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单元练习(含答案及解析)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2-04 13:3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质量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的状态
C.物体所在的地方 D.与以上因素都无关
2.天平用久了,会造成砝码磨损,用这种受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3.一个人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被测物体放到了右盘,而把砝码放到了左盘,在天平保持平衡后,计算时有50g、20g各一个,10g砝码两个,游码刻度为2.2g,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
A.82.2g B.87.8g C.90g D.92.2g
4.2009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5.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小
C.当物质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6.300mL的甲液体的质量是500mL乙液体质量的一半,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
A.6:5 B.5:6 C.3:5 D.5:3
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8.质量为m1的液体甲与质量为m2的液体乙相混合,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两种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
A.(ρ1+ρ2) B.
C. D.
9.由质量相等的铝、铁、铜制成的半径相等的金属球,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三个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D.如果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大,铝球最小
10.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体积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11.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1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13.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14.有三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体积不等的水,小明同学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铜块(ρ铝<ρ铁<ρ铜)分别浸没在这只杯子的水中,通过比较他发现三只杯子中水面高度正好 相同,则原来盛水最多的杯子是(  )
A.放入铜块的杯子 B.放入铝块的杯子
C.放入铁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15.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  )
A.1:4 B.1:12 C.1:30 D.1:360
16.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  )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
17.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kg/m3 10g B.1.7×103kg/m3 10g
C.1.4×103kg/m3 20g D.1.0×103kg/m3 20g
18.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19.小磊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
C.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20.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21.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你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22.要想一次较精确地用量筒量出80g的酒精,应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ρ酒精=0.8×103kg/m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数值是量筒的量程,后面的数值是量筒的分度值)(  )
A.50mL 1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0mL lOmL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3.关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B.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把铁球加热,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三.填空题(共7小题)
24.铜的密度为8.9×103   。一块长、宽、高各10cm、5cm和2cm的铜块质量为   。一条均匀的铜丝甲的质量为0.04kg,另一条均匀的铜丝乙的长度与甲的长度相等,铜丝乙的直径是甲的3倍,则铜丝乙的质量 为   kg。
25.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   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 kg/m3~0.93×103 kg/m3)
26.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g/cm3,容器的质量是   g。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V/cm3 15 22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67 72.6 95 119
27.李刚同学在配制盐水时,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左、右).天平调平后,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b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知盐的质量是   g,水的体积是   cm3,盐水的体积是   cm3,配制盐水的密度是   kg/m3。

28.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的重量,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   kg.(钢的密度为7.9×103kg/m3,铝的密度为2.7×103kg/m3)
29.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8kg/m3,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kg/m3.水的密度是    kg/m3,一桶水倒去一半,桶内剩余水的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0.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   ,密度将   。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   ,密度将   。
(3)图象是A点冰的体积   B点水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较深河底的水温大约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1.小明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实验时应把天平放在   台面上。
(2)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②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
(3)经改进后,小明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明把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g 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ml/g 量筒中油的质量m2/g 量筒中油的体积V/cm3 油的密度ρ/g?cm﹣3
112.5

32.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
33.鼓浪屿郑成功雕像高15.7m,由多块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给你一个郑成功雕像模型,可放入量筒内,同时还给你一小块花岗岩样品,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用器材   测小花岗岩的质量;(2)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小花岗岩的   ;
(3)求出花岗岩的密度为ρ=   ;
(4)用器材   测郑成功雕像模型的高为15.7cm;
(5)用量筒和适量水测出郑成功雕像模型的体积为100cm3;
(6)则求出郑成功雕像的质量M=   t。
34.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最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得到结论:   ;   。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   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 为   g。
五.计算题(共1小题)
35.如图所示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冠军奖牌是银质镀金,亚军奖牌是银质,季军奖牌为铜质,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
请你回答:(1)三种奖牌中的金属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
(2)若银牌中银的质量约为160g,则铜牌中铜的质量大约是多少?(ρ金=19.3×103kg/m3,ρ银=10.5×103kg/m3,ρ铜=8.9×103kg/m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六.解答题(共15小题)
36.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   。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   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翘,应将调零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次测量,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Kg。

37.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数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   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

38.同学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点上;
(2)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
(3)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
(4)根据估计,用手拿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5)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并观察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
(6)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盒内。
以上有三个步骤中各有遗漏,请在下列横线前的括号内写出这些遗漏和错误步骤的序号,并在横梁上加以补充或纠正
(1)   
(2)   
(3)   。
39.托盘天平的使用:
(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
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   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调节。(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铁块的质量。
把铁块放在天平的   盘内,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铁块的质量 是   g。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把表中的空格填好。
空玻璃杯的质量(g) 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g) 水的质量(g)
125 535

40.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②   。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g。
41.有几位同学在测量几个不同的物体的质量时,实验操作情况各不相同,得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结果。
试回答:

(1)甲同学调节天平时,游码处在如图位置,其余操作正确,天平平衡后,砝码数如图,该同学测得物体质量为28.5g,这一结果是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物体实际质量应为   g。
(2)乙同学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正确,称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后,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得物体质量为28.5g,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为   g。
42.某人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右盘里,向左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此人设计的步骤中漏了哪些步骤?哪些步骤是不正确或不恰当的?






43.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为此,爱动脑的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网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g 28 28 28 28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选择橡皮泥作为探究对象,这一选择有什么优点?
(2)由表中记录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小明在探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44.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   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   g。

45.细心的小红发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所标煤气的价格在随季节的变更而变化:冬季85.8元/瓶,夏季74.4元/瓶。为了探明其中的原因,小红查找了有关煤气的一些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气瓶容积0.015m3。
(1)通过计算说明煤气每千克价格,夏季与冬季哪个高一些?
(2)若要求冬季每千克煤气的价格与夏季的一样,那么冬季每瓶的价格应标多少元?



