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 韩愈 (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 散而不乱 气脉中贯《祭十二郎文》 韩愈 (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2-02 22: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作业推荐》——祭十二郎文(培优版)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省亲(xǐng) 谥号(yì) 尚飨(xiǎng) 怙恶不俊(hù)
B. 咯血(kǎ) 悄然(qiǎo) 行第(xíng) 形单影只(zhī)
C. 奴婢(bì) 丧事(sāng) 万乘(chéng) 衔哀致诚(xián)
D. 夭折(yāo) 后嗣(sì) 希冀(jì) 斗斛之禄(hú)
【答案】D
【解析】【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字音辨析能力。解此类题时,要结合平时所积累字音知识及相关技巧进行辨析,尤其是对多音字的辨析,要结合词义、词性进行。考生平时要注意常见同音字、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包括形近而音不同的字和声旁已不代表读音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
A项,“谥号”的“谥”应读“shì”。
B项,“行第”的“行”应读“háng”。
C项,“万乘”的“乘”应读“shèng”。
故选D。
2、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其”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其后四年,而归视汝
②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③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
⑤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⑥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⑦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
A. ①⑦/②/③⑤/⑥/④ B. ①/②④/③⑤/⑥/⑦
C. ①/②⑤/③/④/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依次为:指示代词,“那”;人称代词,“你的”;语气助词,表示反问语气;指示代词,“他的”;指示代词,“你的”;语气助词,表示揣测;指示代词,“他们”。
3、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B. 岂独伶人也哉??? ? 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
C. 入于太庙??? 而皆自于人欤
D. 倚柱,怒发上冲冠??? 发函得诗,失笑喷饭满案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A.介词,被/介词,从。B.都是疑问副词,表反问,难道。C.介词,到/介词,从。D.名词, 头发/动词,打开。
4、对下列各句中“以”的解释,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未可以为信也 
②未始以为忧也 
③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④汝殁以六月二日 
⑤盖东野之使者不知问家人以月日 
⑥使者妄称以应之耳
A. ①和②相同 B. ②和③相同 C. ②和⑥相同 D. ④和⑤相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重点记忆考纲规定的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题中①②中两个“以”都为介词,把;③介词,因为;④介词,在;⑤介词,拿、用;⑥连词,表目的,用来。
5、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之子始十岁    ②使取汝者始行
③长者衰者而存全乎 ④长吾女与汝女
A. 两个“始”字的意思相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不同。
B. 两个“始”字的意思相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也相同。
C. 两个“始”字的意思不同,两个“长”字的意思相同。
D. 两个“始”字的意思不同,两个“长”字的意思也不同。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题中①②中的两个“始”都是“才”的意思;③中的“长”,形容词,年纪大,辈分或职位高;④中的“长”,动词,养育。
6、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棺”是装殓死人的器具,即棺材。“”是外棺,即棺材的套棺,用以保护棺材。
B. “殡”在古代指验而未葬。后世把送灵枢到埋葬的地方叫“出殡”“送殡”。
C. “坟墓”在古时是两个概念:高出地面的葬人土堆叫“坟”,与地面相平的葬人场所叫“墓”。后世“坟”与“墓”并称,不再有所区别。
D. 古人在服丧期间,在坟墓旁搭建的屋舍,叫作“庐冢”,亦作“庐墓”。“庐”,屋舍;“冢”,坟墓。
【答案】D
【解析】【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古人在服丧期间,在坟墓旁搭建的屋舍,叫作‘庐冢’”说法错误,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做庐冢。故选D。
二、多选题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古代兄弟排行以伯、仲、叔、季为序,故“季父愈闻汝丧之七日”中的“季父”是韩老成的四叔。
B. 古代礼俗称幼年丧父为独,老而无夫为寡,老而无子为孤,老而无妻为鳏。
C. 祭文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文体,《祭十二郎文》是韩愈为侄儿韩老成而作,其感情深挚,凄恻动人,与清代袁枚的《祭妹文》并举。
D. 祭文虽记叙的是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但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合在一起,字字是泪,后人称为“祭文中千年绝唱”。
E. 韩愈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他几位散文家是:柳宗元、王安石、范仲淹、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答案】BE
【解析】试题分析:B项中“独”与“孤”应互换;E项中“范仲淹”应为“欧阳修”。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祭妹文
