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3.1温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 物态变化3.1温度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3 22:3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温度》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了解并记住一些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温度计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二、教学重难点
“温度”是本章知识结构的核心,本章的教学首先围绕“温度”和“温度计”进行,更重要的是物态变化是围绕温度是否变化进行的。因此,本节在本章的地位十分重要。
教学重点: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三、教学策略
学生对温度的说法并不陌生,其理解和教材中关于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说法也基本相吻合,教学中仅此而已,不必作进一步解释。这里重点要让学生知道,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通过讨论交流自制温度计的过程,让学生领会温度计的测温原理,从而顺利进入温度计的教学过程。本节设计让学生制作温度计,使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解释。学生在活动中可以自己画刻度,自己规定温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创造精神以及实践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增加学生探索的乐趣。自然界的各种温度,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查阅资料获得。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再通过交流,达到共同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的目的。关于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温度的测量作为预备性知识和学生学习本章所应具备的基本技能,是本节的重点内容。使用前,应引导学生先观察它的量程、分度值,然后进行正确操作。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自制温度计相关器材、小瓶(带橡皮塞)、细玻璃管、烧杯、温度不同的水、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寒暑表、体温计。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5分钟)
多媒体展示一年四季的几种图片:春天凉爽宜人、夏天酷暑难耐、秋天秋高气爽、冬天寒冷刺骨等。
各个不同的季节同学们对温度有什么感受?
三只烧杯中分别放冰水、温水和热水,引导学生进行“冷”“热”的体验,并描述感觉。
分组实验:把左手食指插入放热水(约50℃)的烧杯里,右手食指插入放冷水(约0℃,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稍停一会,再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两只手指对温水的感觉相同吗?
你能准确地判断出水的冷热程度吗?
归纳:同一杯水温度应该一样,而我们的感觉却不同,说明我们的感觉不可靠。
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冷、热、凉、暖”都是描述物体的冷热程度的。要准确地知道物体的温度,必须借助于测量工具──温度计。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温度的有关知识。
欣赏并思考回答:春天温度上升感觉暖和,夏天温度高感觉热,秋天温度降低感觉凉爽,冬天温度低感觉寒冷。
?
?
?
?
学生进行实验并描述自己的感觉。
?
从熟悉的实例入手,引出物理问题,体现从生活到物理的课程理念。
?
?
让学生认识到仅仅通过感觉是不能判断温度的高低的,从而认识到制定测量工具──温度计的必要性。
新课教学(30分钟)
一、温度计
1.自制一个温度计
在小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细细玻璃管,用橡皮塞塞住瓶口,一个简易温度计就做好了。把自制温度计分别放入热水和冷水中,观察细管中水柱位置的变化。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答案: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液体的热胀冷缩。
管的粗细对水柱升降的高度有没有影响?
出示准备好的温度计,让它与自制温度计做一个比较:
小瓶相当于温度计的哪个部位?(玻璃泡)玻璃泡的玻璃壁的厚薄对测量温度有什么影响?
自制温度计上有一根长而细的玻璃管,温度计内有这样的玻璃管吗?
我们发现它更细了,细得跟人的毛细血管一样,我们称之为毛细管,这么细有什么好处呢?
2.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及结构
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使用的液体有的是酒精,有的是煤油,还有的是水银。
让学生观察三种常用的温度计: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说出温度计的基本结构,思考上面的字母表示什么意义?温度计上面的数字是如何刻上去的?
总结: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包括玻璃泡、毛细管、刻度。
教师引导过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温度计上的℃,它表示该温度计采用的是摄氏温度,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
?
?
?
?
?
学生进行实验并通过交流讨论进行回答。
?
?
管越细水柱升降的高度越大,现象越明显。
?
?
玻璃泡的玻璃壁很薄,是为了使玻璃泡内的测温物质能很快地与待测物质温度相同。
?
?
玻璃泡中的液体只要有一个微小的膨胀,毛细管中液柱的长度就会有明显的改变,好像把液体的膨胀放大了。
?
?
?
?
?
更好地理解温度计的原理。
?
?
?
?
?
?
?
?
?
理解温度计中玻璃泡和毛细管的作用。
二、摄氏温度
学生活动:观察实验室用温度计,回答问题:
(1)上面的数字和字母是什么意思?
(2)它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各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4)0℃是怎样确定的?100℃又是怎样确定的?1℃是怎样确定的?
(5)摄氏温标的分度法怎样扩大到0℃以下和100℃以上?
你知道人体的正常体温吗?应该怎样读?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读作:37摄氏度。
北京一月份的平均气温为-4.7℃,读作: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
教师引导过渡:知道了温度计的结构、原理后,那么我们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呢?
观察并讨论,得出结论:字母“℃”的意思:表示摄氏温度,是由瑞典的摄尔修斯提出的。
0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记作0℃。
100摄氏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记作100℃。0℃和100℃之间等分100份,每个等份代表1℃。
?
?
?
理解温度计的刻度方法。
三、温度计的使用
观察寒暑表、体温计和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它们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分度值各是多少?为什么这样设计它们的量程和分度值?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或过低,超出了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会出现什么后果?
温度计的使用规则
(1)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零刻度、量程和分度值。
(2)温度计所能测出的最高温度、最低温度的范围──量程。
(3)每一小格代表的温度值──分度值。
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课本“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的教材插图进行实验,思考其中哪些做法和读数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错误的错在哪里。
(1)第一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底部,这样容易把玻璃泡碰碎。同时液体周边的温度与内部温度不同,导致测量错误。
(2)第二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接触了容器侧壁,原因同上。
(3)第三个图错误是温度计玻璃泡没有全部浸没在液体中,造成测量不准。
(4)第四个图操作正确。
(5)第五个图中间一个视线正确,上下两个读温度计示数时眼睛没有平视,俯视会使读数偏大,仰视会使读数偏小。
教师进一步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大家知道了使用温度计常犯的几种错误,应该如何正确使用温度计呢?
讨论后共同归纳总结: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的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再分别向烧杯中倒入冷水、温水和热水,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记录测量结果。
?
?
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还可能将温度计胀破;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
?
?
?
?
?
?
?
?
?
?
学生实验并回答。
?
?
?
?
?
?
学生按正确使用温度计的方法进行实验。
?
?
学会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
?
?
?
?
?
?
?
?
?
?
?
?
?
?
?
?
便于理解温度计的正确用法。
四、体温计
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体温计,思考问题:
(1)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2)为什么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前先要甩甩?其他温度计能不能甩?
总结:
(1)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
(2)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的温度不准确。
?
?
?
?
?
学生观察思考。
?
?
?
?
?
体温计用法的不同是由其结构不同决定的。
课堂小结(5分钟)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或与同学们进行交流,老师恰当总结。
梳理本节课知识内容,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老师同学交流,最后总结出本节课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