46.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天平、量筒、烧杯测量盐水的密度,其方法和操作过程完全正确。

(1)小明已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150g,如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其他相关数据。请你帮小明把实验记录表格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150
(2)小红仔细观察量筒内壁,认为小明测量的密度值偏大,原因是   。
47.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测量原理是   。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   (填字母)。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kg/m3。
(5)一只5.79g的纯金戒指,用图示量筒   (选填“能”、“不能”)测量出这只戒指的体积。原因是:   (ρ金=19.3g/cm3)





48.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和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g?cm3)
l 10 18 1.8
甲 2 20 36 1.8
3 30 54 1.8
4 10 8.0 0.80
乙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沦是   。
(4)将表中数据甲在题图中描点,并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4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 是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叫做   。
50.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它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1 10 19 1.9
2 20 38 1.9
3 30 57 1.9
乙 4 10 9 0.9
5 20 18 0.9
6 30 27 0.9
(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2小题)
1.质量大小与哪个因素有关(  )
A.物体的形状 B.物体的状态
C.物体所在的地方 D.与以上因素都无关
【解答】解:质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性质,它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因素无关。
故选:D。
2.天平用久了,会造成砝码磨损,用这种受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其测量结果将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不能确定
【解答】解:天平用久了,会造成砝码磨损,用这种受磨损的砝码来称物体的质量时,往右盘中加入砝码的数量会增加,故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故选:A。
3.一个人在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的时候,一不小心把被测物体放到了右盘,而把砝码放到了左盘,在天平保持平衡后,计算时有50g、20g各一个,10g砝码两个,游码刻度为2.2g,则该物体的质量是(  )
A.82.2g B.87.8g C.90g D.92.2g
【解答】解:砝码质量50g+20g+10g+10g=90g,故有90g=m物+2.2g,所以m物=90g﹣2.2g=87.8g。
故选:B。
4.2009年3月以来,发源于墨西哥的H1N1流感病毒迅速向全球蔓延,某学校食堂为了确保师生健康,坚持把师生用过的餐具进行高温蒸煮消毒,在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关于餐具的下列相关物理量中,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
A.温度 B.体积 C.质量 D.密度
【解答】解:从把餐具放进冷水直至加热到水沸腾的过程中,餐具吸热温度升高;质量是物体的属性,不随温度变化,体积因热胀冷缩而变大;
由密度公式ρ=,可知,密度变小,故只有C符合题意;
故选:C。
5.关于密度公式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密度与质量成正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密度与质量成反比,质量越大密度越小
C.当物质的质量一定时,密度与体积成反比,当物质的体积一定时,密度与质量成正比
D.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解答】解: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是不变的,即物质的密度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不能理解为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6.300mL的甲液体的质量是500mL乙液体质量的一半,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  )
A.6:5 B.5:6 C.3:5 D.5:3
【解答】解:
由题意知: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质量之比为=;
∵ρ=,
∴甲乙液体密度之比为==×=×=。
故选:B。
7.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常以密度作为所选材料的主要考虑因素,如:用密度较小的铝合金作为飞机外壳的主要材料等。下面属于主要从密度的角度考虑选材的是(  )
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
【解答】解:A、用塑料做电源插座的外壳是利用了塑料是绝缘体;
B、用塑料泡沫做成表演场景中滚落的“石头”是利用了塑料泡沫的密度小,质量轻的特点;
C、用水作为汽车发动机的冷却液是利用水的比热容大的特点;
D、用橡胶做汽车轮胎是利用橡胶耐磨的特性。
故选:B。
8.质量为m1的液体甲与质量为m2的液体乙相混合,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两种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
A.(ρ1+ρ2)
B.
C.
D.
【解答】解:由ρ=可得,混合液的体积:
V=V1+V2=+=,
混合液的质量:
m=m1+m2,
则混合液的密度:
ρ===。
故选:B。
9.由质量相等的铝、铁、铜制成的半径相等的金属球,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如果铁球是实心的,则铝球一定是实心的,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B.如果铝球是实心的,则铁球和铜球一定是空心的
C.三个球不可能都是实心的
D.如果都是空心的,则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最大,铝球最小
【解答】解:若铜、铁、铝三个球的质量、半径(体积)都相等;
∵ρ铜>ρ铁>ρ铝,在制作时,要使得各球的质量相同,
根据ρ=可知:V实铜<V实铁<V实铝,
又要求它们体积相等,则铜球和铁球因铜、铁的实际体积较小,需要增大体积,所以一定将铁球、铜球做成空心的;但铁球一定不能是实心的,否则相同体积的铁球和铝球,质量是不相等的,故A错、BC正确;
如果铝球是空心的,则铁球、铜球空心部分的体积更大,其中铜球的空心体积最大,故D正确;
故选:A。
10.封闭在容器中的气体,当气体体积被压缩时,它的质量、体积、密度的变化情况是(  )
A.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B.质量不变,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C.质量变大,体积减小,密度变大
D.质量减小,体积减小,密度不变
【解答】解:
封闭在某容器中的气体,当它的体积被压缩后减小,质量与体积变化无关,所以不变;
气体质量不变,体积减小,由公式ρ=知:密度增大。
故选:B。
11.图所示三个规格相同的杯子里分别装有质量相等的水、盐水和煤油。(盐水的密度1.1×103kg/m3,煤油的密度0.8×103kg/m3)根据杯中液面的位置可以判定(  )

