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 中国的气候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仁爱科普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0-06-13 14:2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侵袭我国的路径、影响地区及其危害。
2.使学生了解我国水旱灾害比较频繁及其原因。
3.使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在抗御和减轻气象灾害方面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
寒潮、台风影响我国的地区及其危害,形成我国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防灾、减灾的措施和成就。
【教学难点】
台风的概念。
【教具准备】
自绘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抗洪救灾的照片。有条件的可放映投影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方法】
启发式谈话法。
【板书设计】
第五节 寒潮、台风和水旱灾害
一、寒潮
1.形成: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
2.季节:秋末、冬季和初春
3.影响地区:我国大部分
4.危害:严寒、大风、霜冻危害农作物,影响交通、通讯等
5.加强天气预报,减少损失
二、台风
1.形成: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
2.季节:夏秋季节
3.登陆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4.灾害:狂风、特大暴雨所引起的灾害
5.加强监测和预报
三、水旱灾害
1.我国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2.形成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3.修建水利工程,抗灾减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我国的气候资源,既有非常丰富的优势,也有不利的方面。上一节课,着重讲述了我国气候资源的优势,这节课集中讲我国的天气、气候灾害。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我国的气候资源,才能趋利避害,防御和战胜灾害。
(讲授新课)
我国的灾害性天气主要有寒潮和台风。洪涝和干旱属气候灾害。
〔板书〕一、寒潮
我们每个同学在看电视或听广播时,都很关心天气预报节目。那么,同学们收听过“寒潮警报”吗?课本摘录了1989年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寒潮警报。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同学们听的时候,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我国受这次寒潮影响的有哪些地区?
(2)受这次寒潮影响的陆上地区和海上,将出现多少级大风?长江以北地区气温下降幅度有多大?
(3)寒潮造成些什么危害?
(我国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东北大部,黄淮海地区,以至江南地区都受到影响。所到的陆上地区将出现5到7级大风,海上将出现7到9级大风。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将下降8—15℃。这次寒潮引起的降雪、大风、降温天气将对交通、通讯造成不利影响。)
〔小结〕每年秋末、冬季和初春,常有强冷空气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侵入我国。人们把这种影响地区广,降温幅度大的强冷空气,称为寒潮。
〔板书〕
1.形成:源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的强冷空气侵入我国
2.季节:秋末、冬季和初春
3.影响地区:我国大部分
〔提问〕寒潮与冬季风是什么关系?(寒潮就是强烈的冬季风)
请同学们读课本上的“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图”。从图上可以看出,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能受到寒潮影响,但也有一些地方不易或很少受到寒潮影响。
〔提问〕从图上看,我国哪些地区不易或很少受到寒潮影响?(西藏、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
〔提问〕为什么西藏、云贵高原受寒潮影响较小,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寒潮也很少侵入?
请一位同学到黑板前指挂图回答。
〔教师指挂图小结〕西藏、云贵高原因地势高,寒潮影响较小。另外,强冷空气在南下过程中,受沿途阴山、秦岭、南岭等东西向山脉层层阻挡,势力逐渐减弱,加上受南方温暖地面的影响,寒冷程度降低,所以四川盆地、广东、海南、台湾一带就很少受寒潮影响了。
〔提问〕寒潮的危害,除书上这段寒潮警报中提到的危害交通、通讯以外,你还能举出些什么?
〔小结〕大幅度降温、大风、霜冻对农作物危害也很大,尤其是秋末和春初,对农作物危害更大。
〔板书〕4.危害:严寒、大风、霜冻危害农作物,影响交通、通讯等
〔提问〕我们家乡能受到寒潮影响吗?对寒潮采取了哪些防御措施?
〔小结〕加强天气预报,提前发布寒潮警报,使有关部门采取必要的防御措施,以减少损失。
〔板书〕5.加强天气预报,减少损失
刚才讲的寒潮,是发生在冬季前后。而在盛夏期间,我们常从电视或广播里听到的则是台风警报或台风严重警报。什么是台风呢?
〔板书〕二、台风
〔教师指挂图讲述〕台风是一种发源于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请同学们看“西北太平洋台风移动的主要路径示意图”,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的海域。台风从这里形成后,向西北方向移动。我国正好位于西北太平洋的西北方向,首当其冲,因此我国受台风袭击比较频繁,是世界上受台风灾害最为严重的几个国家之一。
〔板书〕1.形成:源于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的大气涡旋
〔提问〕从图上看,台风在我国的登陆地区,主要集中在哪几个省?请一位同学指挂图回答。
〔小结〕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是受台风袭击最多的省。我国沿海的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而且,台风不仅影响我国沿海地区,就连内陆地区也能受到台风影响。
〔板书〕
2.季节:夏秋季节
3.登陆地区: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
〔提问〕台风造成的灾害是什么?请同学们读课本上1990年8月24日《人民日报》的报道摘要,然后回答。
〔小结〕台风灾害主要是狂风和特大暴雨引起的。台风中心附近的风力可达到或超过12级,具有很大的摧毁力。特大暴雨,往往造成洪水灾害。
〔板书〕4.灾害:狂风、特大暴雨所引起的灾害
台风是一种破坏性很大的灾害性天气,但台风也有有利的一面。
〔提问〕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份,我国华北、东北地区进入雨季,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什么天气?(伏旱天气)
盛夏期间,台风带来的大量降水,对解除或缓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可算得上是“及时雨”,也可以说是“雪中送炭”吧!这是台风有利的一面。
台风造成的灾害能不能防御或减小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第一段“读一读”。
〔提问〕我国在防御台风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及早发布台风警报)
目前我国已初步具备了一些对台风的监测手段。除常规的气象观测外,还有布设在沿海地区的测台雷达网和卫星探测资料,大大提高了对台风的监测和预报能力。
〔板书〕5.加强监测和预报
以上讲的是灾害性天气。要说气候灾害,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水旱灾害。我国每年总有一些地区发生水旱灾害。
〔板书〕三、水旱灾害
我国的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在同一时间里,往往是南涝北旱,或北涝南旱;在同一地方,往往是旱涝交替出现。
〔板书〕1.我国水旱灾害时有发生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的第二段“读一读”。
〔提问〕我国为什么水旱灾害时有发生呢?自然原因是什么?(主要原因是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也大。台风带来的特大暴雨也是形成水灾的原因之一。)
〔板书〕2.形成水旱灾害的自然原因
〔提问〕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在防御和减轻水旱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兴建了许多水利工程)
〔小结〕40多年来,我国兴建的大中小水库达8万多座。这些水库在大雨时蓄水,干旱时放水,大大减轻了水旱灾害。
〔板书〕3.修建水利工程,抗灾减灾
〔小结〕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我国在防御和减轻台风、寒潮、水旱灾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但灾害还时有发生。进一步研究台风、水旱等灾害发生的规律,提高全民族的灾害意识,对防御和战胜灾害至关重要。
(复习巩固)
完成本节课文后的选做复习题。
教后一得:
本节知识是自然环境中的气候知识,掌握该知识的关键是建立空间观念,把知识点落实在地图上,以图载文,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讲清原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