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社会主义阵营
资本主义阵营
二 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
最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一、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1、方针制定的背景:
(1)国际形势:
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
(2)国内形势:
历史:新中国是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都愿意与他们建立外交关系。
新中国初期毛泽东宣布: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总原则: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炉灶”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关系,另建新的平等新交关系
改变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独立自主
“打扫干净
屋子再请客”
先消除帝国主义一切特权,再考虑建交
巩固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平等互利外交关系基础
“一边倒”
倒向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具体内容
①“另起炉灶”
内容: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作用: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②“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内容: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作用: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基础。
解析:关于“另起炉灶”的表述是:“就是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这就可以使中国改变过去半殖民地的地位,在政治上建立起独立的对外关系。”
而关于“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解释是:“讲的是与外国(主要是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时机和条件问题,其实际含义是不急于同帝国主义国家建交。正如周恩来所说:‘我们的方针是宁愿等一等’,这是为了‘先把帝国主义在我国的残余势力清除一下,否则就会留下它们活动的余地’”
③“一边倒”
内容:新中国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中国当时为什么要采取“一边倒”?而不走“中间路线”?(国际局势、中国面临的形势)
①国际局势:当时世界形成美苏两级格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仇视新中国,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支持新中国。
②中国面临形势:当时中国国内的经济建设需要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敌视
日本的海空军队
菲律宾的海军第七舰队
战后初期美国及一些资本主义对新中国的态度是
①政治上不承认
②外交上孤立
③经济上封锁、禁运④军事上包围
美国对华态度
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
1949年10月2日,苏联第一个宣布承认新中国,并建立外交关系。
1950.2.14《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定。
毛泽东访苏与《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苏联第一个与新中国正式建交。
意义:对促进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国家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一边倒”
1949年1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访问苏联。这是新中国最高领导人的首次出访。
毛泽东应邀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受到高规格接待。
两大阵营对立和斗争;美帝敌视、封锁、包围中国;苏联愿意跟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敌人,苏联曾经帮助中国革命。
“一边倒”方针必要性:
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
从目的看:
是近代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经验的总结:
从国家性质看:
中苏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在国家利益上有更多共同之处
新中国建国初期外交形势图
中国
与中国建交国 与美国缔结防御条约国
建交国家数量17
建交国 建交时间
苏联 1949.10.2
保加利亚 1949.10.4
罗马尼亚 1949.10.5
捷克斯洛伐克 1949.10.6
匈牙利 1949.10.6
朝鲜 1949.10.6
波兰 1949.10.7
蒙古 1949.10.16
民主德国 1949.10.27
阿尔巴尼亚 1949.11.23
建交国 建交时间
越南 1950.1.18
印度 1950.4.1
印度尼西亚 1950.4.13
瑞典 1950.5.9
丹麦 1950.5.11
缅甸 1950.6.8
瑞士 1950.9.14
17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外交政策
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外交环境
(1)新中国在成立后的第一年里,就同苏联等17个国
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好
的外部环境
(2)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采取敌视态度,实行
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并对中国实行封锁和禁运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3.提出
4.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周恩来总理与尼赫鲁
周恩来总理与吴努
(5)发展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印度总理尼赫鲁、缅甸总理吴努发表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6.影响
(1)提出时间
(2)提出者
(3)内容
(4)正式确认
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周恩来
互相尊重领土主权、
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惠、 和平共处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正式确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两国关系的基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会为众多国家接受,产生越来越广泛的影响?
⑴ 符合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原则和宗旨
⑵ 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⑶ 超越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思考
(4)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三、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1、日内瓦会议(1954年)
⑴背景: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并企图从印度支那地区威胁中国。
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的代表团,参加1954年4月至7月举行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会议分两个阶段举行。第一阶段讨论和平解决朝鲜问题,有中、苏、美、英、法等五大国参加。周恩来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提出的关于恢复朝鲜国家统一的方案。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达成协议。会议的第二阶段讨论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当会议陷入僵局的时候,周恩来就印度支那停止敌对行动提出六点建议,推动了会议的发展,终于达成《关于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日内瓦会议
1954年步入日内瓦会议会场的周恩来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出色的外交才能和政治家风度,为新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国际声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打开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
巴基斯坦发言人:我认为:亚非人民当前的任务不是反对殖民主义、争取独立,而是同美国联合起来,反对共产主义。
伊拉克发言人:我认为:当今世界上存在着三股扰乱和平和谐的国际性势力,而第三股就是共产主义,共产党已经创造了一种“新形式的殖民主义”,我们要号召非共产党国家认真对待共产主义危险的严重性。
泰国发言人:我认为:中国成立傣族自治区使我们泰国受到颠覆活动的威胁。中国“没有宗教自由”,“利用国外1000多万华侨的双重国籍搞颠覆活动” 。
历史再现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各国间的矛盾和分歧进行挑拨的阴谋
“求 同 存 异”
“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求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
同:遭遇相同
同:面临问题相同
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
促进世界和平
推动万隆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异:
社会制度不同
建设道路不同
3.“求同存异”的含义
(1)“求同”的“同”
①共同的经历:都曾遭受殖民主义的侵略。
②共同的任务:都面临着民族独立、发展经济的任务。
③共同的愿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2)“存异”的“异”: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意识形态。
相同点
背景
目的
概况
成果
意义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1954年7_9月;日内瓦;五大国及有关国家外长
1955年4月;万隆;亚非29个国家
达成<亲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
争取和平
在会议陷入僵局时,中国代表团推动会议进展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两大阵营对立 B亚非拉民族国家独立 C 美国遏制中国
朝鲜停战;印度支那出现和平曙光
1 、卓越 的外交家
3、亚非拉许多半殖民地、殖民地国家赢得民族独立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外交成就的原因:
1、国际原因
2、国内原因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被削弱
2、社会主义力量的加强
2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1)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3、英明的外交决策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 )
A、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
B、亚非拉美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打破了两极格局
D、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激烈斗争
2、“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 )
A 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
B 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C 站在亚非拉美被压迫民族一边
D 站在苏联一边
D
B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次提出是在( )
A、 1953年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
B 、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
C 、1954年日内瓦会议
D 、1955年万隆会议
4、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上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 )
A 、巴黎和会 B 、华盛顿会
C、日内瓦会议 D 、万隆会议
A
C
5、亚非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这里的“同”包括( )
(1)相同的遭受殖民侵略的经历。
(2)维护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要求
(3)相同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
(4)加强合作、保卫和平的共同的愿望
A、(1)(2)(3)(4)
B、(1)(2)(4)
C、(1)(2)(3)
D、(2)(3)(4)
B
6、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 )
①万隆会议 ②日内瓦会议
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④与苏联建交
A、 ①②③④
B 、②①③④
C 、①③②④
D 、④③②①
D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