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人教版 必修一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第八单元 第27课
材料一:
斯大林执政以来苏联形成了一整套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称为斯大林模式:
经济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规定国家的一切经济活动均由中央计划决定,经济结构单一、效益低下、人民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严重束缚了劳动人民和加盟共和国地及各民族地区的积极性。
政治上高度集权。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必要的监督,社会缺乏民主。苏共和中央垄断权力,使加盟共和国失去实权。
斯大林模式带给人们的不是富裕的社会主义,而是危机的社会主义。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戈尔巴乔夫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倡所谓“民主化”和“公开性”
这样,戈尔巴乔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于接近”,接着又从揭露社会主义的“黑暗面”发展到推行西方的多党制。
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是对苏联历史的全盘否定,造成了否定十月革命、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严重后果,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导致了局势动荡,直至苏联解体。
材料二:原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艾伦·杜勒斯曾针对美国和平演变战略自信地宣称:“如果我们教会苏联的年轻人唱我们的歌曲并随之舞蹈,那么我们迟早将教会他们按照我们所需要他们采取的方法思考问题。”
戈尔巴乔夫把“改革”成功的希望寄托于西方的施舍。西方则趁此“良机”,提出各种苛刻的附加条件,按西方当时的说法,就是“大改革多援助,小改革少援助,不改革不援助”。 然而,西方的援助只是一个“诱饵”。加紧对苏联实施“和平演变”战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当时说:“美国的关键战略利益不在于从经济上挽救莫斯科,而是要摧毁苏联的共产主义制度。
以下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日本大阪世界博览会 不结盟运动微章 俄罗斯国旗
A.世界日益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B.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趋势
C.世界经济全球化
D.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D,图一代表了日本经济的崛起。图二代表了发展中国家的心声。图三代表苏联被俄罗斯所取代,两极格局被瓦解。
1、苏联解体:
(1)概况::1985戈尔巴乔夫开始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起,转而政治改革。 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原因:
直接原因: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根本原因:
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3)影响:
两极格局解体
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独联体
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领导人签署了一项关于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的协定,宣布“苏联作为国际法主体和地缘政治现实将停止其存在”;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独联体),其协调机构设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前苏联的加盟共和国和其它赞同独联体宗旨的国家均可参加独联体。12月21日,前苏联的阿塞拜疆、亚美尼亚、白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11国领导人在阿拉木图会晤,通过了《阿拉木图宣言》和《关于武装力量的议定书》等文件,宣告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及苏联停止存在。格鲁吉亚派代表以观察员身份与会。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辞去苏联主席职务。苏联解体。
材料三:钱其琛回答《世界历史》记者的提问:这些事件(东欧剧变)来得虽很突然,但都有长期形成的多方面的深刻原因。这些国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更多地是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这些事情阻碍了这些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民族感情,使得社会主义在这些国家不仅没有发挥和显示应有的优越性,而且声誉受到很大影响。从外部条件来说,苏联“新思维”的改革之风,西方“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都对东欧有影响,起了推动作用。
2、东欧剧变:
(1)实质:
执政党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
(2)现象:
①1989年,波兰成为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
②1989年,民主德国政局大动荡,政府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拆除柏林墙,1990年10月,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实现了两德的统一。
(3)原因:
内部原因:
外部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的和平演变。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困难 忽视民主法制
27年的情绪在1989年11月9日这天爆发……
东欧剧变
1989年剧变
1989年通过
暴力发生剧变
1990年剧变
1993年分裂
1990年剧变
1991年剧变
1990年剧变
并一分为五
1990年3月剧变
1990年10月合并
1990年剧变
经济困难
政局动荡
执政党放弃社会主义道路
政治多元化
反对派得势取得政权
制度质变
步骤
剧变完成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
(1)“冷战”结束后,东西方力量对比的失衡,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矛盾和新冲突.