A.甲杯是水,乙杯是盐水
B.甲杯是盐水,乙杯是煤油
C.乙杯是盐水,丙杯是水
D.乙杯是水,丙杯是煤油
【解答】解:
已知三种液体的质量相同,由图知:甲液体的体积最大,乙液体的体积最小,丙液体的体积居中,根据公式ρ=得:甲液体密度最小,为煤油;乙液体密度最大,是盐水;丙液体密度居中,是水。
故选:C。
1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材料,其密度仅为0.16kg/m3,则(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
B.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
D.该材料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
【解答】解:
A、“全碳气凝胶”状态和温度不变,密度是不变的,与体积大小无关。此选项错误;
B、0.16kg/m3表示的意思是:体积是1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kg.此选项正确;
C、该材料制的物品带到太空,位置发生变化,物质多少没有变化,所以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D、该材料的密度特别小,相同体积的质量非常小,所以不适合做打桩用的重锤。此选项错误。
故选:B。
13.甲、乙、丙三个正方体,边长之比为1:2:3,质量分别为3g、24g、36g,已知它们是同一材料制成的,但有一个是空心的,则空心的正方体是(  )
A.甲 B.乙 C.丙 D.无法判断
【解答】解: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它们的边长分别为1cm,2cm,3cm。
则它们的体积分别为:
V甲=(1cm)3=1cm3,V乙=(2cm)3=8cm3,V丙=(3cm)3=27cm3,
它们的密度分别为:
ρ甲===3g/cm3,ρ乙===3g/cm3,ρ丙==≈1.3g/cm3,
不相同的是丙,所以可以肯定丙是空心的。
故选:C。
14.有三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体积不等的水,小明同学将质量相等的实心铁块、铝块、铜块(ρ铝<ρ铁<ρ铜)分别浸没在这只杯子的水中,通过比较他发现三只杯子中水面高度正好 相同,则原来盛水最多的杯子是(  )
A.放入铜块的杯子 B.放入铝块的杯子
C.放入铁块的杯子 D.无法判断
【解答】解:已知:m铁=m铝=m铜,ρ铜>ρ铁>ρ铝,根据V=可知,V铜<V铁<V铝;
设三个杯子原先的盛水量分别为:V1、V2、V3,
由于三个金属块分别浸没在三只杯子中时,“水面高度相同”,即三个杯子中的总体积相同,可得:
V总=V铁+V1=V铝+V2=V铜+V3;
比较可知放入铜块的盛水较多。
故选:A。
15.为了铸造金属工件,事先用密度为ρ1的实木材料制成木模,木模的质量为1.8kg.再用密度为ρ2的合金铸造30个这样的工件,这些合金的总质量为648kg,则木模与合金材料密度之比为(  )
A.1:4 B.1:12 C.1:30 D.1:360
【解答】解:由“30个这种铸件,这些合金铸件的总质量是648kg”可得一个铸件的质量m铸件==21.6kg,
因为铸造金属铸件时,木模和这种铸件的体积是相同的,所以===。
故选:B。
16.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kg/m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ρ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  )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
【解答】解:
已知:ρ胶=3kg/m3,ρ钢=7.8×103kg/m3,m钢=130吨=1.3×105kg,
V钢==≈16.7m3,
故V胶=V钢=16.7m3,
m胶=ρ胶V胶=3kg/m3 ×16.7m3=50.1kg≈0.05吨。
故选:A。
17.小花同学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时,记录实验的数据如表。这种液体的密度和空量杯的质量分别是(  )
液体与量杯的质量m/g 30 50 70
液体的体积V/cm3 10 30 50
A.3.0×103kg/m3 10g B.1.7×103kg/m3 10g
C.1.4×103kg/m3 20g D.1.0×103kg/m3 20g
【解答】解:由表格数据可知,当液体体积V1=1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1=30g;当液体体积V2=30cm3时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总2=50g;
设量杯的质量为m杯,液体的密度为ρ,
则:m总1=m1+m杯,
30g=ρV1+m杯,﹣﹣﹣①
m总2=m2+m杯,
50g=ρV2+m杯,﹣﹣﹣②
②﹣①得:
ρV2﹣ρV1=50g﹣30g=20g,
ρ(V2﹣V1)=20g,
ρ(30cm3﹣10cm3)=20g,
解得ρ=1g/cm3=1.0×103kg/m3 ,
代入①得:
30g=1g/cm3×10cm3+m杯,
解得:
m杯=20g。
故选:D。
18.小明用天平、量筒和烧杯测某种食用油的密度,如图表示了他的主要操作过程,几位同学对他的实验提出了如下看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认为他测出的油的质量为62g
B.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C.丙认为他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小
D.丁认为他的实验操作简捷,结果准确
【解答】解:小明的这个实验中,空烧杯的质量为14g,而烧杯和油的总质量为62g,故油的质量应为62g﹣14g=48g,故A选项错误。
这个实验设计中,先测出空烧杯的质量,再测出烧杯和油的总质量,故两者质量之差即油的质量。之后再把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测量油的体积,这个过程中,由于油从烧杯中倒出时会有一定的残留,故量筒测出的油的体积会比原来烧杯中油的体积要少,故根据公式ρ=可知,体积测量值比真实值小,测出的密度就比真实值大了。
故选:B。
