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名称
显微镜和望远镜
课时安排
1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是前面所学知识的扩展,主要是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成像的基本原理。
学情分析
显微镜、望远镜成像的基本原理相对复杂,学生在理解上会有一些困难。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重点难点
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及原理。
教学方法
演示讲解、课件展示、学生实验
课前准备
课前预习
预习本课。
教学媒体
显微镜、望远镜、凸透镜(30个)
教学程序
教 ?????? 学??????? 内?????? 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引入新课
?
讲授新课
?
?
?
复习:凸透镜成像规律
Ⅰ、当u>2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
Ⅱ、当2f>u>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
Ⅲ、当u同学们,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视野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人类所观察的物体大到天外行星,小到物质结构,森罗万象。很多情况下,用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几种仪器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我们能用放大镜观察植物的细胞吗?不能!那么,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两种新的光学仪器——显微镜和望远镜
§5-5 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道理就像投影仪的镜头成像一样;目镜的作用则像一个普通的放大镜,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二、望远镜
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
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结合课件提问
引入课题
展示、讲述
?
课件展示光路图,归纳显微镜成像原理
讲述显微镜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教师讲述
?
课件展示光路图,归纳望远镜的成像原理
? 观察、思考、回答
?
?
?
?
倾听、思考
?
?
观察 、记录
?
观察、思考、了解、记录
观察课件、了解
观察、记录
观察、思考、了解、记录
?
?
?
?
?
?
物体距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前面探究的结果,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被放大了?
原来,我们能不能看清一个物体,它对我们的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十分重要。
什么是视角?视角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望远镜的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比原来的物体小,但它离我们的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
? 望远镜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求观测到更暗的星。 除了凸透镜外,天文望远镜也常用凹面镜作物镜。
取 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的距离,直到看得最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是位置前后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
探索宇宙,望远镜功不可没
?
??提出问题
?
讲述
课件展示
归纳影响视角的因素
教师讲述
?
?
结合课件讲述
?
?
引导
结合课件讲解 ,分析原因
?
?讲述
思考
观察并思考
记录
思考、了解
观察、思考、记录
学生实验、研究、体会
思考、领悟
了解
?
小结与巩固
?
?
?布置作业
1、教师总结本节课所要掌握的内容。
2、课堂练习
?
?讲述
?
布置作业
?
练习
?
?
?
? 板
? 书
? 设
? 计
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
一、显微镜 二、望远镜 三、视角
1.结构 1.结构 影响视角的因素
2.原理 2.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