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四节6.4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4 00:0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6.4密度与社会生活
课型
新授课
授课
年级
八年级
授课
时间
授课
教师
教材
分析

本节是在学习了密度概念及其测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如何利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对密度知识的拓展,一方面通过本节教学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密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的能力。教材通过分析一个实心球是否是纯铅制造的问题,给出了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并呼应了章首语提出的问题,教材还进一步介绍了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广泛应用,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学情
分析
初中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有较强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同时敢于讨论和发表自己的看法,对于物理这门课也充满兴趣。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我采用学生分小组讨论讲解,老师引导概括提升的教学模式进行这节课。在学习本节知识前我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我的学生对密度这一物理量的定义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对基本的密度计算也能基本应对。但是,大部分学生对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的不多,没有丰富的感性认识。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我将学生分为六组,分配好任务,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上网、咨询等方法完成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自源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识与技能:
1、 通过学习温度对密度的影响,使85%的学生能解释密度与社会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2、通过分析实例,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使90%的学生能运用密度知识鉴别物质。
过程与方法:
在“密度与温度”的问题中,首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的现象引出温度对物质密度的影响。结合实验分析解释风的形成。其次,通过自来水管在冬天容易被冻破裂,引出了水和冰哪个密度大的问题,以及水的反常膨胀问题。在“密度与物质的鉴别”的问题中,通过分析一个实心球是否是纯铅制造的问题,引出了用密度鉴别物质的方法,从而介绍密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其他广泛应用,以此引导学生重视密度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分组查资料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协作能力,充分把密度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
教学
重点
1、密度与温度的关系
2、密度与物质鉴别
教学
难点
水的反常膨胀,4℃水的密度最大。(因为水的反常膨胀现象生活中不常见,学生易受热胀冷缩的习惯思维影响,将理论和实际脱节)
教学
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
用具
酒精灯、纸风车、铅球、戒指、矿泉水、气球、自制温度计、冰块、多媒体课件、电子书包
教学设计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准备:
给学生留预习问题发在论坛上,
1、夏天,自行车打气,为什么不能打太足?
2、乒乓球被压变形,怎样能让他恢复原状,你能解释为什吗?
3、水在温度发生变化时,是一直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吗?
4、自来水管为什么会在寒冷的天气被冻裂呢?
课前检测
见检测题
新课讲授
评价论坛上学生的回复情况和课前检测题
密度与温度
(一)密度与温度(一般情况)
【活动1】
1.分组实验:(四组都做)
在室温下,用绷紧的橡皮膜把一个锥形瓶的瓶口封上,然后把瓶子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来。过一会,再把瓶子放入冰水中,观察橡皮膜的变化。
2.演示实验:
如果把纸风车放在点燃的酒精灯上方,风车能旋动起来吗?
(这个实验需要在无风环境进行,组内同学说话呼吸会影响实验效果,故做演示实验)
3.猜一猜:气体密度跟什么因素有关
解释密度与生活相关的简单问题
1、利用密度与温度的关系解释:课下自制的温度计、酒精煤油温度计、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等等)

介绍固、液、气的原子结构,利用PPT展示,说明固体、液体的分子间排列比较紧密,作用力大,热胀冷缩不像气体那样明显,因而密度受温度影响比较小。
3、为什么夏天架电线要拉的松一些?
4、总结密度与温度关系的一般情况(观看PPT)
(三)密度与温度(特殊情况)
1、水的反常膨胀,由任务组3完成
生活中的物质大多数遵循“热胀冷缩”的规律,但水在4℃以下会遵循“热缩冷胀”的规律。
出示结冰后的矿泉水。
2、总结温度对密度影响的特殊情况(PPT)
二、密度的应用
密度与物质的鉴别
1、 小组讨论鉴别铅球的方法
问题:体育锻炼用的一个实心铅球的质量是4000g,经测量知道它的体积是570cm3,你怎么判断它是不是铅做的?
