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2.2声音的特性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3 21:1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名称
《声音的特征》
科? 目
物理
年级
八年级
教学时间
一课时(40分钟)
学习者分析
八年级学生初次接触物理这门学科,对“科学探究”还没有完整的认识,需要逐步培养和训练科学探究的教学常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他们的实验能力也还不具备,需要尽快培养和强化观察、操作、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论证、合作交流、评估等能力。物理的思维和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也必须尽快养成。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体会现实世界中物体发出的丰富多彩的声音,欣赏美妙动听的乐曲,充分享受科学的美感。
2.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意识和互相配合协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做“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的实验”和“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探究法。
2. 了解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转换法。 
三、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声音的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有关,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声音的音调和响度 
2.难点:声音的音调 
教学资源
 多媒体、音叉、乒乓球、铁架台、钢尺、鼓、橡皮筋、乐器等
声音的特征教学活动过程描述
教学活动1
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1)播放一段音乐会视频。
(2)同学们听到了各种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你知道为什么这些乐器能够演奏出美妙的音乐吗?
教学活动2
 
二、 进行新课 科学探究
(一)音调
1、 提出问题:同样是唱歌,有的高有的低,有的响亮有的不太响亮,我们把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2、猜想:同学们猜想一下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
3、设计实验:请同学们利用提供的器材设计实验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4、实验器材:钢尺、鼓、橡皮筋等
(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教师巡回督查指导。)
结论:物体振动越快,其发出声音的调子就越高,我们把这种声音的变化称之为音调的不同。即音调与物体的振动有关,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讲授: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拓展:1、观看不同音调声音的波形图(通过视频播放)
2、认识一般声音的频率范围:
通过看课本上的图1.3-2,引导学生总结出(1)人的发声频率范围;(2)人的听声频率范围;(3)哪种动物听声的频率最低和最高;(4)频率范围最广的是谁。
3、观看多媒体,进一步了解动物之间交流的情景。
4、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5、介绍超声和次声的应用。
(二)响度
1、提出问题: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除了有高低的不同外,还有大小的差异,这大小的差异,我们就说它们的响度是不同的,那么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呢?我们该怎样描述它呢?
2、猜想: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我们怎样才能证明响度与用力的关系呢?
4、实验器材:钢锯条(或塑料尺)、鼓、碎纸屑、音叉、小用细线悬吊的乒乓球
5、消除学生对用力大小是声音大小因素的误区,说明所用力的大小只是外因,物体声音的大小在其内部看来,决定于其振动的幅度。
6、结论:我们把物体振动时的幅度就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越响。
(三)音色
1、提出问题:如果声音振动的频率和振幅都相同,这两个声音就是一样的吗?
2、多媒体展示:
(1)用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曲子,听起来一样吗?
(2)观看声波的录像。
3、音色:有别于其他声音的特殊因素,它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的不同而不同。
4、举一些振动频率、振幅均相同,但音色却不同的例子。如课本中的图1.3-5可以看出,音叉、钢琴和长笛的基频(振幅最大的振动的频率)相同,但是在基频的基础上还有一些附加的小的振动,这些小的振动和大的振动一同决定了声音的音色。
拓展:三种典型的乐器
播放几种乐器的录像
1、打击乐器
通过打击物体,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鼓、锣等。
2、弦乐器
通过拨动弦,使之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二胡、琵琶、小提琴等。弦振动的频率与弦的张紧程度有关,弦越紧,音调越高。
3、管乐器
通过管中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乐器,如笛子等。空气柱越短,发声的音调也就越高。
教学活动3
小结:这节课学习了声音的三个重要的特征,首先通过录像发现影响声音的因素,然后引入该课的探究环节,得出单调、响度的概念,分别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得出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在音调和响度都一样也能区分出声音的特征来看,引入了音色的概念,提出影响音色的因素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练习:1、练习册
2、自己动手制作一些乐器。
板书设计
第三节:声音的特征
一、声音的分类
声音可分为乐音与噪声
二、音调
频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符号为Hz。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超声:人们把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次声: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三、响度
振幅:物体振动时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四、音色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在设计时突出了以学生为主的方法,增加了学生的活动,对一些学生不易观察的现象进行了录像、放慢等措施,增加了学生对细微变化的观察。
在典型声音的素材搜集上,还需要些努力,在声音的对比音效上,在学生不易认识到的特殊声音上,还要进一步通过采集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