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火山与地震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学设计:2.4火山与地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2-03 15:13: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火山和地震》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分析:
《火山和地震》属于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第四个方面的内容。本单元就从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开始,引领学生从地球表面到地球内部去认识地球。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表面、地球的内部、火山和地震、地表的变迁。火山和地震是地球上最为恐怖的自然灾害。它向人类展示了大自然无比的力量,但是,人们在面对这样的自然灾害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勇气和智慧。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可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逐步培养敬畏大自然地意识。
学情分析:
通过前三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人类探索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知道地球表面有各种地貌,知道科学家根据一些现象推测出了地球内部的构造,但是不知道地球内部是运动的,充满了力量。另外这是六年级学生,能针对问题从更多渠道查阅相关资料,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收集证据,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也在逐步提高。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火山和地震的现象,认识火山喷发和地震形成的原因,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掌握避震的技能,使学生学以致用,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2、学会在学习过程中搜集资料,整理事实,研究事实、应用事实和拓展事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奥秘的兴趣,渗透科学的自然观教育,以及《环境保护法》方面的相关教育。
教学重点: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现象。
教学难点:做火山喷发的实验
教学准备:
1、有关火山和地震的教学录像片。
2、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地球上的板块、现代地震仪的挂图。
3、铁罐、土豆、番茄酱、酒精灯、枯树枝等
教学时间: 1 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现象给我们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害呢?
(3)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火山与地震。板书:火山与地震
(4)师提出问题:同学们看了关于地震与火山的录像,你们想提出哪些问题呢
(5)(学生讨论)预设可能会提出以下问题:
生 1 :火山喷发和地震会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生 2 :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生 3 :火山喷发、地震发生之前有征兆吗?
生 4 :如果地震发生了,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
(6)师将生提出的问题梳理并板书。
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一)、火山喷发和地震给人类带来的灾害
1 、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搜集的相关资料,并指定代表发言。
2 、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
3 、总结:
( 1) 影响全球气候。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对气候造成极大的影响。
( 2 )破坏环境。 火山喷发的大量火山灰暴雨结合成泥石流,能冲毁道路、桥梁,淹没附近的乡村和城市,使得无数人无家可归。
(3)火灾,水灾,毒气泄露、瘟疫。
(4)海啸、海底地震引起的巨大海浪冲上海岸,造成沿海地区的破坏。
(5)地面 破坏,如地面裂缝,塌陷,喷水冒砂。
( 6 )山体等自然物的破坏,如山崩、滑坡等等。
(二)、探究火山喷发、地震形成的原因
1 、火山喷发
( 1 )生在小组内交流课前了解到的相关知识,并指定代表发言。
( 2 )交流,小组之间互相补充。(主要通过自学以及小组合作交流了解火山结构)
( 3 )用土豆泥和番茄酱模拟火山的喷发。生思考:你认为哪些现象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 4 )小结火山喷发的原因。
2 、地震
( 1 )讨论:你探测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 2 )讲解:从地震的现象我们可以知道,地震时大地在剧烈地震动,有很大的破坏力。地下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来做这个实验。
( 3 )模拟岩层褶皱的实验。
讨论:假如我们想象这一层一层的毛巾就是地层,地层也受到巨大的挤压,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认为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毛巾在力的作用下向上拱,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也会发生褶皱变动)
( 4 )模拟岩层断裂的实验
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根小木棍,用手握住木棍两端,用力将它压弯、折断。当木棍被折断时,你听到什么声音?手有什么感觉?
假如这根木棍是我们想象中的地下岩层,当岩层受到挤压的力越来越大时,会发生什么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木棍在力的作用下被折断,想象地壳中的岩石受到地壳内部压力时发生的断裂,木棍折断时发出的声响;木棍被折断后产生的震动,想象到地震引起的大地剧烈地震动。)
( 5 )组织学生讨论: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生交流后师总结: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是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地震。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在板块的边缘,由于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作用,岩层受到压力较大,这往往是火山和地震的多发地带。

3 、引导学生了解人们对地震的研究。
( 1 )(出示张衡像及地动仪挂图)相机介绍张衡以及候风地动仪。
( 2 )机械地震仪。
(三) 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1 、生讨论交流
2 、师总结补充
我们小组讨论的结果是:
当地震发生时在教室---------,在室外--------------,在家中---------------
三、总结巩固
1 、师:同学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2 、学生概括本课内容。
3 、提出再研究的问题。
谈话:对于这些自然灾害,人类应如何预防?你还有什么新的问题来继续研究呢?
2 、师:关于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还有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课外书籍,实验等方法进行探究,相信你会成为一个研究火山和地震的专家。
五、教学评价设计:
能否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能否知道火山、地震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
能否从火山、地震现象中知道地球内部深处的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地球的地壳是在不断地运动的。
能否知道在火山喷发、地震时如何逃生,自救、互救的方法。
七、板书设计:
火山[
地球内部运动 地形发生变化
(缓慢 剧烈) 地震
学生记录单设计
表一:火山喷发原因
实验名称
火山喷发
实验现象
用酒精灯加热时,番茄酱受热后会看到什么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
表二:地震
实验名称
地震
实验现象
1、 毛巾(地层)向中间挤压,会看到什么现象?怎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2 、手在枯树枝断裂时有什么感觉?听到了什么声音?说明了什么问题?
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