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7 月球 首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17 月球 首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首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3 10:0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月球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知道月球每天、每月的运动模式。
2.从月相变化的记录中发现月相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能力培养目标
1.了解更多有关月球的知识,并会收集整理资料。
2.能坚持记录月相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亲自观察月相变化,体会自然的奥秘。
2.经历坚持长时间的观察活动,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
3.对探索月球的秘密产生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月相变化的规律
难点:月相变化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1.观察月相的记录。
2.月相模拟实验的教学准备:用木棒插入破篮球当月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
1.图中的探长为什么说报案的人在撒谎?
2.说说你的猜想。
3.小结导入。
二、活动一了解月相的特点
1.解释:月相:月圆月缺的样子叫月相。
2.展示观察月相变化的记录。
3.通过对月相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组讨论,整理)
A.从月圆到下次看到月圆,中间相隔(农历)一个月。
B.在一天中的不同时刻(傍晚6时,7时,8时……)月球在空中的方位是自东向西移动。
C.在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傍晚初二,初四,初八……)月球在空中的方位是自西向东移动。
D.农历初二到初七是左弯的月牙儿,初八是右半边的明亮。初九到十四右半边明亮凸出,十五、十六是圆月,十七到二十一是左边凸出明亮,二十二左半边明亮,二十三到二十八是右弯的月牙儿。
E.月球的运动轨迹是一个弧形。
F.教师对月相的各种形状的名词解释:新月、满月、残月等。
4.根据老师提供的日期画月相。
三、归纳月相变化的规律。
【第二课时】
一、设疑导入:
1.月相是怎样形成的呢?(提问: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思考)
A.月相变化不是月球的形状在变化,月相变化是伴随月球在空中的方位变化发生的。这两种变化都是循环出现的,变化的周期都是一个月。
B.月相的成因可能与月球围绕地球的转动有关系。
二、活动:做月相形成模拟实验。(分组做一次实验)
用一根木棒插入破篮球(模拟月球),两手伸直并握住木棒,对着上空挂着的电灯的灯光,在原地逆时针慢慢旋转一周,人体相当于地球,篮球的移动线路相当于月球的运动轨迹。看见灯光照在篮球上的明亮部分表示月相。(从农历初二到月底的月相)
模拟实验说明:随着月球围绕地球的公转运动,月相从新月—上弦月—圆月—下弦月—残月的变化。
三、提问:通过模拟实验,你对月相的形成有什么见解?
四、总结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不会发光,它只能反射太阳的光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多,有时明亮部分与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比黑暗部分少,有时全部是黑暗的。这样,人站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有月相的变化。
【第三课时】
一、设疑导入
你知道我们人类对月球开展了哪些探索?你还知道哪些与月球相关的知识?
二、交流:
将收集的月球的资料:每组选一人,说一说,教师帮助学生整理。
1.前苏联无人登陆器“月球10号”在1966年3月31日成功入轨,成为月球第一颗人造卫星。
2.69年7月20日美国“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迈出一小步,人类登月迈出一大步。
3.我国的“神舟5号,神舟6号,神舟7号”都为登月做了先行准备,特别是“嫦娥一号”对月球立体图绘制、完成四大科学目标、探测月表物质成分和矿物分布,探测月壤厚质,探测地、月空间环境,如果将来探月成功,寻求开采月球资源服务于人就能实现。
4.月球的吸引力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也就是说地球上60千克的重量在月球上只有10千克。
5.月球上没有大气,显然就没有空气,我们可以用超声波和高频微波发射器同地球上的人联系。
6.活动:如果你是登月宇航员,出发前应准备什么?(讨论回答,教师帮助总结)
如果我是登月宇航员:在出发前应准备好水、食品、氧气、衣服、摄像机、高频微波发射器等。
三、整理
把你收集到的有关月球的知识整理到课本表格中。
四、总结:
这节课通过大家共同的努力,了解了月相形成的原因和人类所掌握的月球的秘密。特别是许多小学生长大想当宇航员,探索月球的宝藏,将月球上的能源采回地球,或在月球上直接服务于人类,让我们携手进一步去研究月宫,共创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