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鸭子》教学设计
(学童谣)
一、教材分析
《小鸭子》是一首二声部的童谣。以描写小鸭子的外形特征为主要内容,小鸭子的 “叫声”贯穿始终,只是节奏不同。第一、第四乐句为齐读,第二、第三乐句分二声部,小鸭子的外形特征与叫声,在二个声部中交替出现,相互呼应,富有童趣。
本课是第四单元《音乐中的动物》中的第三课,前一课是《鸭子拌嘴》,学生对鸭子的形象、叫声、声部间的配合有所了解,在本课中是一个延伸。在朗读童谣的过程中,初步建立二声部的合作意识,互相倾听,互相配合,做到和谐统一,从而提高学生的二声部合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通过读童谣,了解小鸭子的外形特征。
2. 通过模仿小鸭子的叫声,掌握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的几种节奏型。
3. 能用齐读、二声部合读的形式朗读童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分二声部朗读童谣。
(二)教学难点
区分并准确朗读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组成的几种节奏型。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 老师给学生说个谜语:(拍手,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有种 动物 一身 黄,嘴巴 扁,脖.子 长,短短的 尾巴 大脚 掌,一摇一摆 下池 塘。”
学生猜出——小鸭子。老师:“实际上,这是一首童谣。”
2. 学生跟老师一起,把《小鸭子》读一遍。
出示图片:《小鸭子》童谣。
(老师带学生拍手读,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3. “小鸭子的样子真可爱,咱们边读边做动作,表演一下吧!”
老师表演。
请同学们表演,可以跟老师的动作不一样,创编更好看的动作。
(二)通过游戏“鸭子散步”学习节奏
1. 学习两种节奏型:
“同学们,我们再来玩儿一个游戏——鸭子散步。很多鸭子在散步,有鸭妈妈、有小鸭子。你们听,鸭妈妈来啦!”
播放音频(表示鸭妈妈的声音)。出示图片(鸭妈妈),出示节奏× × ︱。
教师讲解:由两个四分音符组成,一字一拍,节奏比较舒展;
“小鸭子也来啦!”
播放音频(表示小鸭子的声音)。出示图片(三只小鸭),出示节奏×××︱。
教师讲解:由两个八分音符和一个四分音符组成,两个八分音符合起来是一拍,所以节奏比较紧凑。
2. 学习第一乐句节奏:
教师出示第一行节奏谱:我们来把这两个节奏型组合起来。
同学们读一读。
“像不像鸭妈妈带小鸭子散步?”出示图片。
学生再读一读。
3. 学习第二乐句节奏:
出示第二行节奏谱:
观察:每个音符都是四分音符,学生读一读。
4. 学习第三乐句节奏:
出示第三行节奏谱:
观察:第一小节出现带有八分音符的节奏型×× ×︱;第二小节是两个四分音符× × ︱。
“是不是小鸭子和鸭妈妈交换位置了?”出示图片。
同学们读一读。
5. 学习第四乐句节奏:
出示第四行节奏谱:
观察:与第一行节奏相同,有“终止线”表示结束。
6. 完整读这四句节奏谱。
(三)学习二声部童谣
1. 看一看:
请看:把节奏谱加上童谣,变成二声部。
出示课件:在第二句节奏的上方出现一个声部(童谣的前半部分),在第三句节奏的下方出现一个声部(童谣的后半部分)。
2. 听一听:
老师:“这两个声部合起来就是童谣《小鸭子》,但是由于分开在两个声部出现,读的时候就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听一听一声部是怎样读的。”
播放视频(一声部)。
播放视频(二声部)。
3. 读一读:
老师示范,跟视频中的女孩配合,形成两个声部(视频是一声部,老师是二声部)。(老师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二声部,要与录音的速度吻合。(老师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二声部(可以拍手读,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4. 交换声部,读一读:
老师示范,跟视频中的男孩配合,形成两个声部(视频是二声部,老师是一声部)。(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一起读一声部。(老师用教鞭指着读)
学生跟老师再读一声部(可以拍手读,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四)练习二声部朗读童谣
老师:“请同学们看录像——两位小朋友完整读童谣,看看他们读得好不好。”
播放视频。
老师:“这两位小朋友读得真好,为他们鼓掌!老师相信,你们也能配合得这么好!”
请同学们分成两部分,这边的同学跟着小女孩读一声部,那边的同学跟着小男孩读二声部。
播放视频,学生分二声部朗读童谣《小鸭子》。
播放视频,学生再分二声部朗读童谣《小鸭子》,可以通过拍手控制好速度,一小节拍两下,一拍强一拍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二声部的童谣《小鸭子》,你们配合好了吗?下课以后还可以再练习。要相信自己,你们一定行!”
四分音符
× × ︱
嘎 嘎
八分音符
四分音符
×× ×︱
嘎嘎 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