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不同的国家。读图完成1~2题。
1.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高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与我国现阶段人口增长特点相似的国家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读表,完成3~4题。
3.该地人口自然增长最快的年份为( )
A.1950年 B.1955年 C.1965年 D.1970年
4.21世纪以来,该地人口(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上升 C.自然增长率上升 D.人口数量减少
读某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曲线图,完成5~6题。
5.该国人口达到顶峰的时期为 ( )
A.① B.② C.③ D.④
6.下列各国中,人口发展经历了图示过程的是( )
A.埃及 B.泰国 C.德国 D. 印度
7.从世界人口增长阶段可知,人口增长的转变是从___________开始的。 ( )
A.出生率下降 B.死亡率下降 C.自然增长率下降 D.生育率下降
读下图,回答8~10题。
8.1950~2000年间,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年份的数值约为 ( )
A.33‰ B.43‰ C.27‰ D.15‰
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的年份是 ( )
A.1960~1961年间 B.1959~1960年间
C.1957~1958年间 D.1949~1950年间
10.根据图上曲线延伸的变化,未来10~20年内将会出现 ( )
A.人口总量稳定 B.人口老龄化加速
C.人口自然增长率约在17‰左右 D.人口总量逐渐减少
11.目前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转变速度很快;正在向“三低”模式过渡,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大大提高
B.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人口的死亡率显著下降
C.大力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有效控制人口出生率
D.文化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人口素质大大提高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图,回答12~13题。
12.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人、10000人、6000人、4500人,则该地的环境人口容量为( )
A.8000人 B.10000人 C.6000人 D.4500人
13.21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a表示)、中国的合理人口容量(用b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用c表示)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
A.a读甲、乙、丙、丁四城市某年人口变动示意图,回答14~16题。
14.若四城市人口规模相当,按人口自然增长率递增排序,正确的是( )
A.乙、丁、甲、丙 B.乙、甲、丁、丙 C.甲、丙、乙、丁 D.丙、甲、丁、乙
15.四城市中,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就业机会较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6.四城市中,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可能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丁 D.甲、丙
17. 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和C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 )
A.al→b1 B.a1→a2 C.bl→b2 D.cl→c2
读重庆市地域形态图,完成18~20题。
18.重庆市处在( )
A.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 B.长江与嘉陵江的交汇处
C.长江与岷江的交汇处 D.长江与雅砻江的交汇处
19.该城市的发展在地域上失去了完整性,主要是受到( )
A.历史因素的影响 B.气候因素的影响
C.工业分布因素的影响 D.地形因素的影响
20.该城市是( )
A.集中发展 B分散发展 C.团块状城市 D.条带状城市
下图为“某大城市功能区分布简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该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属于…………(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条带状模式
22.若在该城建立一幢集零售、娱乐、餐饮、办公于一体的高层楼房,应布局在…( )
A.a B.b C.c D.d
2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中的土地用于哪种经济活动,最终取决于 ( )
A.各种经济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
B.各种活动的付租能力
C.各种活动的科学技术水平
D.各种活动的从业人员多少
读人口密度和城市内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示意图,回答24~25题。
24.从图中可以看到 ( )
A.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越大
B.人口密度越小的地区,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越小
C.人口密度越大的地区,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越小
D.人口密度与商业中心的服务范围之间没有直接关系
25.图中体现出的人口与商业中心数目之间的关系是 ( )
A.人口密度越大,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少
B.人口密度越小,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C.人口密度的大小,与商业中心的数目无任何关系
D.人口密度越大,同一级别的商业中心数目越多
二、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每题1分,共10分)
26. “多子多福”的世俗观念,影响了我国人口的发展。 ( )
27.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的共同影响。 ( )
28.环境承载力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能持续供养的最适宜人口数量。 ( )
29.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是人口移动的主要拉力因素。 ( )
30.由于技术水平与消费水平的差异,即使自然条件完全相同的两个地区,其环境人口容量也往往是不一样的。 ( )
31.北京市中心城区为行政区而不是商务区,主要是受经济因素的影响。 ( )
32.一般来说,城市级别越高,数量越少,服务范围越小,彼此间的距离越远。( )
33.城市中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是工业用地。 ( )
34.江苏省等级最高的城市是南京市。 ( )
35.在工业区和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的目的在于改善人们的工作环境。 ( )
三、综合题(40分)
36.读下图,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分析回答问题。(11分)
(1)A、B两类国家属于发达国家的是_______。(1分)
(2)A、B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所反映出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7. 下图是某城市简图。当地夏半年盛行东南风,冬半年盛行东北风。完成下列要求。(9分)
(1)用连线将该城市商业区、工业区、居住区、绿地分别与相应字母符号连接。(4分)
商业区 A
工业区 B
居住区 C
绿地 D
(2)用连线将该城市水厂、污水处理厂、重型机器厂和印刷厂分别与相应数字符号连接,以示合理的厂址选择。(4分)
水厂 ①
污水处理厂 ②
重型机器厂 ③
印刷厂 ④
(3)在A、B、C、D四区中,土地价格最高的应是______区。(1分)
38. 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问题。(10分)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人量最大的是_______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________地区。在四大地区中,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_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___地区与________地区向 _____ 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39.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根据城市化水平,图中表示发达国家的是______曲线,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曲线。(2分)
(2)近年来,城市化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曲线,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分)
(3)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