19.小磊要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绿豆的密度,下列四种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A.先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些绿豆的体积,再用天平测量这些绿豆的质量
B.先用天平测量一粒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粒绿豆的体积
C.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将这些绿豆直接倒入量筒测出体积
D.先用天平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再用量筒和水测量这些绿豆的体积
【解答】解:(1)一粒绿豆的质量和体积不便于测量,因此要测量一些绿豆的质量和体积;
(2)绿豆是圆形的,它们放在一起时有很大的缝隙,因此不能直接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应采用排水法。
故选:D。
20.以下各组器材中,不能测出长方体金属块密度的是(  )
A.刻度尺、水、细线、烧杯
B.天平和砝码、量筒、水、细线
C.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
D.刻度尺、天平和砝码
【解答】解:A、刻度尺能测金属块的体积,但不能测出它的质量或重力,不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B、天平能测金属块质量,量筒水细线能测体积,故能测金属块密度。
C、弹簧测力计能测金属块重力,从而得到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D、天平砝码能测出金属块的质量,刻度尺能测出体积,故能测出金属块密度。
故选:A。
21.小明为测量老陈醋的密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用天平测出空量筒的质量;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醋,测出醋的体积;
③用天平测出量筒和醋的总质量。
你对上述实验步骤所持的观点应是(  )
A.所测出醋的体积一定不准确,不可取
B.能测出醋的密度且方案非常完美
C.测出醋的密度值偏大,不可取
D.易使量筒从天平上倾斜而摔碎,不宜提倡
【解答】解:测量液体的密度常用的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
②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液体,记下体积V;
③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m2;
④量筒中液体的质量m=m1﹣m2;
⑤计算液体的密度。
步骤中把量筒放在天平上测质量是不合适的,量筒的形状细高,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很容易掉下来摔碎。
故选:D。
22.要想一次较精确地用量筒量出80g的酒精,应选用下列哪种规格的量筒(ρ酒精=0.8×103kg/m3,下列各项中,前面的数值是量筒的量程,后面的数值是量筒的分度值)(  )
A.50mL 1mL B.100mL 2mL
C.250mL 5mL D.500mL lOmL
【解答】解:酒精的质量m=80g,密度ρ=0.8×103kg/m3=0.8g/cm3
∵ρ=,
∴80g酒精的体积:
V===100cm3=100mL;
用量筒量取100cm3酒精的质量就是80g,因为要一次量取酒精,因此答案A不符合要求。量程为500ml、250ml和100ml的量筒都可以使用,考虑到要尽可能精确的量取,量筒的分度值越小越精确,因此要选用量程为100mL,分度值为2ml的量筒较合适。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3.关于物体的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铜块碾成铜片,质量和密度均不变
B.一块冰全部化成水后,质量变小,密度不变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故质量和密度均为零
D.把铁球加热,质量不变,密度减小
【解答】解:A、把一铜块碾压成铜片,尽管形状改变,但是质量不变;物质的种类不变,因此密度不变,故A正确;
B、一块冰全部熔化成水后,尽管状态改变,但质量不变,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故B错误;
C、宇航员在太空处于失重状态,而质量和密度都没有改变,故C错误;
D、把铁球加热,铁球温度升高,质量不变。由于物体的热胀冷缩,铁球的体积会变大,从而使铁球的密度减小。故D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共7小题)
24.铜的密度为8.9×103 kg/m3 。一块长、宽、高各10cm、5cm和2cm的铜块质量为 0.89kg 。一条均匀的铜丝甲的质量为0.04kg,另一条均匀的铜丝乙的长度与甲的长度相等,铜丝乙的直径是甲的3倍,则铜丝乙的质量为 0.36 kg。
【解答】解:(1)铜的密度为8.9×103kg/m3,
铜块的体积为:v=10cm×5cm×2cm=100cm3=0.0001m3。
因为ρ=,所以铜块的质量m=ρv=8.9×103kg/m3×0.0001m3=0.89kg。
(2)铜丝乙的直径是甲的3倍,则横截面积就是甲的9倍,当长度相同时,乙的体积就是甲的9倍,乙和甲密度相等,乙的质量就是甲的9倍,即m乙=9×0.04kg=0.36kg。
故答案为:kg/m3;0.89kg;0.36。
25.地沟油中含有杂质及有毒物质,很多人猜想它的密度应该比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要大,为了验证这种猜想,小明找到质量为0.46kg的地沟油,测出其体积为0.5L,该地沟油的密度是 0.92×103 kg/m3;能否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请说明理由 不能。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的密度范围之内 。(已知正常食用油的密度约为0.91×103 kg/m3~0.93×103 kg/m3)
【解答】解:
(1)地沟油的体积:
V=0.5L=5×10﹣4m3,
地沟油的密度:
ρ=,

