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吸收作用》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阐述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原理,说明植物根毛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二、能力目标
1、尝试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设计“植物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和失水”的实验。
2、设计表格记录细胞吸水失水的现象。
三、情感目标
1、学会与同学合作完成模拟制作萝卜“花”的活动,关注生物科学知识在人们生活中的价值。
2、领悟科学实验中需要严谨、认真的态度。
3、认同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教学重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难点】
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原理
【教学方法】
教师的讲解、演示实验与学生模拟制作、观察、讨论、设计实验相结合
【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PPT课件等
【教学准备】
教学演示文稿、图片等
演示实验相关材料用具等
学生模拟制作萝卜“花”的相关材料
【教学设计】
【内容要点】
第3节 吸收作用
一、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细胞吸水
周围环境浓度 〉 细胞液浓度时
〈
细胞失水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及知识要点
教学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期效果
复习
导入
图片展示:制作好的萝卜“花”,同学们想做吗?
观察
吸引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
情景
设置
示范:模拟制作萝卜“花”一片花瓣 。
2、质疑:为什么你的花瓣破裂了?怎么解决萝卜片破裂的问题呢?
(学生将萝卜片浸泡在盐水的时间2~3分钟内教师示范其做法。)
3、视频展台示范:制作萝卜“花”的方法步骤。
教师提示问题:
比较放入清水与盐水中的萝卜片有什么不同?
布置任务:四位同学合作完成制作萝卜“花”。
4、展示学生小组作品,提出新问题:尽管放入盐水中的萝卜片变得柔软了便于我们操作,但是“花瓣”看起来却不很精神,怎样让它们“容光焕发”呢?
5、质疑:制作萝卜“花”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哪些生物学知识,从而解决了你的制作问题?
观察并模仿制作花瓣,发现萝卜片碎了。
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将5片萝卜片放入20%盐水中,1片仍然留在清水中。
比较放入清水与盐水中的萝卜,盐水中的萝卜片比较软,容易操作,合作制作萝卜“花”过程。
观察、思考提出再次放入清水中。
回顾制作过程,深入思考。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理解科学探究的是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创设生活情景 。
探究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1、质疑: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又在什么条件下失水?尽凭感觉就能得到一个科学结论吗?
2、提示一个科学结论的得出要靠数据作支撑,你怎样制定假设,设计实验通过获得相关数据得到科学结论呢?
3、完善学生的实验方案。
4、展台演示:相同质量的萝卜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清水与盐水中浸泡5分钟。
(等待时间内,请学生在笔记本上设计记录数据的表格。)
5、再次在展台上用电子秤演示称量萝卜质量,读出液体体积,记录数据,引导学生根据数据进行分析,寻找规律。
6、实验现象:浸泡在清水中的萝卜质量增加,而水的体积减少,浸泡在盐水中的萝卜质量减轻,盐水体积增加。
7、质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展示图片:分析细胞吸水、失水原因 。
8、归纳总结: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原理:当周围环境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进一步思考
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并相互补充。
提出问题:细胞在什么条件下吸水又在什么条件下失水?
假设:细胞在低浓度环境中吸水在高浓度条件下失水 。
设计记录表格。
对照细胞模式图分析吸水、失水的条件是细胞液与外界环境之间有浓度差的存在。
归纳总结: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原理。
说出: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原理:当周围环境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细胞失水。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
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鼓励学生设计记录表格,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训练学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毛细胞吸水条件
1、展示图片:质疑:通常情况下植物根毛细胞与土壤紧密结合在一起,那么根毛细胞是怎样吸水的呢?
2、展示图片:质疑:根毛细胞适于吸水的特点是什么?
3、展示图片:质疑:水分是如何进入植物体的?
观察图片,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根毛细胞吸水。的条件是:土壤溶液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浓度。
引发学生思考:产生继续研究的愿望。
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认知结构的发展。
课外
拓展
如果给植物施加过浓的肥料,植物的生活会怎么样?
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
联系生活实际,引发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生物科学知识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