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综合专栏 课件专题复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上册 》综合专栏 课件专题复习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5-30 08:0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4张PPT。【训练1】(2009·葫芦岛中考)一艘大型油轮由于受到风浪的袭击,在下图中某大洋A点附近海域遭遇险情,而此时,距离遇险船只最近的一艘轮船正好位于这个海域的B点位置。据此回答(1)、(2)题。(1)图中A点位于( )
A.南纬15°、西经25° B.北纬15°、西经25°
C.北纬15°、东经25° D.南纬15°、东经25°
(2)图中A点位于B点的( )
A.东南方向 B.西南方向
C.东北方向 D.西北方向【解析】 (1)选B,(2)选D。根据图中经纬网可知:经线向西度数越来越大是西经,纬线向北度数越来越大是北纬,A点位于北纬15°,西经25°;B点位于北纬8°,西经15°;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由此判定
A点位于B点的西北方向。【训练2】读下图,完成(1)~(3)题。(1)图中表示山谷的是( )
A.a B.b C.c D.d
(2)乙图垂直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___,水平比例尺是______________。
(3)在乙图中画出甲图沿AB线的地形剖面图。【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地形、地形剖面图和比例尺的确定。第(1)题,a点处于两座山峰之间,为鞍部,b点处等高线相交,为陡崖,c处等高线向高处凸,为山谷,d处等高线向低处凸,为山脊。第(2)题,图乙横坐标长度与剖面线AB相等,可知水平比例尺为原图比例尺
1∶10 000 000或 或1/10 000 000,从图乙中可看出,垂直比例尺为0.5厘米代表100米,即1∶20 000或
或1/20 000。第(3)题,画地形剖面图时注意A点海拔在400米~500米之间,B点海拔为300米,再按地形剖面图的画法完成即可。答案:(1)C
(2)1∶20 000(或 或1/20 000) 1∶10 000 000(或 或1/10 000 000)
(3)【训练3】关于图1-7所示气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所示气候位于欧洲
B.图中气候所在地属于
夏季多雨
C.亚洲没有这种气候类型
D.南美洲有图中所示气候
的分布 选D。该题考查对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地区的判读。具体分析如下:一、单项选择题
1.(2009·保定中考)与图中A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的是( )A.20°E B.20°W C.160°E D.160°W【解析】选D。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判读,以及相对两条经线的确定。读图可知,A经线的度数为20°E,与之相对的经线则是160°W,即方向相反,度数相加为180°。2.图中甲点位于丁点的( )A.西北方向 B.正西方向
C.正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解析】选A。从纬度看,甲点位于丁点的北方,从经度看,甲点位于丁点的西方,因此甲点位于丁点的西北方向。3.(2008·威海中考)读图1-10,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经纬度是10°N,10°E
B.M点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
C.F点一年中有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D.F点位于M点的东南方向
【解析】选B。本题涉及经纬度、半球的划分、判断方向等知识。由图中经纬线的排列可知,三条经线依次是10°W、20°W、30°W,F点经纬度是(0°,30°W),位于西半球,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M点经纬度是(10°N,10°W),位于北半球、东半球;F点位于M点的西南方向。(2009·杭州中考)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地形图。据图回答4、5题。4.图中字母P、S、T、N分别代表四个地点,其中海拔最高的是( )
A.P点 B.S点 C.T点 D.N点
5.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四条小河,画法明显错误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4选B,5选B。第4题,由图中等高线变化规律可知S点海拔在120米以上,最高。第5题,由等高线可知乙处为山脊不可能发育小河。6.下面的地形剖面图是根据图中AA′、BB′、CC′、DD′四条剖面线中的哪一条绘出的( )A.AA′ B.BB′ C.CC′ D.DD′【解析】选A。由剖面图可知两山顶的海拔范围分别为
300米~400米和-100米~0米,符合这个条件的剖面线只有AA′。读我国某地气候统计图,回答7~9题。7.该地1月与7月的温差约为( )
A.15℃ B.20℃ C.25℃ D.30℃
8.该地的降水主要集中在(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9.该地的气候类型为(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解析】7选D,8选C,9选B。该题组考查对气温变化曲线图、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从而根据气温、降水的特征判断所属的气候类型,及该种气候下的主要农作物。由图可知该地1月气温约为-5℃,7月气温约为25℃,温差约为30℃;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可判断该地的气候特征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应为温带季风气候。读漫画,回答10、11题。10.漫画揭示的环境问题是( )
A.全球变暖 B.水污染
C.水土流失 D.酸雨
11.产生该问题的人为原因有( )
①大面积砍伐森林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
③大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
④向大气中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解析】10选A,11选D。由漫画中的北极熊带遮阳伞、喝冷饮、小北极熊的困惑以及日益缩小的居住面积都深刻反映了气温升高,极地冰雪融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引起“温室效应”的CO2气体增多。12.(2009·滨州中考)下图所示信息能体现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之一的是( )A.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是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我国水资源年际变化大
