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变咸了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2.学会用实验方法判断某种物质能否溶解于水。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初步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认识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初步建立溶解的概念。
【教学准备】
1.每组若干只透明的玻璃杯或瓶子,1根玻璃棒,1只水槽装水,1把小药匙,1片玻璃片。
2.食盐、高锰酸钾、干净的沙、糖、面粉、洗衣粉、土壤、味精各1小包,分别写好名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杯自来水。
提问:
(1)这杯子里面有什么?
(2)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
(3)(取一药匙食盐)把食盐放入水中,轻微摇晃,请同学们观察,食盐到哪里去了?
2.学生讨论回答。
食盐已经均匀地“化”在了水中,这种现象我们称它为溶解。(板书课题)
(二)探究活动:
1.指导学生认识溶解的概念。
谈话:到底怎样算是溶解,怎样是不溶解呢?让我们来做一个对比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用高锰酸钾和粉笔灰分别放在水中作对比实验。
条件:相同数量的高锰酸钾和粉笔灰;在两个杯子里放入相同的量的水;相同的水温,放入的物质不同。
学生实验观察后汇报:
(1)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2)它们的条件都相同,但结果有什么不同?
(3)通过实验你能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高锰酸钾在水里变成了肉眼看不见的极小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叫溶解。
学生讨论:看课文,食盐哪里去了?(化成微粒,分散水中)请你根据课文,说一说食盐的溶解现象。
小结:食盐在水中变成极小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这种现象叫溶解。
提问:粉笔灰在水中有没有溶解?为什么?(没有变成微粒分散在水中,而是沉淀在杯底。)
2.指导学生研究能被水溶解的物质。
谈话:我们已经懂得了什么叫溶解。世界上的物质有许许多多,能不能被水溶解,我们只要实验一下就知道。同学们的桌上还有6种物质,让我们用实验的方法来鉴别一下,哪些能溶解在水里,哪些不能溶解在水里。
分组实验,填写记录表。
汇报结果,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糖、洗衣粉、味精能溶解在水里,而面粉、土壤、沙在水里不能溶解。
3.指导学生认识物质不灭,食盐可以从食盐水中取出来。
提问:食盐溶解在水中,我们的肉眼看不见了,是不是食盐就没有了呢?你有没有办法把食盐从水中取出来?
学生讨论后分组实验。
小结:从食盐水中将食盐取出的方法是:晴天,可将食盐水滴在玻璃片上,放到太阳下去晒。如果是阴雨天,可用酒精灯烤或电吹风机吹,把食盐从食盐水中取出来。
(三)自由活动:
在水中不断加入食盐,会有什么发现?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现象并思考原因。
(四)拓展活动:
课下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