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
地理学科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1、北回归线经过的省区是( )
A、云南、海南、澳门 B、广东、四川、香港
C、广东、广西、台湾 D、台湾、浙江、福建
2、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是( )
A、平原人口稠密,山区人口稀少
B、南方比北方少
C、沿海各省人口密度抖超过内地各省区
D、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密度在10人以下
3、北方地区的气候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4、关于北方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黄河中下游地区以种植春小麦为主
B、辽中南地区以轻纺工业和电子工业为主
C、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D、京津唐地区有丰富的有色金素矿产
5、东北平原的主要农产品是( )
A、春小麦、棉花、大豆
B、冬小麦、玉米、大豆
C、冬小麦、棉花、大豆
D、春小麦、玉米、大豆
读我国某工业基地示意图,回答6~7题。
6、该工业基地是( )
A、京津唐工业基地 B、辽中南工业基地
C、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D、沪宁杭工业基地
7、该工业基地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其主要得益于( )
A、交通便利 B、资源丰富
C、政策扶持 D、市场广阔
据报道,2000年12月3日长江沿岸26个城市市长提出,要将长江建成具有重要影响
力的“大河产业带”。据图回答8~9题。
8、对图中五个沿江城市描述正确的是( )
A、除南京外,其它城市都有汽车工业
B、不是依靠河流,而是靠资源发展起来的城市是攀枝花市
C、对长江流域有辐射和带动作用的城市是重庆市
D、上海成为钢铁基地的原因是原材料丰富
9、关于长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南水北调将使西北和华北地区的人们喝上长江水
B、长江上游山区的水体污染严重
C、“万里长江,险在荆江”,荆江江段水患严重,需用加固堤防予以解决
D、长江流域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是华南地区
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既有自然条件因素,又有社会经济因素。上海市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又位于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读“中国东部雨带示意图”,回答10~11题。
10、根据雨带在I、Ⅲ地区的时间,可以推论,在一般年份,雨带推移至上海地区的时间大致是( )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
11、如在7月以后,雨带仍未推移进入I地区,则我国东部地区将可能产生灾害的状况是( )
A、南旱北涝 B、南北皆旱
C、南涝北旱 D、南北皆涝
如图是我国西北某类农业区的示意图,回答12~14题。
12、该类农业区所在的地形属于( )
A、冲积扇
B、河流沿岸平原
C、河边滩地
D、三角洲
13、与黄河中下游平原相比,该地农业的优势条件是( )
A、热量充足 B、太阳辐射强
C、水资源丰富 D、土壤肥沃
14、该类农业区国土整治面临的主要课题是( )
A、水土流失的治理 B、酸性土壤的改良
C、荒漠化的治理 D、河流的综合治理
15、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主要原因是( )
A、距海较远 B、纬度较高 C、海拔较高 D、温度较高
16、关于西北地区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平原、山地为主 B、以丘陵、高原为主
C、以高原、盆地为主 D、以山地、丘陵为主
17、青藏地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
A、有丰富的水源 B、土壤十分肥沃
C、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气温较高,风力较小
18、下列牲畜中,适应青藏高原高寒、缺氧气候的是( )
A、骆驼 B、牦牛 C、山羊 D、绵羊
19、青藏高原的能源非常丰富,主要有( )
A、煤、石油、核能 B、太阳能、地热和水能
C、巨大的风能、核能 D、丰富的生物能、水能
20、青藏地区被称为“聚宝盆”的地形区是( )
A、塔里木盆地 B、唐古拉山脉 C、柴达木盆地 D、准噶尔盆地
21、有关青藏地区当前交通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有定期航班从拉萨通往世界各地
B、高原上河湖众多,内河航运十分发达
C、西藏的货物运输中,公路运输占有很大比例
D、因修筑铁路困难很大,高原上还没有一条路线
22、下列河流中,发源于青藏高原的有( )
A、珠江、怒江 B、黄河、海河 C、长江、黄河 D、辽河、淮河
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据此材料,回答23~25题。
23、破坏臭氧层的物质是 ( )
A、SO B、C02 C、NOx D、氟氯烃
24、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产生于 ( )
A、生产制冷剂过程中排放 B、燃烧石油、天然气类物质排放
C、燃烧煤炭时排放 D、火山喷发时释放
25、臭氧层被破坏将会导致 ( )
A、酸雨增加 B、温室效应 C、水土流失 D、“皮肤癌”病人增加
我国决定在部分城市倡导推广使用乙醇作为汽车燃料,替代汽油,降低汽油的消耗,从而减少石油进口量。据此回答26~27题。
26、用乙醇代替汽油的前景广阔,其主要原因是 ( )
A、乙醇可以从植物中提取,是可再生资源
B、乙醇可以改变石油成分,提高能源利用率
