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单位:临朐县龙岗镇龙岗初中
姓名:詹友花
《青藏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高、寒”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其它一切地理要素都要受到它的严重制约。教材从“高和寒”入手,分析了农牧业生产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和解决途径。其中“自然特征”在前面“青藏高原”一部分中已有涉及,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可让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迁移、提升;“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如:“本区的农业区为何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等知识,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分析能力难以独自解决,这部分是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师在学生合作探究后需精讲点播的部分。
2、学情分析:
学生知识储备分析:
(1)对学生来讲,青藏地区是一个神秘的、令人神往的地方,可借此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中国地理前三章的学习为本部分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储备。
(3)《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中国区域地理的方法和经验。
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分析:
(1)不能有效地利用教材、地图等资料提取信息,获得知识。(如:有的学生不会看图)
(2)不能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教材中出现的地理现象。
(3)本区与学生所处的生活环境差距较大,很难与我们的实际相联系,比较抽象。
3、教学目标:
1.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2.能熟练地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湖等地名及填图。
3.掌握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重点)
理解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重点、难点)
4.掌握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重点)
5.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让学生在认识、了解、评价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
(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三维教学目标:如我在设计时,让学生通过本节的学习逐步树立保护环境和爱护野生动物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等。对于重点的确立我把对学生“有用”的地理作为重点;对于难点的确立我则根据初二学生的认知水平来确定:如“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中“本区农业区为何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等知识,学生现有认知水平和知识储备很难以独自解决,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四、教学策略: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诱导”学习法:
青藏地区的有些知识点和内容是对过去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可诱导学生回顾、自主归纳等使知识获得迁移、提升;对于有难度的新内容采用学生合作学习和老师诱导点播的方法来突破。
(2)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强直观性。
5、:教学流程图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青藏地区吗?你想领略世界屋脊的美丽,探究“雪域高原”的神奇吗?下面就让我们乘着歌声的翅膀一齐飞向这块神秘的土地。(多媒体:播放《青藏高原》之歌并配以优美的雪山画面等图片导入)。
※熟悉的旋律、动人的画面,多媒体营造探究情境, 激起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二)(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2.能熟练地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湖等地名及填图。
3.掌握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重点)
理解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难点)
4.掌握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重点)
5.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让学生在认识、了解、评价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让学生齐读,加深印象)。
(三)(多媒体:)出示“自学导航”:读p87“4-21青藏地区图”并自学课本 p88—p89完成:
“熟悉地名”——找一找课本p87“活动1、2”中你还不熟悉的地名。
“整体感知”——从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方面介绍本区的概况。
“知识迁移”——根据以前所学,你能否用两个字概况本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
“动动脑”——完成p87“活动3、4”。
“想一想”——青藏地区保护自然环境有何意义?
“找一找”——本区的主要农作物?两大农业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限时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
(4)合作探究:
1、自学中的疑难点。
2、讨论:
(1)本区的农业区为什么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2)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约10分钟)
(5)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采用生答、生评,最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正确的答案并做好适时、恰当的讲解、点播)
(6):达标检测:(见课件)
(7):小结:
(1)同学们,“飞”到这里,你对“青藏地区”有了怎样的了解?请你谈一下;(2)完善本节知识网络。
(八)“拓展提升”:
材料: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促进旅游业的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预计2010年来藏旅游的人数将达113万人。
问题:1.如果你是一位来藏旅游者,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你应怎样做?
2.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七、教学反思:
优点:1、用一首高亢的《青藏高原》的歌曲引入课题,在播放的同时让学生欣赏一些青藏高原的优美图片,既营造了一种欢快的学习气氛,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2、用自主学习、互动导学、探究交流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注重了学生自学能力与合作能力的培养。在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如:“想一想”“找一找”“动动脑”“讨论”等若干的学生活动,全面调动了学生的感观:动手、动眼、动嘴、又动脑,极大的调动了学生个人的积极性,加强了小组的协作性。3、充分发挥电教资源的作用,缩短地域间的距离,突破本课的重、难点。图片的展示及资料的介绍,这些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创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画面,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改进:1、教学的空间和弹性还需增强。区域地理的学习如果仅仅是呈现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那么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够的,因为理论性强,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本次教学中,我虽也设计了各中趣味性的活动,也力争拓展补充课外的一些资料,但师本观念还禁锢教师手脚,还不能完全把课堂放手给学生。2、适当运用分析比较法更易使学生接受,便于知识记忆。
歌曲激趣,营造情境
展示目标,心中有数
自学导航:出示自学问题
合作探究:解决老师预设的问题及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展示学习成果:老师给以适时的点播、讲解
达标检测:反馈所学
小结:根据反馈效果谈收获和不足并构建知识网络
拓展提升: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形成能力
歌曲播放,踏着优美旋律结束教学(共21张PPT)
布达拉宫
珠穆朗玛峰
哈达
藏戏
“高原之舟”——牦牛
最美丽的高山动物雪豹
野驴
“高原精灵”藏羚羊
学习目标:
1.能说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基本情况。
2.能熟练地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山脉、河湖等地名及填图。
3.掌握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重点)
理解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难点)
4.掌握青藏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及主要农作物和牲畜。(重点)
5.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青藏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培养环保意识及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让学生在认识、了解、评价自然环境特征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基础上,探讨人地关系协调的途径。
自学导航
阅读p87“4-21青藏地区图”并自学课本 p88—p89完成:
“熟悉地名”——找一找课本p87“活动1、2”中你还不熟悉的地名。
“整体感知”——从位置、范围、面积、人口、民族等方面介绍本区的概况。
“知识迁移”——根据以前所学,你能否用两个字概况本区自然环境的最突出特征?