C.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是夏秋多、冬春少
D.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
【解析】选C。此题要注意是图中所反映的信息,长江和黄河都是夏秋季节水量大,冬春季节水量小。(2008·山东中考)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某地新兴城市人口增长示意图。读图完成13、14题。13.1991年至1998年,该市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是( )
A.1993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8年
14.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该城市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A.人口老龄化突出 B.城市经济发展变慢
C.社会劳动力不足 D.城市用地压力增大【解析】13选C,14选D。第13题,该图反映了某市1991~1998年人口的增长变化,所给数据均为该年年末的人口总数,要计算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可用该年人口总数减去上一年的人口总数,即每年净增加的人口数,然后进行比较。第14题,人口的快速增长给城市带来的直接问题是:住房拥挤,交通拥挤,城市加速发展需要不断对外扩张,城市用地面临较大的压力。就全国而言,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可用土地越来越少,地价越来越高。该市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即表现在城市用地的压力不断增大。15.图中景观一般出现在( )A.长江上游 B.长江中游
C.黄河下游 D.珠江下游
【解析】选C。由开封铁塔及地上河床可判定图示为黄河下游的“地上河”。二、综合题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9年3月22日是第十七届“世界水日”,3月22日~28日是我国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2009年“世界水日”宣传主题为“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落实科学发展观,节约保护水资源”。材料二(1)漫画反映的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_、
________,解决问题的措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2009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全世界有许多地区因水而引发冲突,其中最典型的是_____地区,主要原因是:从气候看,这里的气候特点为______,因此水资源短缺,另外,这里河流稀少,且大多都是_____
_____河,相关国家常因水资源分配问题发生冲突。
(3)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解决途径是_____________。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_,解决办法是____________。【解析】漫画题首先应读懂其蕴含的深刻含意。本题漫画中的黑水反映了水污染,破裂的水管反映了水浪费。材料题应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服务于解题。答案:(1)水污染 水浪费 防治污染 节约用水
(2)跨界水——共享的水、共享的机遇 中东 干旱 跨界
(3)冬春少、夏秋多 修建水库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跨流域调水1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A所示的景观是__________山,从成因看,它是一座著名的_________。
(2)图B所示的景观是___________铁塔,它所在的国家名称是________。
【解析】景观图片一般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如图A为日本的富士山和国花——樱花,图B为法国的艾菲尔铁塔。
答案:(1)富士 活火山
(2)艾菲尔 法国 18.(探究创新题)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09年1月27日,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昆仑站(H处)顺利建成,昆仑站是我国第三个南极考察站,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西南方向约7.3千米,其地理坐标(80°25′01″S,77°06′58″E),距离中山站约1 500千米,从科学考察等角度看,南极有四个必争点:极点、冰点、磁点和最高点,前三点已分别由美国、前苏联、法国占据,中国则占据了第四个点——最高点。(1)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其方向应为________(顺时针或逆时针)。
(2)写出H点的大致地理坐标_________。距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是________。
(3)随着对南极地区的考察,我国先后建立了三个考察站。判断中山站在长城站的________方向,其中位于西半球的考察站是__________(写名称),有极昼极夜现象的考察站是_______、________(写名称)。(4)到南极附近进行科学考察的最好季节是( )
A.东亚盛行东南风时
B.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时
C.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季节
D.北京昼最短,夜最长的时间前后
(5)1989年12月12日,国际考察队到达南极点时,中国队队员在南极点上升起了一面五星红旗,红旗大致朝_______方向飘扬。
(6)如果以E点为起点,依次向东、向南、向西、向北各走10千米,最后到达( )
A.原地 B.原地以东 C.原地以西 D.原地以北【解析】本题以昆仑站的建成为背景,考查了以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点的确定、方向的确定等。H站的大致地理坐标可以从材料中直接读出;长城站位于西半球,另两站位于东半球;除长城站外,中山站、昆仑站都位于南极圈之内,因此有极昼、极夜现象;南极最佳考察时间为暖季(12月~2月)即北半球的冬季。南极点四周都是北方;E点位于66.5°S,150°W处,越向南纬线长度越短,而经线长度不变。
答案:(1)顺时针 (2)(80°S,77°E) 南美洲
(3)东南 长城站 中山站 昆仑站
(4)D (5)北 (6)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