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27张ppt+视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27张ppt+视频+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2-02 14:20:59

文档简介

第13课 《五四运动》教学设计

一、【教学 (?http:?/??/?www.5ykj.com?/?Health?/?" \t "_blank?)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知道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理解五四精神,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分析、归纳,创设情境,结合有关史料和电影片段,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探究五四运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三、【教学思想和策略方法】:
教学思想:“依标施教”、“以史导论”、“提升学力”“史地结合”
策略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播放电影片段,展示历史图片及相关史料,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
(2)问题探究法:采用以探究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不同的问题,引导学生以探究、自主、合作的精神开展学习,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适当指导,及时反馈和总结。师生共同合作,深入探讨五四运动。
(3)情景设置法:五四运动的时代离现在比较远,学生难以想象。通过情景再现,角色扮演,让学生置身其中,引起共鸣。
四、【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设问: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基座上,有一幅高2米,宽3.54米的巨型浮雕,就是这幅(展示图片),大家知道这是纪念中国近代史上是的哪件大事吗?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
(一)“五四”运动爆发的背景
1,教师口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及中国人民的喜悦,源自于人们心中的巨大希望(展示巴黎和会图片和顾维钧图片及史料)
过渡:人们的愿望是否能实现?我们看看当时的情景。
活动一:播放视频《巴黎和会》
设问: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正当要求?结局如何?为什么?
回顾巴黎和会,学生进一步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弱小民族的利益得不到维护。
过渡:如果生活在那个年代,当你听到巴黎和会上传来的消息,心情又会怎样?
知识链接:山东问题的形成和解决。
小结:“五四”运动的主要背景和导火线是什么?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新闻播报)
活动:分成的四个大组,每组选定一个时间段的播报内容,先小组讨论,再推选一名学生代表上台以《京报》记者的身份播报当时的事态发展。(教师宜在活动开始前做一点必要的指导)
播报一:5月3日晚北京大学集会
播报二: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播报三:5月中旬的国内外局势
播报四:6月初的北京、上海
教师在提供相应的视频和图片以及文字资料辅助,并在每位同学播报后结合内容进行补充和引导。
最后对四位同学的播报进行肯定性评价。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和意义
活动1:图说历史。设问:史料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结果?
归纳:取得初步胜利(北洋政府最终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活动2:小组探究.经过(通过明确的表格,请小组讨论,3号同学代表作答。)
斗争阶段 时间 主力 中心地点 斗争方式 口号(要求)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活动3:史料分析:分析材料,理解五四运动的性质。
活动4:小组探究.背景
“没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 对此,你怎么看?
(温馨提示: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阶级力量四个方面,并提供相应的图片和材料,请小组讨论后,1号同学作为代表回答)
活动5:小组探究.意义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五四运动》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的探索之路,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新阶段”最主要的表现是“新阶级力量”的出现,分清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之间最本质的区别。
(四)薪火相传.“五四”精神
热点链接:2014年是五四运动95周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与青年共度五四青年节,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
知识拓展:“五四”精神
设问:作为新时期的青年学生,我们该怎样发扬伟大的“五四”精神?
设计意图:此环节设计意在让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落实情感目标。?
(五)小组合作.数字总结
用小组合作的方式,用数字1、2、3、4总结本课所学(2号同学回答)
(六)练习巩固(4号同学)
五:板书设计
13 课 五四运动
一:背景
????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上的失败
二、“五四”运动的经过
北京(学生)→上海(工人阶级)
游行示威→“三罢运动”
三、“五四”运动的结果
??? 取得初步胜利
四、“五四”运动性质和影响
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人们的思想获得极大解放
五、“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共27张PPT)
1、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标志?口号?(3分)

2、新文化运动的阵地(2分)和代表人物(4分)?

3、新文化运动的内容(3个3分)?


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1分)和影响(积极性3分,局限性1分)?

课前背诵,小组互查(共17分)
1915年,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民主与科学;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陈独秀、胡适、李大钊、鲁迅;

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与科学;
文学革命,倡导白话文.
性质: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积极影响:动摇……. 接受……..宣传铺垫……
局限性: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人民英雄纪念碑《五四运动》浮雕
“即将召开的和会是一次非同寻常的机会,中国可以借此谋求某种程度的公平待遇,并对过去半个世纪以来所遭到的惨痛后果加以改正。”——顾维钧
巴黎和会场景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五四运动·爆发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成功了吗?为什么?