一些地区和国家内部长期压抑的民族,种族,宗教、领上等矛盾相继爆发。
(2)美国试图独霸全球,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使区域性、小规模的冲突增加。
2、特征: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1、原因:
3、表现:
(1)南斯拉夫解体:
1991年,南斯拉夫国内发生武装冲突,南斯拉夫联邦解体。
1992年,由原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和黑山等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成立。
3、表现:
(2)北约轰炸南联盟: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了长达78天的狂轰滥炸,这次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1999年5月8日, 中国驻南大使馆被袭击。
(3)国际恐怖主义呈泛滥趋势:
2001年9月11日,恐怖分子劫持三架飞机,分别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大楼和美国国防部所在地五角大楼,对世界和平和地区安全造成厂严重威胁。
此后,世界各国部加强了反恐斗争。
3、表现:
伊拉克战争: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萨达姆
叙利亚内战:自2011年起,至今,叙利亚内战已经造成了逾30万人死亡,1060万受伤者流离失所。这样的伤亡数字超过了叙利亚总人口半数。
叙利亚3岁男童偷渡遇难伏尸海滩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美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成了超级大国。
(2)其他国家则主张推进多极化进程。
“冷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表现:
(1)欧盟的建立及发展:
背景:“冷战”的结束,为欧洲的统一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过程:
1992年,欧共体各国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正式签订了《欧洲联盟条约》,目的是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成立欧洲政治及经济货币联盟。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影响:
随着实力不断增强,欧盟的国际地位也不断提高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A、表现:
加强日美关系;
与亚洲邻国建立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
军事力量走出国门。
企图成为军事大国: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科技化;海陆空军实现指挥控制自动化、信息化。
B、影响:
军事力量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
表现:
(3)俄罗斯:
政治上:
军事上:
经济上:
俄罗斯联邦取代了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俄罗斯的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国内经济的不断好转
表现:
4、中国
A、第三世界的斗争:
第一、召开国际会议:第十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第二、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正在形成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
第一、随着综合国力的增长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政治大国。
第二、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第三、保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
危机做出贡献。
B、中国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表现:
“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江泽民
三、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1、表现
①美国:唯一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美国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盟建立(1993):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日本:极力争取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④俄罗斯联邦:
a.政治上,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席位
b.军事上,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⑤中国: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作用,有利于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抑制和削弱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多强局面的出现表明多极化趋势的进一步发展。多极化的最终形成将是漫长的。
新的格局形成了吗?为什么?
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什么?
(1)“现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动荡时期。”
(2)对国际关系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政治力量,自身都处在较大的变化之中,一时间难以形成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局面。
(3)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是和平与发展。
一 超
多 强
美
日
中
俄
欧盟
短期:“一超多强”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说:“美国政府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在等待,即使美国存在的问题日益恶化。与此同时,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我无法接受美国成为二等国家。”这表明( )
A.一超多强的格局被打破 B.美国已沦为二等国家
C.新的国际格局已经确立 D.多极化趋势正在加强
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阅读理解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被打破,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加强,当前的国际关系格局表现为“一超(即美国)多强”,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故A、B、C错误。材料内容反映中国、印度等国家的崛起,反映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1.东欧剧变的实质是( )
A、各国放弃了社会主义旗号 B、执政党向反对派妥协
C、各国共产党丧失了政权D、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2.苏联发生剧变和解体的直接原因是( )
A.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积弊
B.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的政治改革
C.各加盟共和国日益严重的分离倾向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策略的影响
B
D
3、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暂时呈现“一超多强”局面;
②总趋势是多极化不断加强;
③多极化格局已经最终形成;
④目前存在美、欧、日、俄、中五个主要力量中心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4、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 )
A.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错误路线和政策
B.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C.民族矛盾尖锐
D.苏联体制僵化成为生产力发展障碍
B
D
5、理论界通常称当前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一“交替”主要是指(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C、由民族冲突向地区性冲突发展
D、由于是形态的对立到政治军事对抗
6、欧盟是( )
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
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家政治组织
B
B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巴黎公社失败时 B.世贸组织成立时
C.欧元问世时 D.两极格局结束时
解析:D,苏东剧变,特别是苏联解体是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也是意识形态冲突的美苏冷战结束的标志。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