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3节 速 度知识点一 平均速度[观图助学]男、女跑步者谁运动的快,怎样描述男、女跑步者运动的快慢?1.平均速度的意义:描述_____________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______之比,称为这段______(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4.性质:______,其方向与位移方向______。
5.单位:米/秒 符号为______或m·s-1。
6.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______与所经历时间之比。一段时间内m/s时间位移矢量相同路程[思考判断](1)物体的位移越大,则平均速度越大。( )
(2)平均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
(3)物体的平均速度也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知识点二 瞬时速度[观图助学]汽车速度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1.瞬时速度的意义:准确描述物体在______________运动的快慢。
2.定义:物体在______________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可以______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3.瞬时速率:____________的大小,简称速率。某位置(时刻)某位置(时刻)精确瞬时速度[思考判断](1)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
(2)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 )
(3)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矢量。( )
(4)A、B两个物体某时刻速度大小相等,即该时刻瞬时速度相同。(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小明、小红和小兵在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谁更“快”到达学校?这个“快”是怎么比较的?可以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
答案 位移 小红 通过相同的位移,小红所用的时间少 平均速度小明、小红和小兵由家到学校选择了3条不同的路径,所用时间如图所示。三人同时出发。[观察思考]核心要点[要点归纳][试题案例]
[例1]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下课后到食堂吃饭的路线图,他从教室先到水房打了一壶水,然后再到食堂吃饭。他从教室到水房的时间为100 s,打水的时间为60 s,从水房到食堂的时间为40 s。若教室到水房的距离为100 m,水房到食堂的距离为40 m,那么(1)整个过程该同学从教室到食堂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整个过程该同学从教室到食堂的平均速率为多少?思路探究答案 (1)0.3 m/s (2)0.7 m/s[针对训练1] 下列选项中所说的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是( )A.奥运会百米冠军博尔特以10.5 m/s的速度冲刺
B.高速列车时速最高可达300 km/h,从北京到上海最短时间只需4小时48分
C.客车以70 km/h的速度从青岛开往济南
D.子弹射出枪膛的瞬间速度可达800 m/s解析 A、D选项中是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选项中300 km/h不是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C选项中是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所以C正确。
答案 C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要点归纳]核心要点2.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试题案例]
[例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这里是指平均速度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这里是指瞬时速度
C.“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按时速350 km运行,这里的时速是指平均速度
D.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某快递公司采取“无人机快递”,无人机从某一投递站带着快件到达指定位置送达后又返回该投递站,这一过程中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零解析 第3 s末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故A错误;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只是粗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快慢,不能表示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故B错误,C正确;无人机回到了原位置,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D正确。
答案 CD要点提醒 判断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时,主要看题目中给出的速度的对应关系,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为瞬时速度,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为平均速度。[例3] 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11 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d=3.0 cm,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结果保留2位小数)。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解析 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答案 0.10 m/s 0.27 m/s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答案 A答案 AB科学思维——比值定义法1.比值定义法
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等,以后还会陆续学习到一些物理量用比值法定义的。2.注意问题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答案 BCD第3节 速 度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科学思维
科学探究
1.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的含义,领会其矢量性。
2.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利用光电门可近似测量瞬时速度,能将速度概念与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联系起来。
通过实验体会由极限思想求瞬时速度的方法。
用光电门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知识点一 平均速度
[观图助学]
男、女跑步者谁运动的快,怎样描述男、女跑步者运动的快慢?
1.平均速度的意义:描述一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2.定义:物体运动的位移与所用时间之比,称为这段位移(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3.公式:=。
4.性质:矢量,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5.单位:米/秒 符号为m/s或m·s-1。
6.平均速率: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所经历时间之比。
[思考判断]
(1)物体的位移越大,则平均速度越大。(×)
(2)平均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3)物体的平均速度也等于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百米赛跑中小明的速度为7.7 m/s,是平均速度。
比值定义法是高中常见的一种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被定义的物理量不是由其他两个量决定,即不能说v与Δs成正比,与Δt成反比。
知识点二 瞬时速度
[观图助学]
汽车速度表上的数字表示的是平均速度还是瞬时速度?
1.瞬时速度的意义:准确描述物体在某位置(时刻)运动的快慢。
2.定义:物体在某位置(时刻)的速度,称为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物体运动快慢。
3.瞬时速率: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思考判断]
(1)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2)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运动的快慢。(√)
(3)速率是瞬时速度的大小,是矢量。(×)
(4)A、B两个物体某时刻速度大小相等,即该时刻瞬时速度相同。(×)
单位换算:1 m/s=3.6 km/h
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利用光电门测速度
如图所示,当物体在导轨上运动时,光电门利用光敏电阻的特性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的时间,而遮光板的宽度d已知,并且非常小,由于滑块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非常短,在这段时间内滑块的运动可以近似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等于遮光板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
核心要点 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观察思考]
小明、小红和小兵由家到学校选择了3条不同的路径,所用时间如图所示。三人同时出发。
小明、小红和小兵在运动过程中哪个物理量是相同的?谁更“快”到达学校?这个“快”是怎么比较的?可以用哪个物理量来表示?