巴黎和会上的较量
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
上提出的正义要求:
一、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二、废除“二十一条”
三、收回青岛主权


拒绝
巴黎和会
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
新闻播报
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后
播报一:5月3日晚北京大学集会
参会的中国代表团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实现了吗?
播报三:5月中旬的国内外局势

播报二:5月4日北京学生示威游行
播报四:6月初的北京、上海
《京报》记者
邵飘萍
5月3日晚北京大学集会
如果你是当时集会者
中的一员,你想说什么?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天安门集会
东郊民巷请愿
火烧赵家楼
5月4日学生示威游行
亲日派:
曹汝霖
陆宗舆
章宗祥
五四风雷·过程
1919年5月中旬
命令警察总监,
“不服弹压者”,
应立即“逮捕惩办” -----《北华捷报》
总统徐世昌

5月5日北京学生总罢课
5月6日北京学生联合会成立;
5月11日上海学生联合会成立
学生
新文化运动领导人
陈独秀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号召北京各阶层奋起斗争。
帝国主义
日本集结军舰
胁迫北洋政府
取缔学生爱国运动
200多个
城市罢课
五四运动·扩大
罢市救国
不办卖国贼不开行
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国事如此,无心整容,
请君不必光顾。
—上海某理发馆告示
工人罢工
商人罢市
爱国不止是学生的事!
1919年6月初
三罢运动
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卖国贼
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直接目标实现
图一
图二
图三
【小组互助】结合课本内容完成
时间  中心
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要求

时间  中心
地点  主力 斗争形式 结果

5月4日
-6月4日
学生
北京
示威游行
(罢课)
外争主权
内惩国贼
等(口号)
6月5日起
上海
工人
阶级
工人罢工
学生罢课
商人罢市
取得初步胜利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小组探究·过程
彻底性
对内:反封建主义
对外:反帝国主义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五四传单)


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性质
“没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
对此,你怎么看?
政治
思想
经济

阶级
小组探究·背景
政治·背景
镜头一: 1915年5月9日这天,称帝心切的袁世凯除了对第五条内容有所保留,“二十一条”其余内容竟然全部接受了。中国人把这一天作为国耻纪念日,称作“五九国耻”。
镜头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对外投靠帝国主义,军阀之间不断混战,使人民生活悲惨,这就使阶级矛盾日益加深。






民族矛盾尖锐
北洋军阀黑暗统治
(阶级矛盾激化)
新文化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镜头三: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给我国带来了曙光。毛泽东也说,“俄罗斯以民众大联合打倒贵族、驱逐富人的事实,使“全世界为之震动”。革命浪潮风起云涌,“异军特起,更有中华长城渤海之间,发生了‘五四’运动”。
十月革命浪潮对中国的影响
思想·背景
新文化运动后期: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镜头四:一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称为“短暂的春天”。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在一战期间得到壮大。“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辛亥革命前不过50—60万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即达到了200万人。”这就为运动提供了阶级基础。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上:中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经济·背景
“没有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对此,你怎么看?
政治
思想
经济

阶级
小组探究·背景
民族矛盾尖锐,阶级矛盾激化
新文化运动和十月革命的影响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二十年前的五四运动,表现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毛泽东《五四运动》


小组探究·意义

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农民阶级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地主阶级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农民、地主、资产阶级都不能救中国
无产阶级


民主革命
1840
|
1949


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840-1919年):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1949年):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小组探究·意义
都反帝反封建

资本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道路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薪火相传·精神
“学生牺牲的精神万岁!社会制裁的精神万岁!民族自决的精神万岁!”五四运动“奋空拳, 扬白手,和黑暗势力相奋斗,受伤的也有,被捕的也有,因伤而死的也有,因志愿未达而急疯的也有。这样的精神不磨灭,真是再造中国的原素。”
——罗家伦《“五四运动”的精神》1919 年 5 月 26 日


新时代如何践行五四精神?

深圳学生创客节
肯德基滚出中国
国庆长假深圳大梅沙
学校红歌会
文化传承
科技创新
理性爱国
文明旅游







薪火相传·精神





弘扬五四精神
争做有为青年
3



4



1场运动:五四运动
1条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1个时间:1919年5月4日
1个节日:五四青年节
1句体现性质的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个性质: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1个主力阶级:工人阶级

2阶段:6月5日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
2中心:北京---上海
2群体:青年学生----工人阶级
2时期: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领导阶级)
2意义:标志……开端………..

1
2
小组合作·总结
1、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 )
A、一次大战
B、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的决定
C、十月革命
D、巴黎和会拒绝中国的正当要求
2、下列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的是( )
A、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废除二十一条
D、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
A
巩固练习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决定因素是( )
A、青年学生发挥了先锋作用
B、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挥主力军作用
C、先进知识分子的指导、推动并领导
D、广大人民的彻底觉醒


B
4、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 )
A、领导阶级不同
B、指导思想不同
C、所处时代不同
D、革命前途不同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