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二下期末联考
地 理 答 题 卷
一、选择题(25小题,共50分。将所选答案的代号填入相应题号下面)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非选择题
26.(13分)
(1)(6分)
(2)(4分)
(3)(3分) , 。
。
27.(11分)
(1)(3分)
(2)(4分) 、 、 、
。
(3)(4分)
28.(15分)
(1)(3分)
(2)(3分)
(3)(4分)
(4)(5分)
29.(11分)
(1)(4分)
(2)(3分)
(3)(4分)
●●●●●●
●●●●●●
●●●●●●
●●●●●●
●●●●●●
●●●●●●
●●●●●●
●●●●●●
●●●●●●
●●●●●●
●●●●●●
●●●●●●
●●●●●●
●●●●●●
●●●●●●
●●●●●●
●●●●●●
●●●●●●
学 校
姓 名
考 号
班 级
●●●●●●
●●●●●●
●●●●●●
●●●●●●
●●●●●●
●●●●●●
●●●●●●
●●●●●●
●●●●●●
●●●●●●
●●●●●●
●●●●●●
●●●●●●
●●●●●●
●●●●●●
●●●●●●
●●●●●●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二下期末联考
地 理 试 题
第Ⅰ卷 选择题(50分)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读表1,据表回答1—2题。
表1 我国北纬35o~40o之间大陆上四地的气候资料
地点 ① ② ③ ④
年降水量(mm) 15.6 466.6 777.4 205.4
一月平均气温(oC) -8.5 -6.6 -1.2 -9.0
七月平均气温(oC) 27.4 23.5 23.9 23.6
1.导致四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海拔高度 D.洋流性质
2.关于四地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③两地河流都有明显春汛 B.①、④两地位于青藏高寒区
C.②、③两地位于季风区 D.②、④两地位于半干旱区
读图1,完成第3—4题。
3.图中甲湖( )
A.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 B.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湖泊
C.世界上水体最深的湖泊 D.湖水盐度东、西差异大
4.图中乙河主要补给水源是( )
①山地降水 ②高山冰雪融水 ③湖泊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图2为世界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5—6题。
5.下列关于该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处位于亚欧板块
B.乙地有世界“雨极”之称
C.丙所在国家之所以洪涝频繁,与当地的季风气候有关
D.图中丁附近的河流水运发达
6.图中甲地( )
A.地处德干高原
B.夏季高温多雨
C.夏季盛行东南季风
D.为所在国家高技术工业区
读世界某区域图(图3),回答7—9题。
7.导致该区域七月12℃等温线在甲处发生弯曲的因素是( )
A.地形 B.暖流
C.寒流 D.径流
8.关于乙处湖泊类型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A.构造湖 内流湖 B.火口湖 外流湖
C.海迹湖 咸水湖 D.冰蚀湖 淡水湖
9.丙处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极地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读世界两区域局部图,回答10—11题。
10.甲、乙两国( )
A.都是各自所在大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 B.都有大片的热带雨林景观
C.都有大量石油和煤炭的生产和出口 D.都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11.甲国的a城市和乙国的b城市( )
A.都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B.雨季出现时间不同
C.沿岸洋流均为暖流 D.分别是港口城市和矿业城市
12. 2009年1月27日,我国在南极内陆“冰盖之巅”成功建立了第三个南极科学考察站——昆仑站(80°25′S,77°06′E)。当昆仑站正午时,下列四地物体影子接近一天中最短的是( )
A.北京(116°28′E,39°54′N) B.长春(125°18′E,43°55′N)
C.乌鲁木齐(87°36′E,43°46′N) D.喀什(75°59′E,39°27′N)
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及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3~14题。
13.形成图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导因素是( )