利用密度鉴别物质种类的局限性
(二)密度在生产生活方面的其他应用
由任务组4:收集生活中相关资料论坛上发表
本课小结
课堂检测(选择题)
老师对学生布置问题
老师在课前统计学生检测题的得分率,对学生预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
找回帖比较好的学生代表读帖,老师加以评论
渗透物理方法,对比法
老师演示实验操作方法,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提问:
为什么锥形瓶放入热水中橡皮膜会凸起而放入冷水中橡皮膜会凹陷呢?
在这两个过程中瓶内空气的哪些物理量发生变化了呢请填好表格?
3、自然界中风的形成也和密度与温度的关系密切相关,让我们来看一个演示实验。
风车能旋动起来吗?为什么
(过渡语)其实气体和液体的密度也跟温度有关,分享1、2组同学在课下查找的资料
巡视小组讨论和实验
1、渗透物理方法,理想模型法
2、老师补充学生结论,物理方法,归纳法
提问:
1、老师手中的矿泉水在没冻之前还没有满瓶,而冻成冰以后为什么体积变大了呢?分析一下,是不是和我们刚才讲的结论矛盾呀?
提问:在寒冷的冬天湖面封冻了,为什么较深的湖底的水还可能保持4℃的水温,鱼儿仍然可以自由自在的游动。
出示冰水混合物
老师补充
巡视学生讨论
(你认为通过密度还可以鉴别哪些物质,可以在课下发到论坛上)
问题:利用鉴别物质种类的局限性
老师总结:密度与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
老师评价补充
老师评价
学生在课下通过讨论、看课本、做小实验、查资料的方式解决课前问题,对论坛回复
在本节课前进行课前测,检查预习情况
倾听思考
小组观察实验现象讨论分析老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密度与温度有关
(iPad照实验照片填表格)
学生看实验现象并作出解释
小组讨论
实验,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回答问题。
看PPT补充学案
猜想:为什么冻水瓶体积变大了
小组讨论解释课本图6.4-2
总结
小组讨论并展示本组的方法
第四组iPad展示,可以补充
总结本课收获
检测改错
本节课内容跟生活密切联系,生活相关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提前预习的好习惯
老师对学生前认知充分了解,抓准重难点
留心生活是学好物理的前提。
运用对比实验更能发现问题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习的能力。
(照片上传论坛,以便记录保存,实验记录记在学案上,拍照上传)
3.培养学小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兴趣。
4.培养学生同中求异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课前已经预习,关于水反常膨胀的现象已经清楚,这里只须分析水密度的变化。
5.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重在找出多种方法,重视一题多解的思维引导
培养学生从物理走向生活的情感
学以致用
课前检测
1、下列现象不属于热胀冷缩的是( D )
A.热水瓶塞常常会跳起来
B .夏天在户外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
C.水泥路面隔一段距离就要留一条缝
D.冬天人往往会呼出“白气”
2、乒乓球从被压瘪到恢复原状的过程中,球内空气的哪个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 A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都不变
3、4℃以上的水在温度变化时会遵循( A )的规律。
A.热胀冷缩 B.热缩冷胀
4、4℃以下的水在温度变化时会遵循( B )的规律。
A.热胀冷缩 B.热缩冷胀
课堂检测
1、下列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种类的是( B )
?A.质量 B.密度 C.体积 D.温度
2、一瓶啤酒放在冰箱冷冻室内,瓶里的酒结冰后把瓶子胀破了,原因是( A )
A.啤酒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大了,密度变小了
B.啤酒结冰后,质量变大,体积也变大了,密度变小了
C.啤酒结冰后,质量和体积、密度均不变
D.啤酒结冰后,质量不变,体积变小了,密度变大了
3、在影视中常见房屋倒塌,重物落下将演员砸成重伤,这些重物是用( B )
A.密度比实物大的材料做成???????B.密度比实物小的材料做成
C.密度与实物相等的材料做成???? D.密度与实物相近的材料做成
4、一把汤匙的质量是21.6g,体积是8cm3,则根据课本114页密度表,可以知道做成这把汤匙的材料可能是( A )?
A.铝??????? B.铜?????? C.铁??????? D.陶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