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五章《光现象》单元检测卷
[检测内容:第五章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下列有关声与光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和“光”总是沿直线传播
D.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C. “蟋蟀在鸣叫”说明蟋蟀是声源;“金光闪闪”说明金子是光源
D. 超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都需要介质
2. 《史记》、《梦溪笔谈》中都有海市蜃楼的记载,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中也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海市蜃楼现象的产生是由于( )
A. 光的折射 B. 光的反射
C. 光的直线传播 D. 光的色散
3. “人面桃花相映红”这句诗中,用光学知识解释桃花红的原因是( )
A. 桃花自己能发出红光 B. 桃花吸收红光
C. 桃花反射红光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4. 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的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漫发射
B.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
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5. 在鞋店试穿新鞋时,小明直立面向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的“试鞋镜”,看不到镜中自己脚上的新鞋。小明做以下动作,能够让他看到镜中自己脚上的一只鞋或者两只鞋的是( )
A. 站在原地下蹲 B. 保持直立靠近“试鞋镜”
C. 站在原地竖直向上提起一只脚 D. 保持直立用纸板遮住部分“试鞋镜”
6. 如图所示,人眼在A处看见河里B处有一白色鹅卵石,欲从A处用激光手电筒的激光束照射到白色鹅卵石上,则从A处射出的激光束应对准( )
A. B点 B. B点上方 C. B点下方 D. 无法确定
7. 阳光下,在平静水面上观察水中的鱼,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 乙 丙 丁
A. 只有甲图能看到鱼 B. 只有乙图能看到鱼
C. 只有丙图能看到鱼 D. 四个图都能看到鱼
8. 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9. 镜子竖直挂在墙上,某人站在镜子前1m处,从镜子里只看到自己的上半身像,若他要看到自己的全身像,则( )
A. 应后退到距镜2m远处 B. 应前进到距镜0.5m处
C. 应后退到距镜4m处 D. 无论前进或后退多远都不能实现
10. 有一种自行车尾灯设计得很巧妙,当后面汽车的灯光以任何方向照射到尾灯时,它都能把光线“反向射回”。如图所示,是四种尾灯的剖面图,其中用于反光的镜面具有不同的形状,能产生上述效果的镜面是( )
A B
C D
11. 小芳沿马路行走,经过一盏路灯,如图所示。在走过路灯的过程中,她的影子长度在变化,其变化情况是( )
A. 逐渐变长 B. 先变长后变短 C. 逐渐变短 D. 先变短后变长
12. 有一则寓言故事是这样的:上帝给世间万物分发各种颜色的光,由它们自由选择。花儿想:“我喜欢红色,说不定别人也喜欢,那就让给别人吧!”于是它吸收了其他颜色的光,却把红色的光反射给别人,结果,它变成了红色的。其他动植物也像花儿这样想着别人,结果都变成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你认为黑乌鸦会是怎样想的( )
A. 我就喜欢黑色
B. 我什么颜色也不喜欢,因此什么颜色我都不要
C. 我各种颜色都喜欢,让我变得五颜六色吧
D. 我喜欢红色和黄色,我只要这两种颜色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
13. 小宇去参观科技馆,他从不同角度看到科技馆的宣传语“凤舞九天,鲲鹏万里”,这是因为光发生了 反射;当他逐渐远离平面镜时,他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 如图所示,甲图中树的影子是由于光在空气中 形成的;乙图中景物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
甲 乙
15. 小红利用量角器和三角板制作一个影子时钟,如图所示,这是利用了光的 原理。我们常说的太阳灶就是一个凹面镜,它对光线有 作用。
第15题 第16题
16. 如图,一束光沿与反射面成30°角的方向入射,则反射角为 ,若反射面逆时针转过10°,反射角将变为 ,此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 。
17. 如图所示,清澈平静水面下的“射灯”射出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到水与空气的界面时将发生反射和折射,若入射光线与界面成53°角,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夹角为100°,则反射角大小为 ,折射角大小为 。
第17题 第18题
18. 王芳同学站在平面镜前3m处,她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为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三、作图题(第19小题4分,第20小题5分,第21小题5分,共14分)
19. 光线L射到某平面镜上,使其沿水平方向传播,如图所示。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图中要显示作图痕迹)
20. 如图所示,S是一个发光点,P是它在平面镜中成的像,SA是S发出的一条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的位置和SA经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21. 由于光的折射,水看起来的深度比实际深度要浅。如图所示,人眼在B处看到金鱼缸内水底A处小鹅卵石的像在位置A′点。请画出A点的一条光线经水面折射后过B点的光路图。
四、实验题(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8分,第24小题8分,共24分)
22. 某学校课外兴趣小组在黑暗的实验室里对透明物体和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实验一:先后用不同颜色的玻璃对着不同颜色的光进行观察,得到的结果如表一所示。
由表一可以得出: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表一 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白光
玻璃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表二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
照射光的颜色
绿色
红色
蓝色
红色
白光
纸的颜色
绿色
红色
红色
绿色
黄色
观察到的颜色
绿色
红色
黑色
黑色
黄色
(2)实验二:将不同颜色的光分别照射到不同颜色的纸上,观察纸的颜色,得到的结果如表二所示。
由表二可以得出: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决定的。
(3)请你由上述结论解释:为什么水果店卖西瓜(红瓤)时,总喜欢撑一顶红色的遮阳伞?
23. 艺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一块薄玻璃板竖直立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
②取两支相同的蜡烛A和蜡烛B,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并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后所成的像完全重合,并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蜡烛A和蜡烛B的位置;
③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前面的步骤;
④用刻度尺分别测量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
在此实验中:
(1)我们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2)我们选取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3)实验中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重复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
(4)如果实验中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A通过玻璃板在不同位置成了两个清晰的像,且测得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0.8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24. 小明喝水时,偶然发现透过水面看不见玻璃水杯外侧的手指,他感到很惊奇:玻璃和水都是透明物质,为什么光却不能透过呢?小明决定找出原因。下面是小明的探究过程:
根据光经过的路径,首先想到了这种现象与光的折射有关。为此他根据光从水中射向空气的光路进行了推测,如图所示。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入射角逐渐增大时,折射角也逐渐增大。那么,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值时,会不会……
(1)小明的推测是 。
(2)小明为了验证自己的推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实验过程中逐渐增大激光笔射向水面的入射角的角度,当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小明观察到 ,证实了自己的推测。
(3)当光从空气射向水中时,也会出现“看不见”的现象吗?说出你的观点并解释。
参考答案
1. D 2. A 3. C 4. C 5. A 6. A 7. D 8. D 9. D 10. B 11. D 12. C
13. 漫 不变
14. 直线传播 反射
15. 直线传播 会聚
16. 60° 50° 100°
17. 37° 43°
18. 3 仍能
19. 如图所示。
20. 如图所示。
21. 如图所示。
22. (1)透明物体所透过的色光 (2)不透明物体所反射的色光
(3)红伞能透过红色光,红光照在西瓜的红瓤上,使西瓜显得更鲜红。
23. (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大小 (3)多次进行实验,使结论具有普遍性 (4)0.4
24. (1)折射光线消失 (2)光斑消失 (3)不会,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始终小于入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