A.风化作用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流水搬运
14.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C.在③地估测出山谷的相对深度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读“东北地区河流封冻等日数线分布图”,回答15~16题。
15.造成MP两地河流封冻日数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海拔高低 ②冬季风的影响强度
③水流速度 ④纬度位置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 松花江防汛部门,密切注意P河段冰情主要是( )
A.观察河流结冰期的长短
B.防止冰上行驶的运输车辆压碎冰块坠入河中
C.及时预报凌汛,防止夏季洪涝
D.因为在秋末冬初,春末夏初两个阶段有凌汛发生,河水漫溢危及沿岸地区
图7是“我国南方某地区简图”,比例尺是1/4000000.请据图回答17-18题。
17.图7区域范围河流长度约为( )
A.100km B.200km C.300km D.400km
18.当该区域发生自然灾害时,甲、乙、丙、丁四地中( )
A.甲地最易发生泥石流
B.乙地最易发生滑坡
C.丙地最易发生河水泛滥
D.丁地最易发生旱灾
读“两省轮廓图”回答19—21题。
19.连接两省的铁路线的建设( )
A.能有效地减轻成昆铁路的压力 B.有利于加快西南地区对外开放
C.联系了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 D.便于将华南地区矿产运往西南地区
20.甲省河流众多,但航运价值不大,其原因是( )
A.河流泥沙淤积严重 B.河流径流量小
C.河流结冰期长 D.多急流、险滩
21.乙省的水果通过铁路运往太原市场,最近的线路要经过( )
A.京广线 B.焦柳线 C.京九线 D.宝成线
下图为某时刻的等日照时间图,经线OA、OB为日期界线,P点的纬度为70°。回答22-23题。
22.此时,全球太阳高度最大的地点是( )
A.20°N,135°W B.90°N,90°W
C.90°S,90°E D.20°S,135°E
23.图示月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漠河人民欢度“白夜”
B.千烟洲的橘子红了
C.新疆农民喜摘棉花
D.南极海域极冰范围最大
台湾诗人余光中曾写诗道,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温家宝总理也曾说道,台湾是大陆最深的乡愁。据此回答24—25题。
24.据报载,修建跨越台湾海峡的海底隧道已经正式列入我国交通长期发展规划,规划大致有北、中、南三条线路供选择。请问此项工程首先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是( )
A.气象条件 B.洋流条件
C.地质构造 D.可能对生态造成的影响
25.下图中能表示台湾省城市化和未来人口增长阶段的图为( )
A.甲 B.乙 C.丙 D.丁
第Ⅱ卷 非选择题(50分)
本卷共4小题,共50分。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才有效。
26.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环渤海及东北亚部分地区图(图10)
材料二 2009年3月17日朝鲜内阁总理金英日访问山东。中朝两国是山水相连的友好邻邦,今年是中朝建交六十周年,也是中朝友好年,山东将以此为契机,加快与朝鲜在文化、渔业、矿产等领域的通力合作。w.w.w.k.s.5.u.c.o.m
(1)比较图中M、N两城市冬夏季的降水差异并说明原因。(6分)
(2)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4分)
(3)环渤海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 ,朝鲜主要粮食作物是 ,分析朝鲜主要粮食作物与环渤海地区不同的自然原因。(3分)
27.读我国局部地区图,并根据下列材料,回答各题。(11分)
地缝合线: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
材料一 西藏面积广袤,但适合人类定居的范围有限。藏南谷地是指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的河谷地带,有一连串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年平均气温在8℃左右,平均海拔3500米左右,年降水约300~500mm。
(1)影响雅鲁藏布江东西向发育的地质、地貌因素。(3分)
(2)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通车,青藏高原已成为世人瞩目的旅游新热区。但青藏高原自然环境恶劣,进藏旅游需要有保护自身安全的意识,请根据所学知识列举高原高海拔环境对旅游者有较大危害的几个方面 (4分)
(3)分析藏南谷地成为西藏主要城镇和人口集中地的原因。(4分)
28.读下图,回答问题。(15分)
(1)图中A地区农耕历史悠久,自古以来有“塞外江南”的美称。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的主导因素是 。该地区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如果土地利用不当将引起的主要后果是 、 。(3分)