答案 位移 小红 通过相同的位移,小红所用的时间少 平均速度
[要点归纳]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区
别
定义
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
标矢性
矢量
标量
物理意义
粗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
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联系
都对应某段位移(或路程),是过程量
都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单位相同,国际单位是m/s
计算公式都可以写成=的形式,但s的意义不同( 表示平均速度时,s指位移; 表示平均速率时,s指路程)
在单向直线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等于平均速率
温馨提示
(1)平均速度必须指明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速度的平均值,速度的平均值=。
(3)平均速率≠平均速度的大小,平均速率=,是标量。
[试题案例]
[例1] 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下课后到食堂吃饭的路线图,他从教室先到水房打了一壶水,然后再到食堂吃饭。他从教室到水房的时间为100 s,打水的时间为
60 s,从水房到食堂的时间为40 s。若教室到水房的距离为100 m,水房到食堂的距离为40 m,那么
(1)整个过程该同学从教室到食堂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2)整个过程该同学从教室到食堂的平均速率为多少?
思路探究
解析 (1)从教室到食堂的总位移大小为s=s1-s2=100 m-40 m=60 m,总时间为t=100 s+60 s+40 s=200 s,所以平均速度大小是v==0.3 m/s。
(2)整个过程该同学从教室到食堂的路程为s总=s1+s2=100 m+40 m=140 m,时间为t′=100 s+60 s+40 s=200 s,平均速率v′==0.7 m/s。
答案 (1)0.3 m/s (2)0.7 m/s
[针对训练1] 下列选项中所说的速度指平均速度的是( )
A.奥运会百米冠军博尔特以10.5 m/s的速度冲刺
B.高速列车时速最高可达300 km/h,从北京到上海最短时间只需4小时48分
C.客车以70 km/h的速度从青岛开往济南
D.子弹射出枪膛的瞬间速度可达800 m/s
解析 A、D选项中是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B选项中300 km/h不是从北京到上海全程的平均速度;C选项中是某一段位移内的速度,是平均速度,所以C正确。
答案 C
核心要点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要点归纳]
1.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量
比较项目
平均速度
瞬时速度
区
别
对应关系
与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对应
与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对应
物理意义
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位移上的平均快慢程度
精确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或某位置时的快慢程度
方向
与所对应时间内位移方向相同
物体在该时刻的运动方向
联系
(1)在公式=中,Δt→0时,平均速度即为瞬时速度
(2)匀速直线运动中,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
2.光电门测量瞬时速度
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近似等于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时的平均速度,即得v=。
[试题案例]
[例2]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第3 s末的速度为6 m/s,这里是指平均速度
B.汽车从甲站行驶到乙站的速度是20 m/s,这里是指瞬时速度
C.“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京沪高铁线按时速350 km运行,这里的时速是指平均速度
D.为了解决偏远地区的配送问题,某快递公司采取“无人机快递”,无人机从某一投递站带着快件到达指定位置送达后又返回该投递站,这一过程中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零
解析 第3 s末的速度是指瞬时速度,故A错误;只有瞬时速度可以精确描述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只是粗略描述物体在某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快慢,不能表示物体在某时刻运动的快慢,故B错误,C正确;无人机回到了原位置,位移为零,故平均速度为零,故D正确。
答案 CD
要点提醒 判断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时,主要看题目中给出的速度的对应关系,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为瞬时速度,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的为平均速度。
[例3] 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更能精确地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如图所示,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Δt2=0.11 s,已知遮光板的宽度为d=3.0 cm,分别求出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和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大小(结果保留2位小数)。
解析 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v1== m/s≈0.10 m/s
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v2==m/s≈0.27 m/s
答案 0.10 m/s 0.27 m/s
[针对训练2] 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Δ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Δd,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解析 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应用了极限思想,即在Δt→0的情况下v=为瞬时速度,所以要使得更接近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需要缩短通过的时间,采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可以实现,A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缩短遮光条通过的时间,B错误;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则Δt变长,C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使接近瞬时速度的程度很小,D错误。
答案 A
[针对训练3] (多选)如图所示,一质点沿一边长为2 m的正方形轨道运动,每秒钟匀速移动1 m,初始位置在bc边的中点A,由b向c运动,A、B、C、D分别是bc、cd、da、ab边的中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2 s末的瞬时速度大小是1 m/s
B.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m/s
C.前4 s内的平均速率为0.5 m/s
D.前2 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2 m/s
解析 第2 s末在B点,瞬时速度是1 m/s,故A正确;前2 s质点从A经c到B,位移为 m,故平均速度== m/s,故B正确,D错误;前4 s质点运动到C点,路程为4 m,故平均速率===1 m/s,故C错误。