袁 枚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间,则虽年光倒流,儿时可再,而亦无与为证印者矣。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汝办治。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暝,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当无见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①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②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③,南望原隰④,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所怜者,吾自戊寅年读汝哭姪诗后,至今无男;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⑤耳。予虽亲在未敢言老,而齿危发秃,暗里自知;知在人间,尚复几日?阿品⑥远官河南,亦无子女,九族无可继者。汝死我葬,我死谁埋?汝倘有灵,可能告我?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注】①窀穸(zhūn xī):墓穴。②侍者:妾。③旷渺:广远。④原隰(xǐ):平原和低下的地方。⑤周晬(zuì):周岁。⑥阿品:袁枚之弟。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憬然赴目/
B.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 憬然赴目/
C.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 憬然赴目/
D. 余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今予殓汝葬汝/而当日之情/形 憬然赴目/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核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其间”作“出”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岁寒”和“虫僵”是因果关系,不要断开,排除AC;
“汝”作“葬”的宾语,后面断开,排除C;
“情形”一个词语,不要断开,排除D;
故选B。

9、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望日,是指月亮圆的那一天,古人旧历每月之十五日。农历每月十六称为“既望”,农历每月最后一天称为“晦”,农历每月第一天称为“朔”。
B. 弱冠:古人十八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冠,指代成年。男行冠礼,就是把头发盘成发髻,谓之“结发”,然后再戴上帽子。
C. 唐朝进士及第披宫袍,后称中进士为“披宫锦”。
D. 稗官:古代官名,供皇帝省览的小官。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古人十八岁行冠礼”错误,应为“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二十岁称弱冠”。
故选B。

10、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本文通过对亡妹生前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表达了对死者生前遭遇不幸,死后葬于异乡的深切伤情,寄托了对亡妹的无限哀思,表现了兄妹间的深情厚意。
B. “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既赞扬了素文的纯洁坚贞,又指出了悲剧的根源在于诗书和礼教,写得极为深刻大胆。
C. 本文以极其细腻的笔触选取典型的细节,寓情于景,写得情真意切,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儿时兄妹捉蟋蟀,兄妹比肩读书等
D. 本文叙事虽极琐细,但因以时间为序,以悲痛之情为线索,所以文章如珠在线,散而不乱。
【答案】C
【解析】
此题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找到细微差别。
C项,“寓情于景”错误,应是寓情于事。
故选C。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悔当时不将嫛婗情状,罗缕纪存。
(2)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答案】(1)(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
(2)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直译,重点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
第(1)句,嫛婗:儿时;罗缕:一条一条详细地。
第(2)句,诀:诀别;尚:还;几许:多少;筹画:商量安排。
参考译文:
乾隆三十二年冬,葬三妹素文在上元的羊山上,并作这篇文章来致祭:
唉!你生在浙江,却葬在此地,远离我们的故乡七百里了;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
你因为坚守从一而终的贞节观念,嫁了一个品德败坏的丈夫而被遗弃,以致陷在孤苦落拓的境地,虽然这是命中注定,是上天的安排,然而连累你到这种地步,也未尝不是我的过错。我幼年时跟从老师诵读四书五经,你同我并肩坐在一起,爱听那些古人的节义故事;一旦长大成人,你立即亲身来实践。唉!要是你不懂得《诗》《书》,也许未必会象这样苦守贞节。
我捉蟋蟀,你紧跟我捋袖伸臂,抢着捕捉;寒冬蟋蟀死了,你又同我一起挖穴埋葬它们。今天我收殓你的尸体,给你安葬,而当年的种种情景,却一一清晰地呈现在眼前。我九岁时,在书房里休息,你梳着两个发髻,披了一件细绢单衣进来,共同温习《诗经》中的《缁衣》一章;刚好老师开门进来,听到两个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不禁微笑起来,连声“啧啧”称赞。这是七月十五日的事情。你在九泉之下,一定还清楚地记得。我二十岁去广东,你牵住我的衣裳,悲伤痛哭。过了三年,我考中进士,衣锦还乡,你从东厢房扶着长桌出来,一家人瞪着眼相视而笑,记不得当时话是从哪里说起,大概是说了些在京城考进士的经过以及报信人来得早、晚等等吧。所有这些琐碎的事情,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只要我一天不死,就一天也不能忘却。往事堆积在我的胸中,想起来,心头悲切得像被堵塞似的。它们像影子一样似乎非常清晰,但真要靠近它抓住它,却又不见了。(我)后悔当时没有把这些儿时的情状,一条一条详细地记录下来;然而你已不在人间了,那么即使年光可以倒流回去,儿童时代可以重新来过,也没有人来为它们对照证实的了。
你与高家断绝关系后回到娘家,堂上老母,依仗你照料扶持;家中的文书事务,期待你去办理。我曾经以为妇女中很少有明白经书的意义、熟识古代文物典故的人。你嫂嫂并非不够温柔和顺,但在这方面稍有不足。所以自从你回家后,虽然我为你而悲伤,对我自己来说却很高兴。我又比你年长四岁,或许象世间通常那样年长的先死,那就可以将身后之事托付给你;却没有想到你比我先离开人世。
前些年我生了病,你整夜都在打听、探望病情,减轻一分就高兴,加重一分就担忧。后来虽然我的病情稍有好转,但仍半卧半起,感到没有什么好取乐消遣;你来到我的床前,讲一些稗官野史中使人好笑和使人惊奇的故事,给我带来一些欢乐。唉!自今以后,我如果再有病痛,教我从哪里去呼唤你呢?