C、汽油价格过于昂贵
D、我国的乙醇生产处于过剩状况
27、使用乙醇代替汽油,可产生的影响是 ( )
A、推动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 B、延长了汽车的使用寿命
C、减轻了环境污染程度 D、大大促进了酿酒工业的发展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据此回答28~30题。
28、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是 ( )
①纳木错 ②滩涂 ③黄河 ④渤海 ⑤稻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29、我国政府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 (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开发成本太高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30、长江中下游湿地破坏严重,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B、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C、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D、 大片湿地改造为鱼塘
二、综合题(共4题,40分)
31、阅读分析祖国宝岛——台湾岛有关资料,结合掌握的地理知识,归纳该岛相关的区域地理特征。(10分)
(1)地理位置: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西隔__▲____海峡与祖国大陆相望。
(2)自然环境特征:
①台湾岛地形类型大部分为___▲_____,平原主要分布在__▲____部沿海。
②气候类型I为___▲____气候,Ⅱ为___▲_____气候。与同纬度大陆相比,台湾岛的气候具有较显著的海洋性特征,气温年较差小,降水丰沛。
③岛内自然资源种类多样,除了森林、鱼类、海盐、石油和硫磺外,由于地形和气候的原
因,还蕴藏着__▲____资源。
④由于该岛邻近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容易发生___▲____等地质灾害。此外每年夏秋受__▲___影响,经常酿成气象灾害。
(3)人文、经济特征:
①岛内产业比重最大的是第__▲___产业,2003年外贸总额占岛内生产总值的__▲___%以上,说明岛内经济对外依赖程度非常大。
32、我国地域辽阔,众多的江河滋润土地、哺育生灵,形成各不相同的地理环境。判断下列各图,回答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各河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_ ③___▲____,三图中,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是__▲_____图。
(2)乙图所示范围内,河流的主要补给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甲图所示平原地区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主要优势
条件有(▲ )(多项)
A、水热条件好 B、人均耕地面积大
C、劳动力素质高 D、耕地集中连片,便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
(4)三地相对而言,丙地自然环境保存较完好,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是制约丙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产生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33、读我国地形示意图,填出下列数字代表的地形区名称。(10分)
1代表___▲____(平原)
2代表___▲____(山脉)
4代表___▲____(山脉)
6代表___▲____(山脉)
7代表___▲____(山脉)
8代表___▲____(山脉)
9代表___▲____(高原)
10代表___▲____(高原)
11代表___▲____(盆地)
12代表___▲____(盆地)
34、读图“人类与环境”,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系统通过为社会一经济子系统提供___▲____与之发生关系。
(2)社会一经济子系统通过为人口子系统提供___▲____而发生联系。
(3)人类活动从环境系统中获取___▲____,通过生产、消费又向环境系统排放___▲___,而各环境要素的变化,反过来作用于人类系统。
(4)图中“状态”指由于人类行为导致的环境质量或环境状态的变化。“压力”指人类
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压力。“社会响应”显示社会为减轻环境污染和资源破坏所采取的对策。 据此将下列内容序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括号内:
①工厂 ②水污染 ③某些物种消失 ④某地发病率上升 ⑤使用清洁能源 ⑥工人
2009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地理学科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30×2=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C
C
D
B
C
B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A
B
C
A
C
D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D
A
D
A
C
D
D
C
二、综合题(共4题,4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