答案 AB
科学思维——比值定义法
1.比值定义法
在定义一个物理量的时候采取比值的形式定义。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概念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比如速度等,以后还会陆续学习到一些物理量用比值法定义的。
2.注意问题
不能将比值定义法的公式纯粹数学化。在理解物理量的时候,要理解物理思想和方法,搞清概念表达的属性,切忌被数学符号形式化,忽视了物理量的丰富内容。一定要从公式中揭示所定义的概念与有关概念的真实依存关系,切忌死记硬背和乱用。如平均速度的定义式为=,这里是用比值表征物体运动的快慢,但物体运动的快慢不是由这个比值决定的;另外表征运动快慢的是这个整体,其确切含义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不能看成速度和s成正比,和t成反比的关系。
[针对训练] (多选)关于速度的定义式v=,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v与运动的位移s成正比,与运动时间t成反比
B.速度v的大小与运动的位移s和时间t都无关
C.此速度定义式适用于任何运动
D.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及方向的物理量
解析 v=是计算速度的公式,适用于任何运动,选项C正确;此式只说明速度可用位移s除以时间t来计算,并不是说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选项A错误,B正确;速度的大小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方向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D正确。
答案 BCD
1.(对速度的理解)(多选)关于速度的说法,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瞬时速度的大小通常叫作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解析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物体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但位移不一定大。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是标量。因此选项A、D正确。
答案 AD
2.(平均速度的计算)(2018·山东省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某短跑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3 s末的速度为7.00 m/s,12.5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9.60 m/s,运动员在百米赛跑中的平均速度为( )
A.7.00 m/s B.8.00 m/s C.8.30 m/s D.9.60 m/s
解析 == m/s=8.00 m/s,B正确,A、C、D错误。
答案 B
3.(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计算)如图所示,小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 s内、第2 s内、第3 s内、第4 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 m、2 m、3 m、4 m,则( )
A.他4 s末的瞬时速度为4 m/s
B.他第2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
C.他4 s内的平均速度为2.5 m/s
D.他1 s末的速度为1 m/s
解析 自行车速度是逐渐增大的,无法确定它的瞬时速度,只能求出平均速度,第2 s内平均速度为2== m/s=2 m/s;4 s内平均速度== m/s=2.5 m/s。故选项C正确。
答案 C
4.(光电计时器测速度)光电计时器是一种研究物体运动情况的常用计时仪器,其结构如图甲所示,a、b分别是光电门的激光发射和接收装置,当有物体从a、b间通过时,光电计时器就可以显示物体的挡光时间。现利用图乙所示装置测量滑块的速度,图中MN是水平桌面,Q是木板与桌面的接触点,1和2是固定在木板上适当位置的两个光电门,与之连接的两个光电计时器没有画出。实验时,让滑块从木板的顶端滑下,光电门1、2各自连接的计时器显示的挡光时间分别为1.0×10-2 s和4.0×10-3 s。滑块的宽度d=1.010 cm。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v1=________m/s,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v2=________m/s(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由此测得的瞬时速度v1和v2只是一个近似值,它们实质上是滑块通过光电门1和2时的________,要使瞬时速度的测量值更接近于真实值,可将________的宽度减小一些。
答案 (1)1.0 m/s 2.5 m/s (2)平均速度 滑块
基础过关
1.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答案 A
2.(多选)以往公路上用单点测速仪测车速,个别司机由于熟知测速点的位置,在通过测速点时通过刹车以降低车速来逃避处罚,但这样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所以有些地方已开始采用区间测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B.单点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C.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瞬时速率
D.区间测速测的是汽车的平均速率
解析 单点测速测出的是汽车经过测速仪时的速率,是瞬时速率,选项A正确,B错误;区间测速测出的是汽车在某段路程内的平均速率,选项C错误,D正确。
答案 AD
3.(多选)某班同学去参加野外游戏。该班同学分成甲、乙、丙三个小组,同时从营地A出发,沿各自的路线搜寻目标,要求同时到达营地B,如图所示为其运动轨迹,则关于他们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度大小相同
B.甲、乙、丙三组的平均速率大小相同
C.乙组的平均速度最大,甲组的平均速度最小
D.乙组的平均速率最小,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
解析 根据图示,甲、乙、丙三组的位移相同,运动时间相同,所以三组平均速度的大小相同;甲组的路程最大,所以甲组的平均速率最大,同理乙组的最小。选项A、D正确。
答案 AD
4.人骑自行车沿一斜坡从坡底到坡顶,再从坡顶到坡底往返一次,已知上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 m/s,下坡时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 m/s,则此人往返一次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10 m/s B.5 m/s
C.4.8 m/s D.0
解析 往返一次平均速度与位移有关,而位移等于0,故平均速度为0,故选项D正确。
答案 D
5.小李乘坐高铁,当他所在的车厢刚要进隧道时,看到车厢内显示屏上的示数为216 km/h,他立即观察手表秒针走动,经过20 s车厢出了隧道,则该隧道的长度约为( )
A.600 m B.1 200 m C.2 160 m D.4 320 m
解析 车速v=216 km/h=60 m/s,则位移s=vt=1 200 m。
答案 B
6.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解析 在某路段或路口限定最高时速,是指任一时刻都不能超过该速度,是瞬时速度,较远距离的公路是有弯的,100 km是指路程,D正确。
答案 D
7.用同一张底片对着小球运动的路径每隔 s拍一次照,得到的照片如图所示,则小球在图示这段距离内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
A.0.25 m/s B.0.2 m/s
C.0.17 m/s D.无法确定
解析 由图示可知在t=0.3 s内小球运动了s=0.05 m。
所以===0.17 m/s。
答案 C
8.汽车从A地出发经B地到达C地,A、B、C在一条直线上,AB=BC,A、B间路况较好,汽车行驶速度为v1,B、C间路况较差,汽车行驶速度为v2,则汽车从A到C的平均速度为( )