=0.92×103kg/m3,
(2)∵地沟油的密度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
∴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答:该地沟油的密度为0.92×103kg/m3,因为在正常食用油密度范围之内,不能用密度这一指标来鉴别地沟油。
26.小明同学在测定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没有把容器的质量测出来,而是多次测出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并记录在下表中。根据表中的数据求得液体的密度是 0.8 g/cm3,容器的质量是 55 g。
实验次数 1 2 3 4
液体体积V/cm3 15 22 50 80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m/g 67 72.6 95 119
【解答】解:由题意得ρV1+m容=m1(1),ρV3+m容=m3(2)
二式联立可得m3﹣m1=ρV3﹣ρV1,
所以液体密度为,
代入(1)式可得m容=m1﹣ρV1=67g﹣0.8g/cm3×15cm3=55g。
故答案为:0.8;55。
27.李刚同学在配制盐水时,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放在“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他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左、右).天平调平后,其它操作都是正确的,称盐的质量时,使用的砝码及游码的位置如图a所示,用量筒量出水的体积,如图b所示,然后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量筒中液面的位置如图c所示,由此可知盐的质量是 19 g,水的体积是 60 cm3,盐水的体积是 70 cm3,配制盐水的密度是 1.1×103 kg/m3。

【解答】解:
由题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的左侧,说明横梁向左倾斜,所以要把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根据图a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可以知道盐的质量为:10g+5g+4g=19g,
由图知量程的分度值为10mL,由图b知水面在量筒中的位置,可以确定水的体积为60mL=60cm3;将盐倒入量筒中,待盐完全溶解后,盐水的体积为V=70mL=70cm3,
盐水的质量等于盐的质量加上水的质量,
水的质量:m水=ρ水V水=1g/cm3×60cm3=60g,
从而得到盐水的质量为:m=19g+60g=79g,
盐水的密度为:ρ==≈1.1×103kg/m3。
故答案为:右;19;60;70;1.1×103。
28.飞机设计师为减轻飞机的重量,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使其质量减少104kg,则所需铝的质量是 54 kg.(钢的密度为7.9×103kg/m3,铝的密度为2.7×103kg/m3)
【解答】解:设零件的体积为V,
∵将一钢制零件改为铝制零件时,体积不变,
∴根据ρ=可得:
△m=ρ钢V﹣ρ铝V=(ρ钢﹣ρ铝)V=(7.9×103kg/m3﹣2.7×103kg/m3)V=104kg,
解得:V=2×10﹣2m3,
铝制零件的质量:
m铝=ρ铝V=2.7×103kg/m3×2×10﹣2m3=54kg。
故答案为:54。
29.某钢瓶内装的氧气密度是8kg/m3,在一次气焊中用去其中的,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6 kg/m3.水的密度是 1.0×103  kg/m3,一桶水倒去一半,桶内剩余水的密度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答】解:整个过程中氧气的体积不变,设氧气瓶的体积为V。
∵ρ=,
∴原来氧气的质量为:m=ρV。
用去其中的四分之一后,还剩m′=(1﹣)ρV=ρV
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ρ′===ρ=×8kg/m3=6kg/m3
一桶水倒是一半,此时质量只剩下一半,体积也只剩下一半,但仍然是水,密度保持不变。
故答案为:6;1.0×103;不变。
30.某研究人员为了探究冰和水的体积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的环境下将1g的冰加热,分别记录其温度和体积,得到了如图所示的图象。请你观察此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冰从﹣4℃上升到0℃时体积将 变大 ,密度将 变小 。
(2)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将 变小 ,密度将 变大 。
(3)图象是A点冰的体积 大于 B点水的体积(大于、等于、小于),较深河底的水温大约是 4 ℃。

【解答】解:(1)从平滑的直线可知“﹣4℃到0℃时”直线呈上升趋势,则体积在不断增大,
再由ρ=可知,m不变,V增大,则ρ减小。
(2)从平滑的曲线可以看出“水从0℃上升到4℃时体积”这段温度内,曲线呈下降趋势,从而可知体积在不断减小,
再由ρ=可知,m不变,V减小,则ρ增大。
(3)由图象分析可得图象是A点冰的体积大于B点水的体积;
因为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当河面结冰时,冰接触的河水温度即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密度最大的水在最下,由图可知4℃水的体积最小,所以密度最大,所以较深河底的水温是4℃。
故答案为:(1)变大、变小;(2)变小、变大;(3)大于;4。
四.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
31.小明同学进行测定煤油密度的实验。
(1)实验时应把天平放在 水平 台面上。
(2)第一次的方法和步骤是:
①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
②把煤油倒入量筒,测出煤油的体积V
③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煤油的总质量m总请用上述物理量写出煤油密度的计算式  。这样测出的密度与真实值相比偏 小 。
(3)经改进后,小明的方法和步骤完全正确。他称量烧杯和剩余煤油的质量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煤油倒入量筒后的液面位置如图乙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请帮小明把下表填写完整。
烧杯和油的总质量m/g 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ml/g 量筒中油的质量m2/g 量筒中油的体积V/cm3 油的密度ρ/g?cm﹣3
112.5
【解答】解:(1)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煤油的质量:m=m总﹣m0,煤油的密度:ρ==
把量筒中的煤油倒入烧杯,量筒中的煤油不能全部倒入烧杯,量筒上有残留,导致质量测量偏小,密度偏小。
(3)烧杯和剩余油的质量:ml=50g+10g+4.5g=64.5g,
量筒中油的质量:m2=112.5g﹣64.5g=48g
量筒中油的体积:V=60ml=60cm3
油的密度ρ===0.8g/cm3
故答案为:(1)水平;(2); 小;(3)64.5;48;60; 0.8。
32.某小组测量一种易溶于水且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测量的部分方法和结果如图甲、乙所示。
(1)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用天平测量适量小颗粒的质量。当天平重新平衡时,砝码质量和游码位置如图甲所示,则称量的颗粒质量是 147.6 g。
(2)因颗粒易溶于水,小组同学采用图乙所示的方法测量体积,所称量的颗粒体积是 60 cm3。
(3)该物质的密度是 2.46 g/cm3。
(4)在步骤C中,若摇动不够充分,则测出的密度比实际密度值偏 小 。
【解答】解:
(1)由图1知,游码分度值0.2g,砝码的质量是:145g,游码的质量是2.6g,
所以固体小颗粒物质的质量:m=100g+20g+20g+5g+2.6g=147.6g;
(2)由乙图A可知细铁砂的体积是100mL,由C图可知固体颗粒物质与细铁砂的总体积是160mL,
所以物质的体积:V=160mL﹣100mL=60mL=60cm3;
(3)固体小颗粒物质的密度:
ρ===2.46g/cm3;
(4)若摇动不够充分,铁砂和颗粒之间混有空气,铁砂和颗粒的总体积增大,颗粒体积增大,根据ρ=,颗粒质量不变,体积增大,密度减小。
故答案为:(1)147.6;(2)60,(3)2.46,(4)小。
33.鼓浪屿郑成功雕像高15.7m,由多块花岗岩精雕组合而成,给你一个郑成功雕像模型,可放入量筒内,同时还给你一小块花岗岩样品,请你完成下列实验步骤:
(1)用器材 天平(带砝码) 测小花岗岩的质量;
(2)用量筒和适量的水测小花岗岩的 体积V ;
(3)求出花岗岩的密度为ρ=  ;
(4)用器材 刻度尺 测郑成功雕像模型的高为15.7cm;
(5)用量筒和适量水测出郑成功雕像模型的体积为100cm3;
(6)则求出郑成功雕像的质量M=  t。
【解答】解:
(1)实验中应用天平(带砝码)测量小花岗岩石的质量m(kg);
(2)用量筒、适量的水测小花岗石的体积V(m3);
(3)花岗岩的密度ρ=;
(4)用刻度尺测量模型的高度15.7cm,则雕像体积是模型体积的()3=106倍;
(5)用量筒测量雕像模型的体积为100cm3,则雕像的体积为100×10﹣6m3×106=100m3;
(6)雕像的质量M=ρV雕像=×100m3=(吨)
故答案为:(1)天平(带砝码);(2)体积V;(3);(4)刻度尺;(6)。
34.在探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时,小明找来大小不同的塑料块和某种液体做实验。