你的病,我相信医师的话以为不要紧,所以才远游去扬州。你又怕我心中忧虑,不让别人来给我报信。直到病已垂危时,母亲问你希望兄长回来吗,你才勉强答应说:“好。”就在你死前一日,我已梦见你来诀别,心知这是不吉祥的,急忙飞舟渡江赶回家。果然,我于未时到家,而你已在辰时停止了呼吸,四肢尚有余温,一只眼睛还未闭紧,大概你还在忍受着临死的痛苦等待我回来吧。唉!痛心啊!早知要和你诀别,那我怎么肯离家远游呢?即使出外,也还有多少心里话要让你知道、同你一起商量安排啊!如今完了,除非我死,否则就没有相见的日期。可我又不知道哪一天死,才可以见到你;而死后究竟有知觉还是没有知觉,以及能相见还是不能相见,终究是难以明白的啊!如果如此,那么我将终身抱着这无穷的遗恨,天啊!人啊!竟然这样完了吗!
你的诗,我已经交付刊印了;你的女儿,我已替你嫁了出去;你的生平,我已写了传记;只有你的墓穴,还没有安排好。我家祖先的坟墓在杭州,但是江广河深,势难将你归葬到祖坟,所以请示母亲的意见而把你安葬在这里,以便于祭奠扫墓。在你的墓傍,葬着你的女儿阿印,在下面还有两个坟墓,一个是父亲的侍妾朱氏,一个是我的侍妾陶氏。羊山空旷辽阔,朝南是一片宽广的平地,西望面向着栖霞山;风风雨雨,清晨黄昏,你这个羁留在异乡的精魂有了伴侣,当不致于感到孤独寂寞。可怜的是,我自从戊寅年读了你写的哭姪诗后,至今没有儿子;两个牙牙学语的女儿,在你死后出生,才只有一周岁。我虽因母亲健在而不敢说自己老,但齿牙摇动,头发已秃,自己心里知道,在这人世间尚能活几天?阿品弟远在河南为官,也没有子女,我家九族之内没有可以传宗接代的人。你死有我安葬,我死后由谁来埋葬呢?你如果死后有灵的话,能不能告诉我?
唉!生前的事既不堪想,死后的事又不可知;哭你既听不到你回话,祭你又看不到你来享食。纸钱的灰烬飞扬着,北风在旷野里显得更猛,我回去了,但又连连回过头来看你。唉,真悲痛啊!唉,真悲痛啊!

四、情景默写
12、根据下面的提示,默写名句。
(1)承先人后者,        ,在子惟吾。两世一身,        。
(2)韩愈哀叹自己未老先衰、体弱多病的名句是“吾年未四十,        ,        ,        ”。
(3)韩愈说自己很快就会随着老成而死去的名句是“死而有知,        ?其无知,悲不几时,        ”。
(4)一在天之涯,        ,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        。
【答案】????(1).(1)在孙惟汝????(2).形单影只????(3).(2)而视茫茫????(4).而发苍苍????(5).而齿牙动摇????(6).(3)其几何离????(7).而不悲者无穷期矣????(8).(4)一在地之角????(9).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时要注意理解性默写的提示语,还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如“惟”“只”“苍苍”等是易错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