“动动脑”——完成p87“活动3、4”。
“想一想”——青藏地区保护自然环境有何意义?
“找一找”——本区的主要农作物?两大农业区?分布最广的三大牲畜?
合作探究:
(一)自学中的疑难点。
(二)讨论:
(1)本区的农业区为什么多分布在河谷地带?
(2)分析本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展示你的学习成果:
1、青藏地区位于我国的 (方向)部,四周被 、 、 、
、 等山地所环绕。
西南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山区
喜玛拉雅山脉
主要包括 自治区和 省,以及 _______省的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
的 %,人口
占全国的____%
民族以______为主,
信奉喇嘛教,其圣城
为____________。
西藏
青海
25
昆仑山
阿尔金山
祁连山
横断
山区
四川
1
藏族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
青藏地区地形以 为主,位于我国的第 级阶梯上,平均海拔在 米以上,号称 ”。
高原
一
4000
世界屋脊
气候为独特的________气候。
高山高原
青藏地区是我国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主要的大有 、 、
、 等。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雅鲁藏布江
黄河
长江
澜沧江
塔里木河
雅鲁藏布江
印度河
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本区是许多大江大河的源头,如: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本区拥有大量的珍稀动物,如:藏羚羊、雪豹、野驴等。因此,保护本区的自然环境,防止和控制生态破坏、草场退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雪 豹
藏羚羊
野驴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省。2008年8月19日,在青海省正式设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是我国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自然保护区。三江源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是世界上江河最多、海拔最高的湿地之一。
补充
油菜
青稞
小麦
豌豆花
受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农耕业欠发达,农耕区一般分布在___________
例如____________谷地、______谷地等。
河谷地带
雅鲁藏布江
湟水
河流两岸层叠的梯田
“高原之舟” 牦牛
主要农作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两大农业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牲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农牧业特色:
青稞、小麦、豌豆、油菜
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牦牛、 藏绵羊、 藏山羊
“河 谷” 农业
“高 寒” 牧业
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的原因:
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而在河谷地带,气候相对温和,风力小;且灌溉水源充足,地形相对平坦,适合发展农业。
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农牧业产生深刻的影响:
因高而寒的自然环境使得农业多分布在河谷地带,且只能种植耐寒的青稞、小麦、豌豆等农作物;牧业呈现出高寒草原、草甸,牲畜也都具有毛长、皮厚的特点,属典型的高寒牧业。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西北地区 青藏地区
面积 20% 25% 30% 25%
人口 40% 55% 4%
1%
1、据上表四大区域面积人口比较得出结论:我国东部(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____;西部(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________。东、西部人口地理分界线是___________。
稠密
地广人稀
黑河—腾冲
一、概况
位置、范围
面积、人口
民族、宗教
二、自然环境—— “高、寒”
三、农牧业
“河谷”农业
“高寒”牧业:三大牲畜___
农作物____
农业区____
青藏地区
2、玲玲的父母要去西藏旅游:
A.如果你是玲玲,在父母临行前从地理的角度给他们哪些提示?(至少两条)________________
B.玲玲的父母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高原反应”,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
C.沿途玲玲的父母有可能见到的野生动物是:_____
见到的牲畜有:______ 可能见到哪些农作物_____ _____
3、福娃“迎迎”的造型动物是:_____
4、一位青藏的当地农民告诉来藏旅游者:他们这里
虽然气温低,但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较高。
你信吗?请作出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
厚衣服和防晒物品
高寒、缺氧、低气压等
藏羚羊、雪豹、野驴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青稞、小麦、豌豆
藏羚羊
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材料:
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促进旅游业的和当地经济的发展,预计2010年来藏旅游的人数将达113万人。
问题:1.如果你是一位来藏旅游者,从保护环境的角度你应怎样做?
2.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