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5运输作用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七上生物 5.5运输作用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2-02 19:26: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基本的科学知识,并对生物学科有强烈的求知欲,本学期学过有关“光合作用、蒸腾作用、根吸收水分、植物体的构成”等知识,学生可以用已有知识通过实验分析、讨论来完成此课。但学生在学习七年级教材过程中,对实验法还不能熟练运用,有些知识尚不能表述得很清楚,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和补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说出植物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2)识别导管在茎内的分布部位; (3)辨认导管的结构特征。
(4)说出植物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5)识别筛管在茎结构内的分布部位;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观察现象和实验结果的讨论与分析和得出结论,培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
(2)通过观察植物枝瘤的形成,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结合户外观察的长期性和困难性,培养坚韧的科学品质;结合显微观察的复杂 性和严谨性,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1、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2、有机物的运输及结构基础。
四、教学难点
1、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2、导管与筛管的比较。
五、提前准备
1、提起准备枝瘤标本;
2、提起一天准备好杨树枝条;
3、提起准备南瓜茎纵切的玻片标本。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讲解法
七、课时安排:2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利用第四节的第一个实验导入:在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有两个,一个是在塑料袋中有小水珠出现,另一个是锥形瓶中的水变少了,请问锥形瓶中的水到哪里去了呢?
生:到塑料袋中去了,
师:是怎么去的呢?
生:应该是通过茎来运输的
师:没有错,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运输作用:在运输作用中运输的是什么东西,方向是怎么样的呢?动力又来自哪里?
(二)新授课
师:在前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水可以通过茎来运输,那么到底是哪一部分在运输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将茎的结构学习一下了再说
由图可知,茎是有三部分构成的:即木质部,韧皮部以及在中间的形成层,而形成层是由分生组织构成,向内可以形成木质部,向外也可以形成韧皮部。
师:为了证明到底是哪一部位运输水,应该怎么样来做实验来验证呢?请结合教材同学设计;实验方案
生:(1)取相同大小的阔叶树枝两枝,一只剥去皮,一只不作处理
(2)将两枝都插入稀释的红墨水中,
(3)再将两个装置放于有阳光,温暖的环境中两个小时
观察实验现象:
两只树枝的叶都变红了
两只树枝的木质部都变红了
树枝的韧皮部没有变红
液面下降了
由以上的实验现象可以看出:水和无机盐的运输与韧皮部没有关系,只由木质部来运输。
师:木质部能运输水和无机盐,导管是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通道,所以,导管在哪里?
生:导管是在木质部里。
师:请描述水从锥形瓶中运输到叶的过程
生:锥形瓶→茎的木质部的导管→叶
师:由此可以看出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的方向是怎么的:
生:由下向上。
师:那么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动力来自于哪里?(补充)
生: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得出实验结论: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由下往上运输。
情境:在家里用刀在树上砍几刀后或者用铁丝将树套住挂衣服,时间久了会出现膨大部他,那么这些膨大部位是在刀砍的上方还是在下方?
生:在上方
师:为什么?
生:有可以是某些物质在这里堆积而成
为了证明回答的是否正确,那么我们就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
活动:在一株盆栽木本植物上选取一个枝条,用解剖刀在枝条中部剥除约一厘米宽的一圈树皮,露出木质部,用刀轻刮木质部表面,然后用少许凡士林涂沫环切部位,经过一两个月后,切口上方的树皮膨大而形成枝瘤。
师: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态变化。
生:在切口上方变得膨大形成瘤状物,切口下方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师:试解释切口上方形成枝瘤的原因。
生:是有机物从上方向下运输的过程中受阻而堆积形成的。
师:根据上述实验结果推断茎运输有机物的部位和方向
生:是茎的韧皮部,并且方向是由上向下
师:韧皮部能够运输有机物,而筛管又是运输有机物的通道,所以筛管在什么部位?
生:筛管在韧皮部。
师:也就是说植物需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都是通过导管和筛管来运输的,而所有器官都需要无机物的有机物,所以,所有的器这器官中都有导管和筛管,也就是所有的器官里都有输导组织。
小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由上往下运输。
例题:果农为了增产常将结果的枝条剥去一圈树皮,称为环剥,这是为什么?
分析:将果枝环剥后,在切口上方的部位需要水,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来,与树皮没有关系,而所需要的有机物是上方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制造。这样上方制造的有机物就不能通过木质部运输到下方,只能留在上方,这样切口上方的果实就得能到更充足的有机物,故果实结得更大,品质更好。通常说的“春天砍三九,农民笑弯腰”也是这个道理。
活动:观察导管和筛管
观察书96页,说出导管和筛管的区别是什么?
生A:导管较大,而筛管较小,
生B:筛管是一节一节的,而导管是通的
生C:筛管有细胞结构,而导管没有细胞结构
师:导管是死细胞,没有细胞结构,从下向上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是活细胞构成的,有细胞结构,从上向下运输有机物。
用图表的方式将导管和筛管的区别进行归纳总结。
小结,本节课学习了水,无机盐,有机物运输部位和方向以及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九、板书设计
第5节《运输作用》
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活动: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结论: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中由下往上运输
有机物的运输
活动:观察枝瘤
结论: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在韧皮部中由上往下运输
三、导管和筛管等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十、课后反思
本节课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增强了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对此我感到无比的欣慰和自豪。但同时我也意识到,新理念、新教材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都有着很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及时了解生物科学的发展状况,并多与他人交流,才能有效的利用课程资源进行高质量的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