(1)图甲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使用托盘天平的情景,他的错误是 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
(2)改正错误后,小明正确操作,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了塑料块和液体质最随体积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
①分析图象可得到结论: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 ; 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不同 。
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塑料的密度为 1.2×103 kg/m3。
②往烧杯内倒入10cm3的液体,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及游码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 37.4 g.若烧杯内液体的体积为20cm3,则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应为 45.4 g。
【解答】解:(1)天平正确的调节方法是:将托盘天平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上;调节横梁左右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小明错误的在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
(2)①由图象可知,塑料(或液体)的质量和体积成正比即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说明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物理学中将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定义为密度;
由图象可知,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同;
由塑料的质量为30g时,对应的体积为25cm3,其密度ρ塑料===1.2g/cm3=1.2×103kg/m3;
②烧杯和10cm3液体的总质量m总=20g+10g+5g+2.4g=37.4g;
由乙图象中液体可知,液体质量为20g时,体积为25cm3,液体的密度:ρ液===0.8g/cm3,
由ρ=得,10cm3液体的质量为:m液=ρ液V1=0.8g/cm3×10cm3=8g,
则烧杯的质量m烧杯=m总﹣m液1=37.4g﹣8g=29.4g,
根据ρ=可知,同种液体密度相同,20cm3液体的质量m液2=ρV2=0.8g/cm3×20cm3=16g,
m总2=m烧杯+m液2=29.4g+16g=45.4g。
故答案为:(1)称量时调节平衡螺母;(2)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同;1.2×103;②37.4;45.4。
五.计算题(共1小题)
35.如图所示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冠军奖牌是银质镀金,亚军奖牌是银质,季军奖牌为铜质,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
请你回答:(1)三种奖牌中的金属质量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金牌、银牌、铜牌 。
(2)若银牌中银的质量约为160g,则铜牌中铜的质量大约是多少?(ρ金=19.3×103kg/m3,ρ银=10.5×103kg/m3,ρ铜=8.9×103kg/m3计算结果保留1位小数)

【解答】解:(1)因为ρ金>ρ银>ρ铜,且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
所以根据m=ρV可得:m金>m银>m铜,
即三种奖牌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金牌、银牌、铜牌。
(2)因为三种奖牌各部分的体积、形状完全相同,
所以,根据ρ=得V=,则有:
V==,
即=,
解得:m铜≈135.6g。
故答案为:
(1)金牌、银牌、铜牌;
(2)铜牌中铜的质量大约为135.6g。
六.解答题(共15小题)
36.要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室中常用 天平 。生活中有时也用如图甲所示的案秤,它们的工作原理相同。使用案秤时,应先将游码移至秤杆左端 零 刻度线处,此时若秤杆右端上翘,应将调零螺母向 右 (填“左”或“右”)调,使秤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某次测量,槽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是 3.2 Kg。

【解答】解:(1)日常生活中,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很多,例如杆秤、电子称、台秤。实验室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是天平。
(2)案秤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和天平是使用是一样的。首先调节横梁平衡,再称量物体质量。游码首先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调节调零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哪端上翘向哪端移到调零螺母。
(3)秤杆每一个大格代表100g,每一个小格代表20g,游码对应的刻度值是200g=0.2kg.物体的质量=槽码的质量+游码对应的刻度值=2kg+1kg+0.2kg=3.2kg。
故答案为:天平;零;右;3.2。
37.小强同学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块橡皮的质量,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调到0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使右端的平衡螺母向 左 移动,天平平衡后,在左盘放橡皮,右盘添加砝码,向右移动游码后,指针停在分度盘中央,所加砝码数值和游码的位置如图所示,则橡皮的质量是 33.2 g,如果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将游码调到0刻度,则他测量的橡皮质量比真实值 大 。

【解答】解:(1)指针偏右,说明右侧质量偏大,因此要将平衡螺母向左移动;
(2)图中标尺的分度值为0.2g,游码的示数为3.2g,故物体的质量为20g+10g+3.2g=33.2g;
(3)如果在调节横梁平衡时,游码忘记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上,相当于零刻度改变了位置,零刻度右移到一定值,用它测量时,测量值比真实值大。
故答案为:左;33.2;大。
38.同学使用托盘天平称物体质量时,采用了如下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零点上;
(2)调节天平横梁右端螺母;
(3)将被测物体放在右盘里;
(4)根据估计,用手拿砝码放在左盘里,再移动游码直到横梁平衡;
(5)计算砝码的总质量,并观察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得出所称物体的质量;
(6)称量完毕把砝码放回盒内。
以上有三个步骤中各有遗漏,请在下列横线前的括号内写出这些遗漏和错误步骤的序号,并在横梁上加以补充或纠正
(1) 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的红线处或指针左右偏转的角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 
(2) 将“右”改为“左” 
(3) 将“手拿”改为“镊子夹”,将“左”改为“右”。 。
【解答】解:(2)使指针对准标尺中央的红线处或指针左右偏转的角度相同,这时横梁平衡;
(3)将“右”改为“左”
(4)将“手拿”改为“镊子夹”,将“左”改为“右”。
39.托盘天平的使用:
(1)对放在水平桌面上的托盘天平进行调节。
先将游码放在标尺的 零 刻度线处,若发现指针的位置指在分度盘的中央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调节。(填“左”或“右”)
(2)用调节好的天平称铁块的质量。
把铁块放在天平的 左 盘内,当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所示,铁块的质量是 82.5 g。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水的质量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请你把表中的空格填好。
空玻璃杯的质量(g) 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g) 水的质量(g)
125 535
【解答】解:(1)天平在调节时,游码回零始终应放在第一环节。批针偏左,说明左边的质量大,所以应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2)被称量的物体放在天平左盘里,砝码放在右盘里,这是天平的基本构造决定的。图中铁块的质量=50g+20g+10g+2.5g=82.5g;
(3)水的质量=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空玻璃杯的质量,见表格:
空玻璃杯的质量(g) 玻璃杯和水的总质量(g) 水的质量(g)
125 535 410
故答案为:(1)零,右;(2)左,82.5;(3)410。
40.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

