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教案
●设计说明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主要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乘法笔算方法。它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教学内容是不进位的,主要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还为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因此在计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学生分析
对于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他们的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以及学习活动的安排要注重数学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尊重知识的逻辑基础和学生的现实基础,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笔算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探讨计算的方法。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关键是:①理解算理,理解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是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②掌握乘的计算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笔算竖式的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格式,理解笔算的算理。
3、情感目标:把数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竖式的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格式,理解笔算的算理。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1.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画面:
张老师去书店要买一套图书。
2.让学生观察情景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并根据画面情景提出问题,自己尝试解答。
3.全班交流,进行互评。
学生可能提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时就可以沿着这个问题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果没有,教师也参加活动,提出问题。
比如:每套10元一共付多少钱呢?20元呢?学生口答,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导入例题,猜测得数。
再问:如果每本12元呢?学生独立猜测,并记录结果。
二、主动探索,验证结果。
怎么验证你猜测的结果是否正确?(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应该计算出结果)
1.估算。
师:那好,我们先来估算一下,24×12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师:那么,到底需要多少钱呢,能不能有一个确切的答案?
2. 教学24×12的算法。
(1)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解法,并用算式表示出来。(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
(2)明晰计算思路,汇报交流,体验算法多样化。(在电脑上展示学生的算法)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其它小组要认真听,及时补充。(学生的方法里可能有用竖式的方法,如果没有,还需要老师继续引导。)
(3)讨论哪种方法最简便?
(4)统一认识,确定最简便的方法,引导学生试写成竖式。
(5)针对出现的情况讨论,关键处教师点拨,让学生领悟计算方法。
比如,讨论:这个“4”为什么写在十位上呢?(看竖式)
明确:因数12十位上的“1”乘24个位上的“4”得4个十,所以4要写在积的十位上。
(6)师生共同归纳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方法。
先用第二个数的个位与第一个数相乘,得出的积末位要对齐个位;
再用第二个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
得出的积末位要对齐十位;
最后把两个积从个位开始加起来。
三、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相信同学们做起题来一定得心应手,那我们就来试一试吧!准备好了吗?
1.做一做:23×13 (课件出示)
2.请完成竖式,并根据竖式填空。(课件出示)
3.下面各题错在哪里?把它改正过来。(课件出示)
4.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5.举一反三。(课件出示)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24×12=288(元)
24×10=240 百十个
24×2=48 2 4
240+48=288 × 1 2
——————
4 8 ……24×2的积
2 4 0 ……24×10的积
—————— (个位的0不写)
2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