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让歌声更美好 课件(12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九单元 让歌声更美好 课件(12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2-02 12:43: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张PPT。五线谱基础知识第一节、认识五线谱 五线谱 (Musical Notation) 目前世界上通用的记谱法。在5根等距离的平行横线上,标以不同时值的音符及其他记号来记载音乐的一种方法。最早的发源地是希腊,它的历史要比数字形的简谱早得多。在古希腊,音乐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声乐,歌词发音的高低长短是用A、B、C……等字母表示的,到了罗马时代,开始用另一种符号来表示音的高低,这种记谱法称为“纽姆记谱法”(Neuma)。(1)五线谱上的线从下往上依次可分为五条线
(2)从下往上又依次可分为四个间
加线、加间应注意:
1.加线的长度以记写一个音符为准,不能连用。
2.加线之间应保持一间的距离,不要过密或过宽。
3.加线不能省略。
4.记在上、下加间的音,不应在音符上、下加线。
5.加线一般不超过五条,过多加线则用移动八度记号。由于记谱需要,经常在乐谱上或下出现加线现象,于是又分别形成了下加线,下加间;上加线,上加间。如右下图:第二节、认识谱号一、高音谱号
高音谱号,又叫“G”谱号,是由拉丁字母“G”的花体字演变而来。用它来记写的谱表,叫高音谱表 如左下图 高音谱号的写法是:从第二线向左上起笔,像上图一样,一气画下就好了。如右图
高音谱号具有实际意义的记谱应该是从五线谱的下加一线开始,即人们非常熟悉的中央“C”(中央C之下的音有时也用高音谱号去记谱,但由于它与低音谱号的记谱相重复,故不典型,也相对少见)。如图:
二、低音谱号
低音谱号,表示五线谱四线为f,亦被称为F谱号,谱号亦为英文花体“f”。
低音谱号的写法:要从第四线上画起。先画一个小小的圆点,然后紧贴第五线,顺时针画半个圆,穿过第四线向左一撇,直到第二线止住。再在第三间和第四间里各点一个小小的圆点。如左下图 低音谱号的记谱从实际意义上来说应该是从五线谱的上加一线开始向下记谱。(而再往上则由于同高音谱号相重复而不典型,且无太多的实际意义)
这个音就是中央C。如图:三、中音谱号 中音谱号又被称为三线C谱号,它是以五线谱上的第三线作C—-do。如图:


由于经常被一些中音乐器或合唱的中声部(现在较少见)所使用,故三线C谱号又被称为中音谱号。
中音谱号虽然用途远远不及高音谱号和低音谱号那样广泛,但在所有的C谱号当中却是最为常见的一种。 四、次中音谱号

次中音谱号与中音谱号(C谱号)形状相同,为花体的“C”,谱号中央所对应的线(或间)为小字一组的C音。与中音谱号在五线谱中的位置不同,次中音谱号的中央对应第四线,读谱规则为第四线中央C,一般应用于大提琴、巴松等乐器的高音区记谱。在一些难度较高的长号曲目中,普遍使用次中音谱号第三节、变音记号一、变音记号
使音在原有基础上产生音高变化的记号。
二、变音记号的种类
通常情况下,变音记号有以下五种:
(1)#:升记号表示音在原有基础上向上升高一个半音。
(2)b:降记号表示音在原有基础上向下降低一个半音。
(3)×:重升记号,表示音在原有的基础上向上升高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4) b b:重降记号,表示音在原有基础上向下降低两个半音(一个全音)。
(5) 还原记号,表示音在已升高或降低的情况下重新还原。三、变音记号的位置
在五线谱中,变音记号记在音符的正左方,在简谱中,记在音符、音名的左上方。
四、变音记号产生的音级
应当引起注意,许多音虽然原来是基本(自然)音级,如钢琴上的许多白键上的音,但有时当作变化音级来解释。如C音被当作“#B”音实际上是原自然音级“C”,但当作“#B”时则作为变化音级;又如“xG”音原本是自然音级A,属钢琴白键的音,但当作“xG”解释时它就成了变化音级。1、在五线谱上将高音谱号、低音谱号、中音谱号、次中音谱号。2、请将下列高音谱号上的音移成低音谱号(一个八度):3、中音谱号在记谱上同高、低音谱号的不同之处。4、将下列低音谱号上的音移成同音区的次中音谱号:5、将下列中音谱号上的音移成同音区的次中音谱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