(1)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的零刻度处,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天平调节水平平衡后,小明按图乙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 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 不应该用手拿砝码 。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甲所示的情况,他应该 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
(4)天平再次调到水平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丙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 47.4 g。
【解答】解:(1)在测量前的调平时,若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图甲所示位置,则可将平衡螺母向 右调节,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称量时,应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即图中的物和码放反了;同时加减砝码用镊子,而图中是用手加减砝码的,所以这两个地方错误;
(3)若在测量过程中出现甲图的情况,即表明物体较重,砝码较轻,故应该向右移动游码;
(4)此时所以砝码的质量是:45g;标尺上的是示数是2.4g;故物体的质量等于45g+2.4g=47.4g。
故答案发为:(1)右; (2)①物体应放在左盘内,砝码应放在右盘内; ②不应该用手拿砝码;(3)向右盘中增加砝码或向右调游码; (4)47.4。
41.有几位同学在测量几个不同的物体的质量时,实验操作情况各不相同,得出了如下几个不同的结果。
试回答:

(1)甲同学调节天平时,游码处在如图位置,其余操作正确,天平平衡后,砝码数如图,该同学测得物体质量为28.5g,这一结果是 不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的,物体实际质量应为 25 g。
(2)乙同学调节天平平衡的方法正确,称量物体质量时,将物体在天平的右盘,砝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天平平衡后,砝码数和游码位置如图所示,测得物体质量为28.5g,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为 21.5 g。
【解答】解:
(1)根据天平的使用规则:天平测量前应放到水平桌面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线,调节两端螺母使横梁平衡,而甲同学调节天平时,没有将游码移到标尺的“0”位置。因此该同学测得物体质量为28.5g不正确,物体实际质量应为28.5g﹣3.5g=25g;
(2)根据天平读数的要求,应该是砝码的质量+游码的示数=物体的质量,在正确放置时,两边的等量关系为m左=m右+m游,而现在物体被放在了右边,所以测得物体质量为28.5g,这个测量值不正确,它的质量应该是m右=m左﹣m游=25g﹣3.5g=21.5g。
故答案为:(1)不正确;25;(2)21.5。
42.某人用托盘天平测量一枚大头针的质量,他设计的实验步骤是:
(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的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把一枚大头针放在右盘里,向左盘里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3)盘中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一枚大头针的质量。
此人设计的步骤中漏了哪些步骤?哪些步骤是不正确或不恰当的?
【解答】解:此人设计的步骤中漏了的步骤和不正确或不恰当的是:
(1)第一步骤中漏了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第二步骤中左右盘的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置错误;
(3)设计的测量方法错误,因为大头针的质量非常小,利用天平只测一枚大头针的质量是无法测出来的。
43.学习了“质量”一节后,小明产生了这样一个疑问: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呢?为此,爱动脑的小明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他选用一块橡皮泥作为被研究的物体,将橡皮泥捏成各种形状。用天平分别称出其质量,并记录数据于下表中。
橡皮泥形状 长方体 网柱体 圆环形 碎块
橡皮泥质量/g 28 28 28 28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选择橡皮泥作为探究对象,这一选择有什么优点?
(2)由表中记录的数据能说明什么问题?
(3)小明在探究过程中采用了什么方法?
【解答】答:(1)小明要探究的问题是“物体的质量与其形状是否有关”,选择橡皮泥作为探究对象,好处是橡皮泥可以任意改变形状;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橡皮泥捏成何种形状,质量都是相同的,说明质量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3)无论橡皮泥捏成什么形状,质量是一定的,改变的是形状,探究两者之间是否存在必然联系,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44.某同学分别测量了三块橡皮泥的质量和体积,并根据测量数据画出如图所示的图象,橡皮泥的密度是 2 g/cm3.若另一块同种橡皮泥的体积为20cm3,其质量是 40 g。

【解答】解:(1)从图象可以看出,当质量为60g时,体积为30cm3;
橡皮泥的密度ρ===2g/cm3。
(2)m=ρV=2g/cm3×20cm3=40g。
故答案为:2;40。
45.细心的小红发现煤气公司价格牌上所标煤气的价格在随季节的变更而变化:冬季85.8元/瓶,夏季74.4元/瓶。为了探明其中的原因,小红查找了有关煤气的一些资料:煤气冬季密度0.88×103kg/m3,夏季密度0.8×103kg/m3,煤气瓶容积0.015m3。
(1)通过计算说明煤气每千克价格,夏季与冬季哪个高一些?
(2)若要求冬季每千克煤气的价格与夏季的一样,那么冬季每瓶的价格应标多少元?
【解答】解:(1)∵ρ=,
∴夏季一瓶煤气的质量:m1=ρ1v=0.8×103kg/m3×0.015m3=12kg;
∴夏季每千克金额=6.2元;
∴冬季一瓶煤气的质量:m2=ρ2v=0.88×103kg/m3×0.015m3=13.2kg>12kg;
则冬季每千克金额=6.5元;
所以,冬季价格高;
(2)冬季每瓶的价格应标6.2元×13.2=81.84元
答:(1)通过计算可知冬季价格高一些;
(2)那么冬季每瓶的价格应标81.84元。
46.小明在实验室利用天平、量筒、烧杯测量盐水的密度,其方法和操作过程完全正确。

