A题给分。(8分)
A题: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21世纪教育网
(1)A B C (各1分)
(2) , , (各1分)
(3)
(2分)
B题:
上游 ,中游 ,下游 (各1分)(2) , (各1分)
(3) (1分)
(2分)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D
A
A
A
A
D
B
D
C
A
B
D
B
A
D
A
A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B
C[
C
C
C[
A
D
A
D
D
D
A
D
C
B
C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