A. B.
C. D.
解析 设AB=BC=s,==,选项D正确。
答案 D
能力提升
9.(多选)从郑州到西安的高速客运专线开始运营,动车时速达到350 km,方便了人们出行。已知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列车总长200 m,动车组运行时间约2 h。根据上述信息可知( )
A.由于动车组列车总长200 m,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不能视为
质点
B.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率约为250 km/h
C.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约为350 km/h
D.由题目信息不能求出动车组列车在郑州到西安正常运行时的平均速度
解析 列车的长度与郑州到西安线路的长度相比,在研究列车整体的运动情况时可忽略不计,可看作质点,A错误;郑州到西安线路全长505 km,是指轨迹长度不是位移大小,由运行约2 h,只能估算出平均速率而不能估算平均速度,平均速率v== km/h=252.5 km/h,所以B、D正确,C错误。
答案 BD
10.岳灵珊和任盈盈两人同时从直跑道的一端前往另一端,岳灵珊在前时间内跑,在后时间内走,任盈盈在前路程上跑,在后路程上走。她们跑或走的速度大小都是相同的,则她们两人先到达终点的是( )
A.岳灵珊 B.任盈盈
C.同时到达 D.无法进行比较
解析 设直跑道总位移为s,岳灵珊所需总时间为t,跑的速度为v1,走的速度为v2,其中v1>v2,岳灵珊的平均速度===。任盈盈的平均速度′===,利用特殊值法比较,则岳灵珊的平均速度大于任盈盈的平均速度,由于位移相等,故岳灵珊先到达终点。故选项A正确。
答案 A
11.在某高架道路上有段区域限速80 km/h,为了监控车辆是否超速,设置了一些“电子警察”系统,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路面下相隔L埋设两个传感器线圈A和B,当有车辆经过线圈正上方时,传感器能向数据采集器发出一个电信号;若有一辆汽车(在本题中可看作质点)匀速经过该路段,两传感器先后向数据采集器发送信号,时间间隔为Δt;经微型计算机处理后得出该车的速度,若超速则计算机将指令架设在路面上方的照相机C对汽车拍照,留下违章证据。
(1)根据以上信息,写出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的表达式;
(2)若L=7 m,Δt=0.3 s,则照相机将会不会工作。
解析 (1)微型计算机计算汽车速度时是用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代替瞬时速度,所以汽车速度的表达式v=。
(2)根据v=得v= m/s= m/s≈84 km/h>80 km/h,超速,故照相机会
工作。
答案 (1)v= (2)会
12.如图所示为超声波测速示意图。一固定的超声波测速仪每隔1 s向小汽车发出一个超声波脉冲信号,已知第一个超声波t0=0时刻发出,遇到小汽车后返回,t1=1.0 s 时刻接收到反射波同时发出第二个超声波,t2=1.9 s 时刻接收到第二个反射波。若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102 m/s,小汽车在这段时间的运动视为匀速运动,根据上述条件
(1)请判断小汽车是靠近还是远离测速仪运动?
(2)小汽车的运动速度是多少?
解析 第一次超声波接触小汽车时超声波测速仪与小汽车之间的距离s1=v·=3.4×102×0.5 m=170 m,第二次 接触小汽车时超声波测速仪与小汽车之间的距离s2=v·=3.4×102×0.45 m=153 m,故汽车在向着超声波测速仪前进,前进的位移s=(170-153) m=17 m,经过的时间t=+=0.95 s,故小汽车的速度v== m/s≈17.9 m/s。
答案 (1)靠近 (2)17.9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