(1)小明已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是150g,如图显示的是他测量的其他相关数据。请你帮小明把实验记录表格填写完整。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150
(2)小红仔细观察量筒内壁,认为小明测量的密度值偏大,原因是 量筒壁上沾有水珠,所测盐水的体积偏小 。
【解答】解:(1)由图知,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为:m1=125g+3g=128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2=150g﹣128g=22g
由图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20ml=20cm3。
盐水的密度为:ρ===1.1g/cm3。
故答案为: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总/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1/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g/cm3)
150 128 22 20 1.1
(2)从图上可以看出,在量筒的内壁上有一些小水滴,所以所测盐水的体积偏小,根据公式ρ=,计算得出的密度偏大。
故答案为:量筒壁上沾有水珠,所测盐水的体积偏小。
47.某同学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测量原理是 ρ= 。
(2)图甲为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的几个情境,合理的顺序是 a、c、b (填字母)。
(3)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 71.4 g。
(4)将小石块放入盛有40mL水的量筒中,静止时液面情况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密度是 3.57×103 kg/m3。
(5)一只5.79g的纯金戒指,用图示量筒 不能 (选填“能”、“不能”)测量出这只戒指的体积。原因是: 金戒指的体积太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ρ金=19.3g/cm3)
【解答】解:(1)测量物质密度时,要先测出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然后由密度公式求出物质的密度,其实验原理是密度公式:ρ=。
(2)根据天平的使用方法与操作步骤可知,用天平测量小石块质量过程中,合理的顺序是 a、c、b。
(3)由由图甲(b)可知,小石块的质量是m=50g+20g+1.4g=71.4g。
(4)由图乙所示可知,小石块的体积V=60ml﹣40ml=20ml=20cm3,
小石块的密度是ρ===3.57g/cm3=3.57×103kg/m3;
(5)由ρ=,可得,金戒指的体积V===3×10﹣7m3=0.3cm3=0.3ml,由于量筒的分度值是4ml,戒指的体积小于量筒的分度值,因此不能用该量筒测出戒指的体积。
故答案为:(1)ρ=;(2)a、c、b;(3)71.4;(4)3.57×103;(5)不能;金戒指的体积太小,小于量筒的分度值。
48.为了探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他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和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g?cm3)
l 10 18 1.8
甲 2 20 36 1.8
3 30 54 1.8
4 10 8.0 0.80
乙 5 20 16 0.80
6 30 24 0.80
(1)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及质量变化的倍数关系。可归纳出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1与4(2与5,3与6) ,可归纳出的结论是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出的结沦是 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
(4)将表中数据甲在题图中描点,并把这些点连接起来。

【解答】解:
(1)在实验1与2(2与3、1与3)或4与5(5与6、4与6)中,我们可以发现,无论对于甲液体来说,还是对于乙液体来说,其体积都随质量增加相同倍数,所以说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从表中提供的信息可知,1与4、2与5、3与6中的液体体积都相同,但质量不同;
(3)比较实验1、2、3和4、5、6可知:
甲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1.8,而乙液体质量和体积的比值都是0.80,所以可归纳得出:不同液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4)在图象中,横轴代表体积,纵轴代表质量,图象如下:
故答案为:
(1)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
(2)1与4(或2与5、3与6);
(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比值不同;
(4)图象如下:

49.小明在实验室里测量一块形状不规则、体积较大的矿石的密度。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当天平平衡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矿石的质量是 175.6 g。
(2)因矿石体积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乙所示方法进行测量,矿石的体积是 70 cm3。
(3)矿石的密度是 2.5×103 kg/m3,从图A到图B的操作引起的密度测量值比真实值 偏小 (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本实验中测矿石体积的探究方法在初中物理中经常用到,这种方法叫做 等效替代法 。
【解答】解:(1)图中所示,游码的分度值是0.2g,矿石的质量为100g+50g+20g+5g+0.2g×3=175.6g;
(2)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后,补充的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而补充的水的体积又是量筒中减少的水的体积,因此,矿石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
(3)矿石的密度ρ==≈2.5g/cm3=2.5×103kg/m3;在测量矿石体积的过程中,矿石从烧杯中取出,必然出带出一定的水,从而使补充的水量增加,也就是测量的矿石体积会偏大。质量不变,体积偏大,最终的密度就会偏小。
(4)实验中,利用矿石排开的水的体积来等效替代矿石的体积,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法。
故答案为:(1)175.6;(2)70;(3)2.5×103;偏小;(4)等效替代法。
50.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同学分别用甲、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做实验。实验时,它用量筒和天平分别测出甲(或乙)液体在不同体积时的质量。下表记录的是实验测得的数据及求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物质 实验次数 体积(cm3) 质量(g) 质量/体积(g/cm3)
甲 1 10 19 1.9
2 20 38 1.9
3 30 57 1.9
乙 4 10 9 0.9
5 20 18 0.9
6 30 27 0.9
(1)分析下表中实验序号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
(2)分析上表中实验次数 1与4(2与5、3与6) ,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体积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它们的质量是不相同的。
(3)分析上表中甲、乙两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而不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
【解答】解:
(1)由表中实验序号为1与2(2与3、l与3)或4与5(5与6、4与6)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可知,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2)由表中实验序号为1与4(2与5、3与6)的实验数据可知,相同体积的甲、乙两种物体,它们的质量不相等。
(3)由表中实验序号为实验1、2、3和4、5、6的实验数据可知:
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而不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故答案为:
(1)同种物质的质量与其体积成正比;
(2)1与4(2与5、3与6);
(3)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比值相同,而不同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日期:2019/9/18 23:57:51;用户:蒙老师;邮箱:sxxjy100@xyh.com;学号:23071151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