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水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欣赏课《森林水车》
教材分析:
《森林水车》是人们教育出版社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首欣赏曲,乐曲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是一首著名的描绘性的标题乐曲,音乐形象生动鲜明,描绘了森林早晨水车转动的声音及人们愉快劳动的场面,乐曲生动形象的表现,让人们被深深的吸引。
乐曲的曲式结构为:
引子 A(主部) B(插部一)A C(插部二) A 尾声
学请分析:
三年级学生模仿能力强、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接受能力较强,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主动体验,积极引导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中主动体验、思考。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
2、能哼唱A主题,体验人们愉快劳动的心情,并联想水车车轮滚动的形象,用简单的打击乐器为A主题伴奏。
3、能分辨乐曲“引子 A B A C A尾声”的结构。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并说出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学难点
能分辨乐曲“引子 A B A C A尾声”的结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森林水车》歌曲做律动
二、新课导入
1、播放水车视频,介绍水车的形状和用途
师:清晨,小鸟喳喳的叫声打破了森林的寂静,咕噜咕噜,咕噜咕噜,水车欢快地转了起来(出示水车的视频)
师:那么同学们知道这个水车的用途吗,水车是一种古老的提水灌溉工具,由一根车轴支撑着24根木辐条,呈放射状向四周展开,每根辐条都带着一个刮板和水斗,刮板刮水,水斗装水。河水冲来,借着水势的运动惯性缓缓转动着辐条,一个个水斗装满了河水被逐级提升上去。临顶,水斗又自然倾斜,将水注入渡槽,留到灌溉的农田里。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和用途讲解的方式,让生能更为直观和清楚的了解水车,了解水车的构造和用途,以便为下面更好的聆听做准备。
2、导出课题
师: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欣赏管弦乐合奏曲 ——《森林水车》。
▲板书课题
欣赏
1、初听全曲
师:听,水车转动起来了。
▲播放课件,聆听全曲
师:你们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回答
【设计意图】让学生能安静完整的聆听音乐。
2、欣赏引子部分
(1)引导感受
师: 接下来就让我们仔细的来聆听欣赏乐曲。(播放引子部分音乐)
▲生聆听
师:这是乐曲的引子部分,那么从刚才的聆听中你们感觉乐曲的力度、速度怎么样?乐曲的情绪如何?
▲生回答
师:乐曲的速度是中速,力度较为轻,从乐曲中我们应该感受到了引子部分的优美安静的情绪。
师:你在引子中还听到了什么?
▲生回答
师:我们从声效模仿中是否听到了鸟叫声,还有水车车轮转动的声音。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聆听感受乐曲引子部分音乐
(2)复听乐曲,进行律动
师:下面让我们再聆听一遍引子部分,然后请同学们随着音乐的韵律轻轻的晃动你们的身体。
【设计意图】让学生加上律动,更好的感受、表现音乐。
3、A主题欣赏
(1)聆听A主题旋律
师:让我们接着听(播放A主题旋律)这部分主题同学们感受到了什么?在速度上,情绪上都有什么变化吗?
▲生回答
师:这部分的乐曲轻快活泼,旋律跳动,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水车车轮飞速的转动,还有人们愉快劳动的样子。
(2)用打击乐器为A主题伴奏
师:下面让我们试一下用手中的打击乐器为这段音乐伴奏。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仔细聆听感受并且记住A主题旋律,利用手中打击乐器为乐曲做伴奏,让生能更好的记住A主题旋律。
B插部欣赏
(1)聆听插部B,说乐器
师:让我们接着听,听的时候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一部分的音乐是由什么乐器主奏的,你又联想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聆听,思考
师:对的,这部分音乐是由长笛主奏的,我们似乎看到了水车车轮越转越快越转越看的样子。
【设计意图】带着要求,有目的的聆听B插部旋律。
插部C欣赏
师:让我们继续聆听。(播放C插部)
▲生聆听
师:那这部分的音乐又让你联想到什么景象?
(感受到水车车轮飞速旋转及人么欢快的情绪)
【设计意图】让生通过聆听感受乐曲所表达的情绪。
6、完整欣赏乐曲
(1)引导学生分辨A主题出现的次数
师:接下来让我们再完整的欣赏一遍乐曲,在听得过程中,当你们听到相同的重复 的乐段的时候请你们举起你们的小手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通过让生在听到重复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让生能有意识的记住A主题旋律出现的次数,为以下的曲式结构的总结做好准备。
(2)师生讨论总结曲式结构
师总结:引子 A B A C A 尾声
完整欣赏,在A部加入打击乐器伴奏
【设计意图】学生完整的聆听欣赏全曲。
课堂小结
师: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森林水车》是由德国作曲家艾伦贝格创作的。这首乐曲是一首著名的描绘性标题音乐,它的音乐形象鲜明,描绘了森林清晨水车转动,人们欢快劳动的场面。
板书设计:
森林水车
引子 A B A C A 尾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