(2)2006年3月,北京遭受一次沙尘暴天气。北京地区“沙尘”主要来自我国
和河北西北部。分析我国北方沙尘暴形成的主要原因。(3分)
(3)据测算,黄河在B处径流量比C处减少30%左右,原因是什么?(4分)
(4)黄河在D河段含沙量陡增,该河段流经地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 。试分析产生该问题的主要原因。(5分)
29、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1分)
材料一: 唐代诗人岑参曾以“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来形容新疆风大。兰新铁路沿线从吐鲁番至达坂城附近一段被称为“百里风区”。2006
年4月9日,从乌鲁木齐开往北京的T70次列车途经吐鲁番时,遭遇强沙尘暴,列车迎风的车窗玻璃大多被狂风卷起的碎石击碎。
(1)简述“轮台九月风夜吼”和“百里风区”多大风的原因。(提示:从位置、地形、气压、地面植被等方面分析)。(4分)
材料二:《达坂城的姑娘》歌词:达坂城的石路硬又平呀,西瓜大又甜啦……
(2)歌词中提到“达坂城的西瓜大又甜”,请你说明这样说的科学依据。(3分)
材料三: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古称"井渠"。新疆的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吐鲁番盆地、哈密等地区,尤以吐鲁番地区最多,计有千余条。坎儿井由竖井、暗渠、明渠三个部分组成。
(3)结合图文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图示地区坎儿井的主要补给水源,并说明坎儿井对当地的自然环境有哪些指示作用?(4分)
图 2
米
图7
图3
12℃
图1
图4
8cm
6cm
西宁
120°
40°
首都
省会
城市
河流
130°
图例
图10
M
N
西宁
24
PAGE
第8页 共8页湖北省部分重点中学2010届高二下期末联考
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D A C B B D A A B D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D D C B D B A A C B
26.(13分)
(1) 冬季:M城降水量多于N城(1分)。 原因:冬季西北季风越过渤海时带来一定水汽,M城处于迎风地带,降水较多(1分);N城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于M城(1分)。
夏季:N城降水量多于M城(1分)。原因:夏季N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地带,降水多(1分);M城位于东南季风的背风地带,降水比N城少(1分)。
(2) 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4分,答对4点得4分)。
(3) 小麦(1分),水稻(1分),朝鲜比环渤海地区降水多(1分)。
27.(11分)
(1)雅鲁藏布江位于地缝合线附近,岩层破碎,易有发育河流;地势西高东低;并受河流两侧东西走向山地约束,河流自西向东流。(3分)
(2)高寒;缺氧;强紫外线;多大风,天气复杂多变等。(4分)
(3)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而发育在这里的深切河谷地势低(海拔3500米左右)、气候相对较温暖,降水较多,两岸泥沙淤积而成的河漫滩平原土壤肥沃、河流水资源丰富,可供灌溉之用,山坡与山麓有良好牧场,这里发展种植业(河谷农业)和牧业的条件优越,是高原地区人类理想的聚居地。交通较为便利。(4分)
28.(15分)
(1)水源(1分) 土地沙漠化(1分) 土壤盐碱化(1分)
(2)内蒙古中西部(1分) 自然原因:冬春季节我国北方干旱,多大风天气;(1分)人为原因:植被破坏,土地沙漠化面积增大。(1分)
(3)兰州以下流经干旱和半干旱地区,蒸发量大(1分);少支流汇入(1分);沿途经宁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引水灌溉,耗水量大;(1分)沿岸城市生产和生活用水量大。(1分)
(4)水土流失 (1分) 自然原因:植被稀少,土质疏松,多暴雨;(2分) 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开矿等。(2分)
29.(11分)
(1)①新疆纬度较高,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冬季风开始的早,影响时间长,且风力大。(1分)
②该地地处山口位置(或受地形 “狭管效应”的影响 ),当冷空气从西北向东南方向运动时,风速加快(1分)。
③该地区昼夜温差大,气压变化剧烈,大风频繁(天山南北温差大,气压差大,多大风)(1分)。
④该地戈壁广阔平坦,植被稀少,缺乏风力屏障,风速较快(1分)。
(2)①灌溉水源充足(坎儿井的灌溉水源充足)(1分)②晴天多、光照强、光合作用强烈(1分)③昼夜温差大,夜晚温度低,有利于糖分的积累。(1分)
(3)周围山地的大量的冰雪融水(1分)和山地雨水(1分),指示当地干旱酷热,(1分)水分蒸发量大,风沙大等(1分)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